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丰田+苹果造车,赢了是ios大于安卓,输了呢?

2021年09月08日 17:46:04
分享到:
来源:路咖汽车

Android还是ios?这是智能手机领域已经扯皮了很久的话题,制造商在说、消费者在说、生态圈在说,都在说。而接下来,汽车产业的话题,也可能进入这样的时代?

随着现在苹果造车开始又一次(已经很多年了)的发酵出新的消息,智能的核心操作系统这事儿,很可能会真正来到汽车领域,充满众多戏谑,又和你我真正相关。

最新的消息是,苹果汽车正在走访丰田公司。一切没有最终的定数,毕竟这两者之间的真正合作需要很多的谈判与拖鞋,但最起码,我们可以站在积极的角度来聊聊这事儿,以及对行业的新一轮影响。

强硬的巨头之间牵手,难度显而易见

如同所有造车新势力起步一样,不论自己有何种超群的解决方案,还是需要将产品落地,把车造出来的。苹果的造车之路,也是如此。结合此前的一系列消息来看,苹果在造车领域已与现代起亚集团进行过相关探讨,不过并没有明确的下文。

而此次苹果走访丰田集团,如果参考此前的强强联合的案例来看,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是,两者互相都需要相关的极强主导权,这种主导权的矛盾并不好调和。

不过,不同于传统的车企之间合作,苹果不擅长造车/丰田擅长,丰田不擅长芯片-传感器-算法-生态-智能等/而苹果擅长。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互补的可能性,但汽车领域同样有过类似趋近于互补的例子,如彼时过惯了好日子的美系车,在遭遇石油危机时并没有相应技术储备,雪佛兰最终选择与五十铃丰田铃木进行小型车的研发与推进,但最终的结局是,日系车占领了北美市场,美系车的市场份额开始逐渐消退。

目前,根据已知信息,苹果公司在进军智能汽车领域时,手中的优势比较清晰:

凭借着ios成熟的多年打磨,它有着更低门槛的上车能力以及大规模应用能力,自上而下的铺开、进行一定的车规适应性匹配,则直接规避了车企打通智能化时需要解决多维度赋能"从头来的难度"。同时,因为苹果自身有着一系列的生态周边,苹果汽车真正落地后则能提供给车主一系列的应用选择,至于需不需要付费,这应该是后话。

更关键的能力,则是因为苹果不仅有软件方面的优势,还有硬件方面的诸多能力:传感器能力、芯片设计能力等,这会让它在进行造车时有自动驾驶方面的一系列先天优势,不需要采用外部的解决方案而是软硬件均有自己掌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真正造车时就能一炮而红,因为需要大量的有效数据来支持/升级/优化,这只能寄希望于此前苹果所启动的"泰坦计划"进行了一定的工作,从头来的话,它的优势本质上并不大。

注意此处,这既是苹果的长板,也是丰田的相对短板,再加之苹果在此方面的相关造诣和一贯行事风格,它大概率会在智能化等很多方面进行自己的强势管理。

而这一方面,则会在丰田之于造车的部分,反转过来。

苹果没有相应的造车能力/零配件上下游/过多设计能力/大规模量产能力以及一系列汽车相关的能力,而这,需要它的合作伙伴进行配合与主导。如果以丰田汽车为例,这同样是一家对上下游有着绝对控制力的巨头,如其自身拥有一系列的可控供应商链条,一切以利润/成本为先的它,自然不会轻易放弃这之中的控制权。

目前,是苹果和丰田集团的消息期,一切尚无明确定论,如果最终两者达成合作,大概率是有一方放弃了一定的绝对控制权,或者有了其他的创新解决办法。

当然,事情也可以是正面解读的

表层来看,自然问题多多,比如"小号丰田"现代起亚集团都不想在与苹果公司的合作中放弃相关主导权,那丰田本尊自然也会面临这个问题。同时,因为苹果自身的发展形态,一直以来是建立护城河,比如硬件+软件的深度绑定,最终用明确的特征换取消费者选择,且能够有消费习惯持续性,苹果的主导权自然也不好轻易放弃。

