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汽车人】汽车工业——中国富豪的滑铁卢?

2021年09月14日 12:50:01
分享到:
来源:汽车人传媒

进入汽车工业没有钱是不能的,仅靠钱则是万万不能的。富豪们进入汽车工业前,应三思而行。

文/《汽车人》特约撰稿人 赵英

秋风瑟瑟,白露为霜。转眼已熬过了酷暑,进入一年中舒服的季节,也有心情聊一些轻松的事儿了。

最近,最引起老汉我注意的事儿是,又有两位造车的富豪,似乎事业遇到困顿。一位在房地产领域独占鳌头,曾经广邀天下豪杰,号称要一下推出五六款新车;一位在金融领域风头甚健,接手了其他车企搞来搞去就是销售不畅的车型,决心大显身手。

春去秋来,两位的汽车事业似乎也满是凉意。一位连原来立足之地——房地产,都似乎不妙;另一位已在网上看到了员工讨薪的场景。

笔者不想对两位企业家做具体评论,只想就自己这两天的随想,写上两笔。这两天的随想就是:中国汽车工业对中国富豪们意味着什么?

回顾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波澜壮阔,曲折跌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国汽车工业从建立第一汽车厂、年产三万辆汽车,到如今汽车产量持续高居全球第一,其中故事,不知凡几。正因为汽车工业充满了魅力,所以自中国汽车工业诞生以来,就成为有关各界关注、投入的焦点。

计划经济时代,每当制定新的五年计划时,不仅中央汽车工业主管部门(例如,机械部、中国汽车工业公司)要尽力争取扩大投资,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也异常高涨。中央与地方要反复博弈,才能定下五年计划中汽车工业发展的“盘子”。

计划经济时代,就笔者所知,出现过几次“汽车热”:第一次是大跃进年代;第二次是文革中;第三次是上世纪80年代。这几次汽车热,不能说完全乱搞,但成效不彰,资源浪费是肯定的。因为汽车工业投资主体是各级政府,所以约束地方政府及其他政府部门过度投资,从中央政府专业主管部门来说,有其合理性。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尤其是加入WTO后,汽车工业的市场准入逐渐放开,企业家个人对汽车工业投入的能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富豪们进入汽车工业越来越多。

家电产业崛起时,有一拨搞家电的企业家,进入汽车工业,迄今似乎了无踪影了。新能源汽车上路后又有搞家电的企业家声言要造车,但迄今成果寥寥。

接着,有一拨大碗喝酒的朋友来了,开始了一拨酒业企业家造车的浪潮。没有几年,声浪渐歇,搞酒的还是回去搞酒。其实不用造车,股市上照样酒气冲天。

后来,来了一拨号称懂生态、懂网络,而且精于会计计算的。国内资产已经进入清算阶段,不知为何至今还能在国外造车。

再后来,就是搞房地产的、搞金融的,在汽车工业发力。迄今为止,似乎颓势明显。

最近热闹的是,互联网和IT的精英们纷纷在汽车领域亮相了。

简单看一下富豪们造车的历程,足够令人眼花缭乱、赏心悦目了吧。最近,国际上把阿富汗称为“帝国坟场”,我连带想到,莫非汽车工业是中国富豪们的滑铁卢?

计划经济时代,任何项目投资,都是国家资金,搞坏了,搞乱了,属于国有资产流失。市场经济时代,富豪们理论上说,可以自行决定投资项目,独立承担投资风险,但这也仅仅是说说而已。即便富豪们投资,也要到银行去借老百姓、政府的存款,一旦出事,也会哭着喊着要政府救援。所以,富豪们进入汽车工业,仍然要谨慎,政府依然要有所监管。

富豪们进入汽车工业,各有所图,有的号称要“产业报国”,有的要做大企业,有的要在股市上对投资者、投机者有所交代,归根结底要持续追求利润。但是一旦进入汽车工业,就身不由己了。

汽车工业既是一个传统产业,又是一个持续创新变革的产业;既是制造业中的翘楚,又是持续消耗资金,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的大户;既是高度复杂运行生产制造体系,又是关联广泛,上下游漫长的产业网络;既是成千上万产业工人、工程师队伍集结之地,又是科学技术人员密集之所;既面临着广阔的市场,又充满了激烈的竞争。

所以,进入汽车工业没有钱是不能的,仅靠钱则是万万不能的。进入汽车工业前,应三思而行。万一搞砸了,不仅败走麦城,还会连带原来的基业尽毁。虽然届时也会有企业接盘,收拾局面,重新配置资源,但于己、于社会,还是会造成损失和困扰吧。

今天的闲扯,就到这里。(文/《汽车人》特约撰稿人 赵英)【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