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凤凰网《风暴眼》
2021年上半年过去了,还记得曾经在上海车展轰动一时的特斯拉车顶维权女车主吗?她还在想办法拿到事发前的“完整数据”。
在得到加拿大另一位车主所分享的、比自己多了14页的数据后,她说,但“我们都没有制动踏板这一项关键数据”。
事件尚未水落石出,但并没有妨碍上半年特斯拉在中国拿出一份漂亮的销量数据。根据乘联会的数据,1-6月特斯拉在华销量超过13万辆,接近去年全年的总量(14.8万辆)。
2021年上半年,特斯拉继续祭出杀手锏,Model 3又降价数次。并在7月8日,发布了大杀四方的低配Model Y售价,即国产Model Y标准续航版,单电机、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续航里程为525km,仅售27.6万。
一时间,特斯拉官网瘫痪。消息称,订单排到10月份。
“虽然我不买,但会推荐别人买”,一位不喜欢特斯拉的汽车发烧友如是说。因为,“单纯从这个价位看,特斯拉纯电SUV还没有强的竞争对手。”
去年,Model 3在北京、上海和深圳成为最畅销的车型,而且电动\燃油通吃,当时理想汽车创始人称之为“灭顶之灾”,“一辆445公里续航的车干翻了一切”。
今年的市场数据证明,并没“灭顶之灾”,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整个新能源车市场都在经历暴涨的狂欢。相比之下,特斯拉的增速反而没有跑赢大盘。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最新数据,今年1-6月新能源汽车销售120.6万辆,是去年同期的3倍。更为重要的是,其中乘用车销量达114万辆,在乘用车总销量的占比已经达到了12%,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数据。
过去四年,新能源车市场从未有如此盛况。
2017年,主管汽车的三部委在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达到200万辆”。2018年,中国新能源销售125.6万辆,同比增长61.7%,势头还算不错,但基本靠补贴;到了2019年,在退补的打击下,新能源车销量只完成了120.6万辆,反而下滑了4%;尽管2020年因为疫情延缓了退补,也只完成了136.7万辆,距离200万辆目标相差很远。没想到今年才过了半年,就达到了120万辆。
中汽协表示,预计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40万辆,同比增长76%。
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解读,“供给和消费两端都有增长预期。同时,双积分核算门槛提高也要求生产厂家提供更多新能源汽车。”
官方的解释太理论,从各家车企细节看,答案也许更形象。因为不光市场总量爆发,格局也与以往大不相同。
北汽沉没,比亚迪逆袭
在补贴丰厚的时代,北汽和比亚迪是南北两家各自认为是第一的车企,前者称其为“纯电动车第一”,后者则主张“新能源车第一”。
2018年的高光时刻,北汽新能源纯电车销量达到15.8万辆,比亚迪新能源车销售22.7万辆。
之后随着2019年补贴退坡,2020年疫情导致运营车辆缩减,北汽新能源开始断崖式下跌,甚至彻底的沉没。2020年,销量直接跌到2.59万辆,2021年上半年,继续跌到6959辆。回过头来,行业猜测,北汽新能源过去的销量里可能含运营车的“水分”偏高。
“2020年,在20万级别的国产特斯拉的对比下,原来北汽、上汽、吉利那些自主电动车退补后性价比太低了”,行业分析认为,尽管不是同价位,但是频繁降价后的特斯拉输出了降维打击。
“有的消费者干脆直接加几万升级买特斯拉了,尤其是北上广因为牌照买车的消费者。”还有部分消费者因为特斯拉降价,对未来的新产品持较高预期,选择持币待购。特斯拉的销量有大约80%来自消费力较强的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和大城市。
总之,2020年,不断降价的特斯拉给退补后的中国市场上了痛苦的一课。
“上海给特斯拉独资建厂开绿灯,影响太大了”,行业协会的专家私下告诉凤凰网汽车,此举只看到地方利益,没有兼顾到对整个行业的冲击。
2021年,穷则思辨,一些品牌开始崛起。
在价格的压力下,显然自产电池的比亚迪要抗打一些。在微跌中坚持两年后,今年6月迎来逆袭。以月销40116辆的成绩,成功超过特斯拉,夺回了新能源销量第一的位置。其中,DM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EV纯电动车型双双突破历史记录。
比亚迪的崛起,主要是靠采用刀片电池的汉成功热卖。今年前6月,比亚迪新能源的销量累计约15万辆,而汉则累计销量超9万辆,已经成为比亚迪的主要支撑。目前,比亚迪单车售价已经突破15万。
“我觉得不是没有市场,是没有一个特别好的产品解决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是去年年底时任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赵长江,对当时高端和低端“两头热”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
去年年底,上汽通用五菱的低价电动车和特斯拉的中高端车,让整个新能源市场呈现“两头热”现象。仅过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有了全新的格局:更便宜的特斯拉直扎大众市场,腰部企业别无选择,只能放手一搏。
15万级的大众新能源汽车市场,在今年有了明显的复苏,新能源汽车“两头热”的现象已经悄然改变。
除了比亚迪外,广汽埃安新能源也在该细分市场有了明显的突破。数据显示,广汽埃安新能源今年前5月销量为34329辆,其中补贴后13.96万-20.58万的AION S车型,今年前5月累计销量为24536辆。
五菱又出神车?