不过,这之中也有所转机,因为在目前的汽车变革时代中,丰田集团和其他主流车企一样,比较清晰的提出了自己的未来发展态度"开放姿态迎接合作"。态度转变的核心原因,与其面临的市场现状相关,对手们都在不断补强,而丰田的动作其实"还没有真的动起来"。

上层市场中,戴姆勒已将MBUX提升至主流智能手机水准甚至预埋了一系列功能在逐步兑现;宝马的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系统在近几年已完成全球百万台车型的OTA升级能力,同时iDrive在近几年以1-2年完成迭代的速度,保持了和智能手机的基本同步;大众集团虽然在智能化层面表现不是特别亮眼,但也在2021 IAA上宣布了进一步加速智能化的节奏,同时围绕于此其收购了一系列的相关公司以及与更多中国本土公司进行合作;老对手本田/丰田,同样如此,本田与软银进行了新的合作,即将推出HondaConnect 3.0系统,追上主流智能手机相应表现,且在日本本土也已进行了L3级自动驾驶车型的推出,日产则很早的推出了功能先进的NissanConnect/ProPilot,且在进一步迭代。

丰田面对上述一切,是存在明显提升空间的,之中的既有着它一向偏稳妥的企业策略,比如手中握有一系列的相关公司,但尚未进行技术释放/装车等;也有着另一层面的原因,在面对其他车企布局多年的局面时,丰田在G-Book时代的优势没有得到延续和保持,同时在现有状态下,它以安卓为基底的追赶,也需要付出明显更多的努力,毕竟其他人已经做了很久。

丰田如果以安卓进行打入智能座舱,不仅需要解决架构、互联等问题,还要解决最核心的生态问题/接入问题,以及之后的一系列软件安全/漏洞/OTA升级等问题。从性价比角度看,这之中的回报并不高,甚至可以说较低。

而如果与苹果合作,借由ios切入,则能同时补齐效率/成本等一系列问题,当然,如果能让苹果实打实的进行开放对接,这之中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比如,代工模式;比如,不过多涉及智能化解决方案;比如,由苹果主导一系列智能化,之后进行分成等。

当然,这背后还存在另一层面的话题,关于资本市场、资本绑定。

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公司,更多的发力点在于技术进步层面,如iphone手机、ios系统、生态、传感器、拍照模式等,一系列的升级直接带动了全球智能手机的技术进步。例如中国智能手机得到极快发展,交货量/营收不断提升的同时,苹果公司却拿走了整体市场的绝大多数利润,供应商体系与其有着深度的连接。而库克时代的苹果公司,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股价/资本/业务包装与进一步打包等层面,这样的苹果公司思路,如果应用在汽车领域,则会造成资本对车企进行相关的侵入。本质上,还是因为苹果的强控制欲和ios的技术区隔。

譬如,特斯拉已经考虑向汽车行业开放或共享其部分技术,比亚迪的相关动力电池/芯片开始对外销售,而苹果汽车预计会与这种形态发生区隔,因为此前还未发生过相应的技术共享案例。

写在最后:

一如既往,苹果造车的事件会吸引很多的关注,但最终的落地预计还需要时间的积累,毕竟涉及大量的控制权谈判以及细节落地/利益分配等。

苹果和丰田会有最终合作吗?可能丰田章男还没想好答案该是什么,模式该是什么。

不过,随之而来还会有另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一旦苹果造车落地,则会直接改变目前的汽车智能化选择逻辑。智能座舱层面,目前的主流选择是arm+android、arm+linux,也可以单独加入一个arm+华为鸿蒙的选择,而鉴于android的开源特质,在人人可用的同时,还要面临相应的0类漏洞预警-修复等一系列后续成本。

至于ios,眼见得要比android有更好的相应表现,但需要付出的,可能是"灵魂问题"。但终归,它落地之后,发展的方式会有更多改变。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苹果切入汽车领域,使用更多的付费订阅模式,那也并不存在稳赢的局面,毕竟涉及消费观的新问题。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