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独家|入股地平线,揭秘长城汽车布局芯片的战略逻辑

2021年02月10日 19:50:01
分享到:
来源:AutoLab

“跨越地平线”,国产芯片崛起迎来曙光

文/张一

最近,关于国产汽车芯片有一些消息,先是边缘人工智能公司地平线获得长城汽车的战略投资,并在研发层面展开合作。

随即地平线官方再次发布消息,其C轮融资超额完成达9亿美元,投资方不仅包括国投招商、中金资本旗下基金、众为资本等顶级机构,还有比亚迪长城汽车、长江汽车电子等等,而后者则主要是一份包含了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名单,得到这样的战略加持,地平线的C轮融资不仅是成功拿到了钱更是进一步在汽车领域扩大了朋友圈。

而作为更早一步公布战略投资关系的长城汽车,未来与地平线合作会更加深入,双方称将以高级辅助驾驶、高级别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多模态交互等方面为重点,加速智能汽车的研发与量产落地。

地平线征程2芯片

地平线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车规级AI芯片量产的科技企业,目前并已经形成了L2-L3级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芯片方案的完整产品布局,未来可以说不管是长城、还是比亚迪,地平线方案都将会成为其智能化发展一个选择。

不过,长城汽车官方同时也表示,除了战略投资、战略合作的方式外,还将在汽车芯片方面开展自主研发工作。这将是一个两手抓的布局,长城的选择是稳妥的。

“和国内的主流自主品牌大部分都有合作,和长安一汽上汽、广汽等等合作都很密切。广汽也战略投资了我们。”地平线方面曾对每日汽车观察表示。目前还不清楚长城战略投资的份额是多少,但从地平线的角度看,长城也只是地平线战略合作关系中的一环。

长安UN-K,搭载地平线征程2芯片

只是燃油转向EV,车载芯片的使用量提升了数倍,对于一台智能汽车来说,算法也好、传感器也好等等,其功能体现的底层基础都建立一枚小小的芯片之上,芯片是未来智能化的制高点,同时也是智能汽车的根本所在。

对于国内正在向智能化迈进的一众自主品牌车企来说,芯片的问题就是根本问题,这样至关重要的一环,从车企的角度来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自然才是最好的,尤其是在全球性缺芯的大背景之下。长城此时进军芯片产业,虽不早其实也不算太晚。

更何况一直以来,被芯片卡脖子似乎是笼罩在所有中国企业头顶的一丝阴霾,虽然这次整个汽车产业缺芯和刻意封锁没多少关系。但受限于德州仪器、恩智浦、英飞凌、意法半导体这些占据汽车芯片市场绝大部分领地的芯片巨头均是外企,这一次的全球性缺芯困境,不可能不让中国本土企业的这股被芯片卡脖子的焦虑进一步放大。

因为这并不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近在咫尺有华为的鲜活事例。从其他方面来说,随着智能汽车发展趋势不断增强,芯片产业不管是否较长期受产能影响,但是芯片商坐地起价、减产断供、迭代芯片的优先供给权,这些也都是很现实的问题,而在这次全球缺芯中,这些问题其实也已经部分体现出来了。

另外从大的背景来看,缺芯对于汽车行业产生的影响依旧在逐步放大,受到缺芯影响截止到2月上旬国内外已有十余家车企的近20座工厂不得不暂时调整生产计划,据美国伯恩斯坦研究公司预计,由于芯片短缺2021年全球汽车产量或将减产达450万辆,芯片短缺对汽车行业影响将持续半年甚至三个季度。

所以站在此时,不管从那个角度,都要问一句我们是否到了必须要在国产汽车芯片产业上进一步有所作为的时候了?

如果仅从地平线背后的战略投资合作关系看,也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这里面既有资本机构也有主机厂和一二线汽车供应商,这是一个包含资本端、制造端、应用端的队伍,在头顶缺芯阴霾以及被卡脖子的焦虑之下,颇有些合纵抗秦的味道。

只不过作为国内唯一实现车规级AI芯片前装量产,也是继Mobileye、英伟达后,第三个实现车规级AI芯片前装量产的科技公司,地平线所代表的是在车规级AI芯片设计领域中,中国企业基本已经站在了国际一流行列,但这与目前国内汽车芯片产业极大欠缺的方向并不十分吻合。

包含地平线在内的一批,以四维图新、紫光展锐、华为海思、寒武纪、西井科技等为主的芯片商是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这两块智能汽车芯片高地的有力竞争者,另外,零跑、蔚来这些车企也在AI芯片自研的队伍中,他们是将和英伟达 mobileye这些国际公司较量的有力选手。

以地平线为例,征程2 芯片出货量已超10万,征程 3今年量产在即,且可能会装载在豪华品牌车型上。此前地平线方面也曾透露:“今天国内基本上主流自主品牌80%以上的主机厂都跟我们有量产的项目正在推进过程中,跟业界的广泛合作超过20家Tier 1,包括硬件、软件等各种合作伙伴在。”这是可以几乎明确看到潜力的方向。

但在其他领域,比如这次全球缺芯主要体现的动力控制域芯片国内布局就很少,从整体看,我们整个汽车芯片产业链环节中最薄弱就在于汽车的主控芯片(MCU、IGBT等)以及一些功率芯片领域,而这个领域的巨头正是恩智浦、英飞凌们。

比亚迪算是当前国内唯一一家拥有IGBT完整产业链的车企,国内排名第一,去年国内新能源车IGBT市场中份额排名第二,仅次于英飞凌,看似很猛,但尴尬的是英飞凌的国内市场分额占了一半。另外比亚迪IGBT技术相比国际水平也存在代差,所以整体差距还是很大。

而除比亚迪之外,在汽车主控芯片领域中,能找到的国产芯片商很少,且市场分额微乎其微。且和消费类芯片相比,汽车主控芯片虽然在制程上要求不高,但在可靠性和安全性和长效性上需要满足的车规级标准却很高,所以门槛也不低,而且投入依然巨大。

总的来说,国内本土企业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方向的AI芯片上差不多是可以追一追赶一赶,或许拥有弯道超车,后发先至的机会,但在汽车主控类芯片上的追赶上我们仍然缺位太大,追赶起来并不容易。

所以某种程度上,从完整的汽车芯片产业上看,想要实现国产汽车芯片的完美逆袭,只有地平线们是不够的。国产大军们需要的是越过地平线,在整个汽车芯片产业上都保持有一定竞争力,如此这条芯片逆袭之路才算真正走的差不多了,国产芯片的崛起才能迎来曙光。

而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同时也是唯一一个联合国认证的拥有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

在任何一条新兴产业链的资本端、制造端、应用端我们或许都并不算缺位,而庞大的国内市场也足以消化并承载一个完整的国产汽车芯片产业。追赶虽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只要真正着手做起,在长期主义的坚持下,下一个所谓的“芯片荒”或许终将从这里得到根本解决。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