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电动车什么时候能比燃油车卖得多?海外网友的评论扎心了

2021年05月28日 20:17:01
分享到:
来源:DearAuto

最近,海外新能源车媒体InsideEVs转载了一篇文章,在评论区里收获了上百条评论。

这篇文章讨论了关于“电动车什么时候才能比燃油车卖得多?”的问题,并刊登在特斯拉零配件第三方供应商EVANNEX官网上,作者是一位名为Charles Morris的自由撰稿人。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作为一名专注于研究电动车领域发展的资深媒体人,Charles Morris对电动车现阶段的发展进度却持着不乐观态度。

热爱电动车的资深媒体人和销售特斯拉零配件的商家都纷纷“倒戈”,这两种立场的反转,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咱们先来看看Charles Morris都说了什么?(下文均翻译自原文)

当下,包括一些汽车、石油行业的强势企业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会承认,汽车电气化是未来大趋势。但是,我们所讨论的这个未来到底有多远呢?虽然部分汽车制造商和各地政府已经开始为结束石油时代制定目标和日期(有的则更含蓄地表达为“愿景”),但燃油车拥护者视之为不切实际的做法,环保主义者则嘲笑这是畏首畏尾的表现。

那么,那些专业的独立分析师、顾问、智库呢?他们详细深入地研究市场和技术,收集大量数据以丰富他们的调查报告,提高其预测的准确度,这样才更有助于把报告卖个好价钱。那么,这些掌握大量信息和数据的专业人士,他们对汽车电气化的预测应该很接近了吧?

实则不然。由于调查时间不同、调查组织的倾向性不同(有的侧重技术方面,有的侧重政治、经济方面)、预测的时间跨度不同等,不同机构发布的调查结果和对行业的预测都会存在差异。

就拿“电动车销量反超传统燃油车的日期”这一项我们常见的预测为例,几家经常被分析师们引用的权威机构的数据之间也大相径庭。

IHS Markit 2021年1月份发布的预测显示,至2025年,外插电式汽车(含PHEV+BEV)的全球销量将超过1220万台。

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简称BNEF)在2020年的一份报告中则预测,至2025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将达到850万台,至2040年,全球售出的乘用车中将有一半以上为电动车。而在2021年5月发布的最新报告中,BNEF又更新了预测——至2035年,欧盟有条件实现电动车市占率达100%。

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在2021年4月则预测,至2026年,电动车将占全球乘用车销量超过一半以上。

为何这些机构之间的预测会有这么大的差异?确实,电动汽车技术将会继续快速发展,价格也会继续下降,但在汽车电动化的发展进程中,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车企、政府和消费者的行为等。

车企是善变的。多年来,包括日产宝马丰田在内的多家车企,都曾更改或调整各自的电气化策略。目前,大众集团和通用汽车集团似乎都在全力“押宝”纯电动,但也不能保证他们会坚持到底。在纯电动领域,单靠特斯拉一家是不足以推动整个行业快速发展的,更多车企加入才是一个更可喜的局面,但特斯拉走的路是也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并不是所有入局者都能坚持走下去的。

宝马iX3

另一方面,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也将极大推动电动车的需求。一旦完全自动驾驶得以实现,或许就像马斯克所说的,拥有一台汽油车很快就跟拥有一匹马一样(过时)。当然, 马斯克也无法预测这种情况何时才会发生,毕竟光是各国政策和充电设施的发展,就是他无法精确预测的。

不过,有几点是一众机构们均达成共识的。其一,目前,欧洲取代中国成为汽车电动化的领军市场,而美国则远远落后。麦肯锡在2020年发布的报告中称,2020年第一季度,美国的电动车销量同比下降了33%,而欧洲则增长了25%。此外,这份报告还研究了16个国家/地区的电动车普及率。报告显示,普及率排名前10名的国家中,有9个位于欧洲,而美国排名倒数第二。

在过去的一年中,全球电动车的销量是显著增长的,但美国仍未赶上其他市场。IHS Markit预测,2021年,中国在全球电动车的市占率将达44%,欧洲约占28%,而北美仅占16%。

这些报告中还有一个共通点是,到目前为止,特斯拉还是无可争议的全球电动车领军者。麦肯锡的报告称,特斯拉在全球电动市场的份额从2018年的12%增加至2019年的16%,这主要归功于Model 3在全球多个市场的热销。

但这种势头可能不会一直持续。在欧洲,本土车企已经给了特斯拉一记“下马威”——据IHS Markit数据,2020年,大众汽车集团以24%的市占率称霸欧洲电动车市场,雷诺(16%)紧随其后,特斯拉(8.6%)只排在第三。而根据BNEF预测,至2022年,全球将有500多款电动车型可供选择。

