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汽车真正变成移动智能终端,从手机商入局造车开始

2021年03月03日 00:03:01
分享到:
来源:Myautotime

以前,我们谈论中国汽车产业时,总喜欢与手机行业做类比。

起步时,同样的廉价低质,山寨横行,慢慢的开始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收获一批忠实用户,再到后来做大做强,打出“金字招牌”。

国产手机引领着新国潮,淘汰了老牌诺基亚,打败了苹果、三星;自主品牌汽车真正比肩合资品牌,从“性价比”、“质价比”,一路干到了“品价比”,将中国市场推向了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位置。

当汽车从简单的“代步工具”的角色,进化到需要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时,“智能汽车”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

几年前,我们形容“智能汽车”的进化,同样喜欢参考手机从“老年机”到“智能机”的进化,但那时手机与汽车之间的联系大多就是个类比关系,而现在手机商却纷纷下场造车了。

先是大洋彼岸率先传来苹果造车的消息。

1月8日,韩媒放出消息称,苹果向现代汽车提议合作生产电动汽车。2月3日,又传出苹果向现代旗下子公司起亚汽车投资约36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

不过,2月5日,美媒报道,苹果和现代起亚汽车的谈判暂停;到2月8日,现代起亚发布公告宣称,没有和苹果公司讨论合作开发自动驾驶的电动汽车。

尽管剧情一再翻转,但苹果造车现在来看已然是板上钉钉,箭在弦上了,最后落脚的还是得看到底是谁与苹果达成代工合作。

而我们将目光转回国内,小米造车的消息也是不胫而走。

近日,“小米集团确定造车”、“小米造车或将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

消息一出,小米的股价就迎来一波直线拉升。不过,紧接着小米集团也作出了回应:“等等看看,暂时没有”,算是否认了这一说法。

其实,无论是苹果造车亦或是小米造车,有人已经在找代工厂了,有人表示“再看看”,这些消息的传出都不能说是空穴来风,或者说手机商对于入局造车,都是有所准备的。

比如说,苹果的造车梦在乔布斯时代便初具端倪。

苹果董事会成员,零售业大亨GAP前首席执行官米德勒·德雷克斯勒曾说:“如果乔布斯还活着,他可能会开发一款汽车——iCar。”

2008年,乔布斯就曾和iPod之父、Nest创始人托尼·法德尔讨论过如果造车应该怎么造、应该有什么功能、汽车的仪表盘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乔布斯未竟的事业,库克接了过来。2013年,苹果便宣布进军汽车领域,并推出了iOS in the Car计划,也就是如今的CarPlay车载系统。

2014年,苹果又推出了自动驾驶汽车项目“泰坦”计划,其最初目标就是像设计iPhone一样,从零开始打造一款颠覆行业的产品,那就是汽车。相对应的便是,苹果近几年的汽车领域的专利披露情况中,自动驾驶是绝对的重心,并且在关键的感知、决策分析以及控制执行环节,都有涉足。

与此同时,苹果开始大肆“挖墙脚”,积累汽车方面的人才,先后招募了克莱斯勒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和大量的前特斯拉员工。据报道,苹果在2020年发布了300多个与汽车相关的招聘职位。

苹果的造车计划,可谓“万事俱备,只差代工”。

那我们再来看小米造车,它的意愿起得早,准备当然也不少。

据相关消息称,早在2103年,雷军就曾拜访过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过自己对汽车领域的好奇心和向往,当时最有可能进入汽车领域。不过,当年正好碰上小米的低谷,造车也是有心无力。

不过,几年后小米状态回归,再来圆这个造车梦也不是毫无可能。在小米十周年之际,雷军曾提到升级“手机xAloT”战略,借助智能电动汽车再塑增长极。不过,小米更倾向于投资方式参与造车,比如说小米就投资了小鹏,雷军甚至为小鹏汽车站台。

除此之外,小米近年来陆续申请了汽车定速巡航、能源补充、车辆操控、导航、辅助行驶和行车安全等汽车方向的发明专利;小米多家关联公司也将汽车零配件作为经营范围登记。

具体业务上,小米宣布与奔驰合作,推动旗下虚拟语音助手小爱同学进入汽车人机交互系统,甚至于考虑研发基于MIUI的车载服务系统,这或许都是一个造车的信号。

小米之外,还有车企的好朋友华为。在5G技术、车载传感器、自动驾驶、芯片研发和三电系统等领域,均掌握一定核心技术的华为,早已与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小康股份等十余家汽车厂商展开合作,共同成立了“5G汽车生态圈”。

另外,华为还与四维图新、中国移动、宁德时代、博泰等技术提供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内容集中在汽车智能化相关技术。

那你说,华为有没有造车的可能呢?

甚至于,vivo、OPPO等手机商也推出了汽车方面的专利技术,既然小米有可能造车、华为有可能造车,其他智能手机商是不是也有可能呢?

手机商们仿佛约好了一般,纷纷跨界造车,到底是为什么呢?又该如何看待它们的入局呢?

其一,智能汽车市场发展迅猛。手机商们闻风而动,自然也是看中了智能汽车巨大的市场前景。

据相关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联网汽车数量将接近7400万,其中中国的联网汽车数量将达到2800万。此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35年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

当智能手机市场逐渐开始饱和,迅猛的势头缓和下来,面对以软件为主导的智能汽车“万亿蓝海”市场,说不动心那是假的。想想看,当新能源汽车成为时下最流行的风口时,几百家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也是同样的景象。

其二,如果“万亿蓝海“市场是个诱惑,那芯片短缺就相当于“拱了一把火”。

2020年底,“缺芯片”成了车企的心病,大批车企减产,原本相对牢固的供应体系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在这场“芯片危机”之下,有芯片研发能力的手机商被一些企业视为了救命稻草,促成了许多跨界领域的合作。

这边,三星电子传出消息将积极运用资金余额,扩大设备投资,推进企业并购;那边,OPPO正式向内部公开进入芯片领域的消息,并开始组建技术委员会执行相关计划。

可以说,芯片市场的变化推动了手机商的入局。如果往常是手机商很难找到车企合作伙伴,那现在则是车企主动寻求合作,手机商在合作中的话语权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手机商从单纯的供应商向汽车制造商转变,也不是难以接受。

不过,摆在手机商面前的问题也很直接,能不能造出车来是一个问题,想想有多少造车新势力,卡在了产品落地这一关;

能不能造出好车又是下一个问题,代工的质量问题有待探究,智能汽车在较快发展进程中,所存在的软、硬件问题又该如何解决,想想以“自动驾驶”为卖点的特斯拉,安全事故发生的也着实不少了。

那么手机商能够从容应对这些难题吗?显然,造车非一日之功,造车所涉及的生产销售等全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对新入局的玩家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不过呢,我们总要有所期待,如果有手机商能带来颠覆性的智能汽车产品,那不得不说是一个惊喜。

最后我们再来看这几家涉足汽车领域的手机商,苹果有雄厚的资金,小米有出色的生态链,而华为也储备了完善的智能汽车相关技术,对于造车一事,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不说了,等就完事了。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