“原来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车,要么升级,要么低价”,新能源行业分析认为。
在五菱MINI上市前的吹风会上,彼时他们已经在柳州政府全方位的支持下,取得区域成功,正担心柳州模式是否能在全国复制。
事实证明,柳州政府支持不是必须的,价格才是王道,仅凭五菱宏光MINI EV一款车型就拯救了一个品牌。
曾经,占据新能源汽车销量半壁江山的低价电动车被监管打压,在政策的调整下,该细分市场的巨大的升级需求正快速释放。五菱宏光MINI EV等的爆红,承接了这种需求,正规军的参战,显然具有高举低打的优势,因此有更多的车企加入该细分市场的竞争。
在五菱宏光MINI EV的带动下,长安汽车也在去年年底推出2.98万起的奔奔EV国民版。数据显示,长安汽车今年前5月的新能源销量为22879辆,其中奔奔EV的销量为22793辆,低价电动车成为长安新能源的支撑。
目前,哪吒、零跑和长安汽车纷纷推出低价电动车,并且均处于单月销量暴涨状态。此外,上汽乘用车推出的10万以下的电动车科莱威,单月销量也处于TOP10之列,并且也处于暴涨阶段。
大众ID系列在华水土不服?
当然,特斯拉并不是高枕无忧,在欧洲,他们已经遭遇了大众ID家族的阻击。只是在国内市场,ID家族还没有玩转。
据EV Sales网站公布的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数据显示,5月份全球销量第一为特斯拉,销售了6.03万辆,第二名为比亚迪,销售了3.17万辆,第三名为大众,销售了2.92万辆。并且,在今年1-5月的销量中,大众以11.88万辆的成绩,同样跻身第三位。
大众电动车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欧洲市场。目前,大众ID系列在欧洲单月销量近 8000台,已经成为欧洲最畅销电动汽车。
目前,大众在中国已陆续推出ID.4和ID.6系列车型,但是效果并不明显,5月份南北大众两款ID.4电动 —ID.4 X和ID.4 Crozz,合计销量为1213辆,相比4月份还少了200 台。
ID.6成为大众提升销量的关键。因此,在今年6月18日,上汽大众ID.6X以23.98-33.58万元(补贴后)上市,被认为将扭转局面。
可是,在7月5日,ID.6X的兄弟车型——一汽-大众ID.6 CROZZ公布价格后的第三天,特斯拉推出了Model Y标准续航版车型,价格下探到27.6万。
显然,特斯拉Model Y标准续航版的价格是有意为之,针锋相对的贴身肉搏即将在下半年展开,一个想赢,一个输不起,中国成为大众与特斯拉较量的关键战场。而平价版Model Y到底有多大杀伤力,也将在下半年揭晓。
造车新势力两极分化
蔚来6月销售8083辆,同比增长116.1%;理想汽车销售7713辆,同比增长320.6%;小鹏汽车销售6565辆,同比增长617%。造车新势力前三强仍是蔚来、理想和小鹏汽车三家。从数据可以看出,理想汽车和蔚来两者的差距并不大,而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的增长十分迅猛。
在国产ModelY未上市之前,“蔚小理”跟特斯拉之间尚存一条SUV车型偏好带来的护城河。当这款27.6万的特斯拉SUV来袭,会对新造车第一梯队产生多大影响犹未可知。
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明显不同。紧随小鹏汽车之后,哪吒汽车6月销售了5138辆,同比增长536%;零跑汽车销售3941辆,同比增长893%。一个比一个猛。
哪吒和零跑的爆发,秘密很简单。
去年6月零跑汽车推出售价6.58万元起的零跑T03车型,10月份又推出价格5.98万起的零跑T03 400轻享版,从此零跑汽车的销量快速攀升。同样,目前支撑起哪吒汽车销量的也是一款5.99万元起的A0级车型。
正如前文所说,哪吒汽车和零跑汽车销量的增长,主要依靠低价小型车,这和售价30多万的理想汽车有着明显的区别。造车新势力第一阵营主要以中高端市场为主,而第二阵营却以低端市场为主。
总体来说,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已经与去年大为不同。
特斯拉与大众的竞争已经正式摆上台面,传统车企比亚迪、广汽埃安新能源在大众新能源消费市场已经展露出很好的势头。低端市场中,因五菱宏光MINI EV的成功,正吸引长安汽车、哪吒汽车和零跑汽车等品牌效仿。造车新势力“蔚小理”组合依然牢固,第二梯队的哪吒和零跑正以低价电动车意图闯出一条新路。而学习新造车的极狐、岚图、智己、极氪等传统车企新品牌还要等子弹飞一会。总之,在消费升级、产品迭代的影响下,每一个细分市场的竞争都越来越激烈。
当然还有一些企业,暂时落后。除了前文提到一落千丈的北汽蓝谷,6月自主销量的一哥吉利缺席了新能源市场的TOP10,吉利在新能源细分市场量小势微,距离吉利两个蓝色目标的实现差距较远。
结语:
2020年,在被问到国产特斯拉降价会造成什么影响时,时任工信部部长、现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会回答说,“短期内无疑会给国内的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挑战。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也是我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机遇,坏事有的时候能变成好事,可以倒逼我们的汽车企业……加快战略的转型,……总而言之,一条鲶鱼可能把整个一池水搅活。”
而上一次他提到“鲶鱼”理论是2015年。当时政府选择开放一些新能源造车指标,吸引新势力加入,“我们希望能够放几条鲶鱼进来,把这池水搅活。”
如今看来,虽然第一批鲶鱼“蔚小理”都没有“分配”到资质,而是各自解决,也没有形成太大的市场影响,但是确实暂时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蔚来汽车的用户学尤其被很多传统车企学习。但是不断降价的特斯拉所形成的压力,已经让豪华阵营、新造车和大众、比亚迪等品牌都感受到了,显然更符合鲶鱼的人设。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