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战胜焦虑⑩|颓势中的大众,到底该补哪一课?

2021年03月04日 12:20:01
分享到:
来源:水滴汽车App

2020年,大众丢掉了全球销量冠军的宝座,最大单一市场中国市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尽管一汽-大众还是国内销冠,大众品牌仍是中国卖得最好的单一品牌,但下滑态势其实已经显现。

销量下滑“表征”背后,隐藏着一个危险的事实:过去只手遮天的大众,在近10年间故步自封、停滞不前,成了没技术、没士气、没朋友的“三无”品牌。大众该怎么补课,才能拯救颓势中的自己?

经过望、闻、问、切,水滴汽车对大众的诊断和处方有三:

其一、必须弥补核心技术缺失

曾经“技术过剩”是大众深入人心的标签。曾几何时,空腔注蜡、激光焊接、TSI+DSG黄金搭档、模块化平台……这些技术创新点一度引领行业。但现在,谈到先进技术,外界还能想起大众吗?

大众在核心技术上的内卷,源于对眼前利益的贪婪。以TSI+DSG黄金搭档为例,卖了10年,指标参数其实早已落后于日系,甚至落后自主品牌同级动力总成,但终端仍然热销,干嘛还要费力创新?

即使排放法规年年加码,大众也不思变革,反而干出偷天换日的“排放门”来,若不是东窗事发,背上巨额罚款,恐怕大众All in电动化的决心还是下不了。

当然,这两年我们也不能说大众在研发上毫无作为,毕竟花了真金白银,电动ID.家族千呼万唤始出来,可如今,“大众的一大步,已是行业的一小步”了。

在未来智能出行领域,特斯拉是毋庸置疑的先锋,大众ID.系列是不可能在传统商业模式下超越特斯拉,成为领头羊的。而且,电动化项目是长线投资,也是一场豪赌,不可能立竿见影。

我们认为,想要重拾“技术过剩”的标签,大众的当务之急,恰恰应该重新建立自己在内燃机领域的核心优势,而不是将“老本”吃到底。毕竟,电动车总销量在整体大盘中,只是一丢丢,且普及速度不可能一夜实现。

其二,必须重新激活合资公司

大众的贪婪还体现在近些年不断生出的“分身”上,独立的捷达、控股的江淮大众、反复谈判才制衡出来的上汽奥迪一汽奥迪新合资公司。360万的销量却已备好了600万的产能,人心不足蛇吞象。

首先,合资公司痼疾在身,还相互掣肘,数量上的加法,最终带来的可能是整体竞争力的减法。

其次,600万产能都能转化为销量吗?很明显,大众在中国早就过了呼风唤雨的发展阶段,2020年帕萨特碰撞门就是最好的证明。事发之后,上汽大众不思悔改,中外双方毫不作为,互相扯皮,内心里大概还是过去的自大心态,以为消费者还会无条件地迷信VW标志,谁料却被现实狠狠上了一课。

大众也不仅是帕萨特这一款车型出了问题。2017年探岳、探歌、探影刚刚上市时,确实吸引了一部分消费者,如今看已是后继乏力。

更为严重的是,2020年,大众丢掉了所有细分市场的冠军,真的只是因为对手变强了吗?也不尽然,最大的敌人永远是自己。

所以,大众一方面应该抬起头来看看竞争对手在干什么,或许才能更加清楚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另一方面,必须拿出二次创业的精神,再次激活合资公司,唤醒团队士气,而不是盲目扩大,成为虚弱的胖子。

其三、要真心热爱中国市场

我们不止一次听到德国大众高层动情地告白,“中国是大众的第二故乡”。但从这些年大众的举动上,我们却没看到这份真心。

入华近40年,大众因中国市场支撑,一跃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汽车巨头,却始终不愿将核心技术本土化。上汽大众所谓的本土化研发,只是皮毛,而一汽-大众的中方技术部门干脆成了翻译,核心技术仍然被德方牢牢把控。大众在中国市场赚的钱,与其对中国汽车产业的贡献极不成比例。“很少植树,只管摘果”,这种好事儿可持续吗?

产品是企业心态的外化,沿用多年的“套娃设计”,以及老旧的技术,早已让消费者厌倦,大众是否认真思考过,中国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汽车。

“原汁原味德系车”的说法曾经听上去很高大上,但现在想来,不过是“老男人”的说辞。中国市场40%的销量占比,难道不值得大众付出更多真心吗?

水滴汽车认为,大众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不能只表现在“专心致志,只为赚钱”上。年轻一代消费者,尤其是Z世代,对大众没有情怀,他们有更多选择,因此大众必须重新融入中国市场,构建自己的“朋友圈”,发自内心地热爱中国市场,才能被更多中国消费者所热爱。

文/李丽萍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