还有一个发现,是大多数机构、分析师都同意的,然而这并不算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当前的电动化进程太慢,对于阻止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发生根本无济于事。

国际能源机构(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简称IEA)的最新报告显示,迄今为止,各国政府作出的气候承诺即使能完全兑现,在全球范围内,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远未能达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水平,更遑论为“控制全球升温幅度在1.5°C内”这一目标作贡献。

根据IEA的预测,如果人类不想最后终结于全球海平面升高,那么,至2035年,化石燃料汽车必须全面停止销售,以可再生能源为动力的电动汽车作为替代。

电动车销量到底什么时候能超过燃油车?文章直到最后都没有明说,但从Charles Morris列举的一系列电动车发展的“难题”来看,要实现这一跨越显然困难重重,而一众国家推出的“燃油车禁售令”如今看来其实也是杯水车薪。

按Charles Morris的说法,电动车要实现销量“逆袭”怕是遥遥无期,而评论区里不少网友也“力挺”这一观点,有的更用亲身例子阐述了“不看好”的原因。

网友Northwest Eagle:这问题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当电动车比汽油车更适合大众选购时,人们自然就会接受电动车了。当初,汽车取代马车,并不是因为政府禁止使用马车。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首先是昂贵、带实验性的车,然后车渐渐变得更便宜、更标准化、性价比更高。福特看准了汽车行业的潜力,并推动了这个行业的发展,让汽车不再只是有钱人的玩具。

如今,我们也看到了电动车的进步。价格在下降,续航里程在增加,日产聆风特斯拉已经向普罗大众(而不仅仅只是有钱人)展示了电动车的实用性。……完成这一转变的最佳方式就是让发展技术,提供比以前更好的东西,而不是禁止现有的产品,强迫公众选择他们不想要的东西。

网友tax refund:我这周末才刚买了一台燃油车。

网友ffbj:让我们来看看多年以后它还能卖出多少钱。

网友Rulle:面向大众的话,目前的汽车电池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担当起传统燃油车的角色。个人预测,电池技术还需要5-10年才能成熟到足以取代化石燃料,又或者届时有另一种新技术来取代当前的电池技术。

仅根据我的个人经验,谈谈我的看法。我刚买了一辆燃油车,在此之前我也不是没考虑过电动车,但我妻子问了一个问题,让我彻底放弃了买电动车的念头——“如果开一台纯电动车,我们要多久才能到(亲人)家?”

首先,我们的用车需求是在预算范围内,买一辆能放得下一只大狗的车,选来选去只有奥迪e-tron比较合适,不过我不太喜欢,谢谢!

奥迪e-tron

我是这样得出结论的:我过去开的是一台柴油版的奔驰E200d,满油续航超过1300公里。我去距离最近的亲人的家有1350公里,开车约15小时。基本上途中加一次油,休息一下溜一下狗,全程用时16.5小时,开一天就能到。

但如果我开的是奥迪e-tron,我预计每200公里就要充一下电(高速公路平均时速150km/h)的话,那全程就得起码停7次。即使用ECO模式驾驶,250公里充一次,但不能开那么快,你也不得不增加几个小时的驾驶时间。假设每次停1小时,那就是跑一趟回家我要花费22个小时,那起码要预整整2天时间。

网友Sam:当所有人都负担得起的时候。

网友Pitounet:我完全认同你的观点,这是唯一的限制因素。只要纯电动车的价格仍高于一台燃油豪华车的话,就别指望电动车销量能比燃油车好。

网友Sam:是的,虽然现在纯电动车的价格越来越亲民了,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它们的起售价还是不便宜。在纯电动车的价格和同级燃油车持平之前,政府补贴是让消费者选择电动车的最佳方式。

网友schinud omsub:什么时候?除非女生们不再跟那些开着发出噪声、散发着浓烈燃油味车子的男生约会吧,否则免谈!

网友andreaskorpassy:过分乐观者往往会忽视了北美人、加拿大人对汽油动力的上瘾程度(比如吹叶机、汽艇、大皮卡、SUV等等)!平时嘴上常说的不代表着他们会真正改变,环境、气候变化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次要的!

网友Arizona resident:《侏罗纪公园》里面有个场景,老人问猎人:“我想知道你能不能开一台加油的吉普车把我孙子带回来……” 一定程度上总结了我抵触仅依靠纯电动车的未来的原因。除非纯电动车能够带我穿过森林、农场、偏僻小镇、不发达的地区等等,能够毫无问题地穿越阿拉斯加、横穿德克萨斯南部且无需补给,否则我还是会坚持开我油耗10mpg的四驱丰田坦途,可能再外加一台二手汽油凯美瑞。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怎么看呢?

文 | 鹿由器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