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如何破解缺芯之痛 跨产业融合协作是关键

2021年03月25日 10:57:06
分享到:
来源:汽车商报

放眼全球汽车业,因汽车芯片供需失衡导致的整车企业减产、停产的风波仍在发酵,国内汽车产业也未能幸免。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全国两会上,汽车芯片短缺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

在汽车智能化程度日益深入的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该如何规划中国特色的芯片产业发展之路,如何建立安全可控的汽车芯片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需要政、产、学、研、企各界共同探讨和努力。

3月23日,由证券时报汽车行业部主办,主题为“中国汽车产业如何破解缺‘芯’之痛?”的沙龙活动在线上举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原诚寅、长江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高登、一汽产业基金投资经理常晓环、博微太赫兹高级毫米波系统工程师孙泽月、紫光国微政企客户部政企事务总监徐敬周共同探讨“缺芯“背后的真相及破解之道。

01 为什么会“缺芯”

全球汽车芯片供需失衡自去年末延续至今,多家大牌生产厂商的生产计划受到影响,汽车“缺芯”的问题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芯片短缺正影响着全球汽车业。国内汽车市场方面,芯片短缺导致前两月汽车产量下降5%-8%。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的报告,芯片短缺导致北美地区今年第一季度汽车汽车产量减少23万辆,欧洲地区减少20万辆。李邵华指出,芯片价格在持续上涨,且短缺情况在多个行业有所表现。短期来看,车用芯片短缺是市场供需不平衡的问题,短期内也无法通过非市场手段调节,他预计要持续到今年三季度才有可能进入新的供需平衡阶段。

为什么会出现全球大范围的芯片短缺?朱西产指出,受疫情影响,芯片主要产地欧美地区无法正常生产,中国的芯片制造基础又相对薄弱。然而,消费电子端对芯片的需求持续旺盛,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超预期囤货,加剧了芯片的紧张。此外,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在短期内也削减了芯片产能,比如,美国暴雪、日本地震。关于芯片短缺,李邵华特别强调,“希望全行业对这个问题有个理性的认识和引导,在恐慌情绪的推动下,很多企业会选择过量囤货,这样也会让缺芯问题加剧。”

李邵华进一步指出,汽车芯片短缺暴露了汽车与芯片两个行业互相认识的不足。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通过调研芯片制造厂家发现,以台积电为例,汽车芯片在芯片厂家的半导体市场中体量小却要求多,因此在生产企业中业务占比少。此外,汽车用半导体多为八寸晶圆的非先进制程,而芯片代工厂基本转向12寸的产能,更高端的芯片同时代表着更可观的利润。原诚寅指出,芯片制造周期长,一般为6-8个月。而汽车产业讲究精益生产,当需要提高产能的时候,芯片的掣肘就体现出来。

02 汽车芯片被“卡脖子“

目前,中国处于快速发展智能汽车的进程中,对芯片的需求量将有增无减。原诚寅预计芯片在一辆汽车上的成本占比将到700-1000美金。朱西产指出,在汽车“新四化“的大背景下,当前汽车正处于百年变革的窗口期,各国都把这次产业升级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而中国汽车在汽车芯片方面基础薄弱,在软件操作系统方面几乎是空白。”面对汽车产业革命,芯片等核心技术被‘卡脖子’是大概率事件。“

原诚寅分析道,车规级芯片在装机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认证流程。一般芯片需要2-3年时间完成从车规认证到进入整车供应链,一旦形成配套关系,将拥有长达5-10年的供货周期。这就意味着,从芯片企业到Tier 1(一级供应商)到整车厂商之间将形成强绑定的供应链,由此导致芯片行业的壁垒很高。而目前车规级芯片,尤其是高端芯片基本上被国外品牌垄断,行业集中度极高。

来自毫米波雷达生产企业的孙泽月道出中国芯片现状,“目前,国内的大部分芯片制造都可以完成设计和应用的阶段,但是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很少。”他补充道,中国占全球半导体产业市场的32%,其中芯片占半导体产业的83%。中国芯片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600亿美元,然而芯片自给率只有15%。从汽车芯片来看,全球汽车芯片产业约3100亿美金的规模,中国只有150亿美金,占有率不足5%。徐敬周也表示,中国汽车芯片可以用“难设计 、难生产、难上车”概况。

03 “缺芯”问题如何破局?

一场全球范围的芯片断供也让国内汽车产业明白,实现自主可控的汽车芯片才能实现长足发展。

原诚寅指出,汽车芯片之所以被卡脖子存在几个重要因素:技术体系不健全,关键产品缺乏运用,车规工艺缺乏积累,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生态建设严重不足。因此,要解决问题就要“对症下药”。其中,产业标准至关重要,只有这样芯片迭代才有章可循,专利、话语权与产业结合才能催生出国产汽车芯片的大市场。其次要发挥协同效应,原诚寅建议,芯片供需双方应搭建平台,既能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还能起到产品验证及示范推广作用,为车企免除单独测试的麻烦。

而自主可控并不代表排除国外芯片企业在国内的布局,李邵华强调要加大芯片引进的力度,这样才能更好地抵御突发状况。比如,有的车企在采购芯片时并不依赖一家企业,而是同时选择国内和国外两家企业的产品,这样既扶持了自主芯片,也倒逼国内企业技术不断进步,同时保证了充足的芯片来源。

从车企的角度来说,要保证芯片的供应,就会优先选择成熟的供应商。常晓环表示,汽车来自集成的创新,它需要稳定的供应,这也是车企倾向于选择国外芯片企业的原因。她认为,车企对芯片的要求可以概括为“能落地、车规级、快上车”。然而,目前芯片的设计软件EDA、绘图软件、仿真软件等基本都是国外厂商的。“要实现汽车芯片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国家首先要在上游端给予支持。”

李邵华总结道,如果中国照搬国外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之路,很难形成超越优势。“但是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国家已经确定了新能源与智能网联的发展战略,这将驱动国内芯片产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形成跨产业的融合与协作,并把它贯穿到从起步到突破的阶段。”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