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跨行才是硬道理 盘点准备造车的科技企业

2021年10月29日 08:27:11
分享到:
来源:爱卡汽车

[爱卡汽车 爱卡头条 原创]

常言道:隔行不取利,说的是吃好自己这碗饭,别老盯着别人碗里的看。不过现在看来,这句话就显得有些“格局小啦”,汽车行业现在就正面临“被取利”情况,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都在往汽车行业里挤,这其中不乏苹果、小米以及索尼这种科技巨头,而且像富士康这样的代工企业也希望分到一杯羹。那么这些跨行造车的科技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呢?会对汽车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

一、都有哪些宣布造车的科技公司?

曾宣布造车的科技企业不在少数,其中有造手机、造家电的,也有给人代工以及做互联网的,这其中不乏一些商业巨头,比如苹果、小米、索尼、百度、富士康等等。

虽然上面这些品牌目前还没有造出一台真正的量产车,但是部分品牌的设计制造团队以及启动资金都已经落实完成了,比如小米已经宣布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将陆续在汽车领域投资超过100亿美元。

其实要说跨行造车的鼻祖,还得说是苹果,早在十年前便已经有消息称苹果要开始造车了,而且当时苹果CEO蒂姆·库克还与法拉利总裁蒙特泽莫罗在苹果总部进行了一次长达两个小时的密谈,更何况当年乔布斯在世的时候也曾考虑涉足汽车行业,看来苹果对于造车这件事已经酝酿很久了。不过最近几年,坊间频繁曝出苹果造车受阻的消息,不是被挖墙脚就是供应商没找好,看来光“有钱”还是不行的。

前段时间,全球知名代工厂富士康也正式发布了自家的电动车品牌Foxtron,并且推出了三款纯电产品,其中包括轿车、SUV以及大巴。当然了解过这个新闻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这三款车都采用了“Model”作为产品的前缀,颇有几分蹭特斯拉热度的嫌疑。据官方透露,预计到2025年,Foxtron品牌能够为富士康带来300亿美元的营收,其中将有40%的车辆零配件由富士康自产。

[富士康Foxtron旗下三款新车Model C、Model E、Model T]

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说过“集度”这个品牌,这家成立于2021年3月的全新汽车品牌是由百度和吉利控股合资成立的。没错,百度也准备造车了,为了扩充队伍李彦宏不惜花费大价钱从传统车企以及造车新势力挖人,并且还请来了当年摩拜的联合创始人夏一平担任集度的CEO,可见其造车的决心有多大。除了人之外,百度早就已经布局好了相应的软件和系统,其中包括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小度车载以及百度地图,属于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品牌之外,还有一家曾经宣布造车、但中途退出的一家知名企业,它的名字就是戴森。从2017年戴森便开始筹备造车事宜,500人的团队加上25亿英镑(约合220亿人民币)的资金投入,当时大家都认为戴森会成为下一个特斯拉。但事与愿违,在短短两年之后,戴森就停止了造车业务,主要原因是高昂的制造成本难以被平摊,21万美元(134.3万人民币)的售价在当时很难被消费者认可,甚至连品牌创始人戴森老爷子都觉得不值。

[戴森创始人-James Dyson]

二、为什么都一股脑扎进造车阵营?

随着近年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动汽车市场的缺口也在不断增加,这样的风口对于嗅觉灵敏的科技企业来说是完全不能错过的。尽管因为疫情的原因2020年全球的汽车销量下滑了1/5,不过电动汽车市场却能够完成逆势增长,这其中除了消费者对产品认知发生根本改变之外,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导向也成为了市场上扬的重要因素之一。

风口自然是用来赚钱的,据相关机构预测,智能汽车市场未来的容量将达到两万亿美元,除了产品之外还包含了一部分出行服务的市场份额,无论是对于汽车制造商还是各大投行来说都是一个利好消息,越来越多的资金都在滚向这个行业,众人拾柴火焰高,进场越早越能获得高收益。

而如此庞大的市场基数对于科技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数据采取器,许多科技企业的配套软件也能被植入到智能汽车当中,创造出一个很好的生态环境,并构建出全新的商业模式。就比如你未来买了苹果或者小米的汽车,能够完美配套同品牌的智能手机和智能家电,将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用户的衣食住行都会变得更加便捷。

除了能挣钱之外,如今大力发展的“电动车”也是降低造车准入门槛的一个重要因素。与传统燃油车的制造方式不同,电动车的制造会相对更简单一些,没有了内燃机的技术壁垒,依靠电机、电池以及电控系统就能完成对车辆的驱动。

所以才会有不少造车新势力把宣传重心放在智能化方面,对于传统车企来说,智能设备是依靠汽车而生了,但是对于一些科技企业来说,汽车只是智能设备的一个外接设备而已,也正因如此,这些在技术上积累多年的科技企业才能在“智能汽车”领域施展拳脚,而全球都在推动的电气化转型也让这些企业有了更强的入局之心。

跨行造车真有那么容易?

三、未来会衍生出什么样的盈利模式?

在解决了产品制造和供应链的问题之后,这些科技公司需要面临的便是如何去降低成本,并做到持续盈利。其实在持续盈利这件事上,特斯拉算是做的比较早的,比如特斯拉已经在美国地区开启了FSD(完全自动驾驶系统)的订阅服务,新用户每个月只需要199美元(约合1280元人民币)便可以使用这项功能,而之前购买过EAP(增强型辅助驾驶)的用户需要花费的资金就更少了,仅需99美元(约合640元人民币)便可使用一个月的FSD。

如果按照过去三年特斯拉对于FSD的投入来看,只要订阅率达到50%,一台车的净利润就能达到2万元人民币,这样算下来,如果特斯拉一年能够卖出100万辆新车,那么在自动驾驶软件方面的利润就能达到200亿元人民币。虽然现在订阅率还没有达到特斯拉的预期,但是现在每年造100万辆新车是完全没有压力的。详情请看:特斯拉财报传喜讯!年化产量超100万辆

有了特斯拉这样的前车之鉴,相信也会给目前准备入局的这些科技企业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当然在此基础上,用户对于智能电动车的理解也会与现在有所不同。

四、会给汽车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科技公司频繁入局造车,这其中的原因我们也聊得差不多了,我相信大部分企业的造车初衷是好的,但是也不乏一些抱有“投机心理”准备捞一把就走的公司,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来看看它们究竟会为整个汽车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正面影响:

作为一家涉及电子、娱乐、金融以及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大型跨国集团,索尼也一直致力于电动汽车的开发,其首款概念车也已经开始在实际道路进行测试了。不过据索尼官方介绍,品牌并没有将产品量产的计划,而这款车的主要作用就是向其它汽车品牌来展示索尼在该领域的技术储备,从而以供应商的形式与各车企共存。

其实像索尼这样的企业国内也有不少,就比如360和华为,这两家企业并没有造车的资质,但是凭借其出色的网联技术吸引了不少车企的关注,并且达成了长期合作,这样既没有抢占车企的市场份额,并且还能收获同样可观的数据和营业额。与此同时,消费者也能获得更加智能化的服务。

负面影响:

说完了正面的例子,我们再来说说负面的。在新能源汽车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当中,最终折戟沉沙、黯然退场的例子比比皆是,就比如格力收购珠海银隆这一件事。

2017年,董明珠看上了汽车这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并希望能在该领域分一杯羹,除了搞定王健林投资之外,还找了丰田一块合作。而为了造车,董明珠还收购了一家名为珠海银隆的科技企业,并成立了银隆新能源。然后,就造出了下面这款车——银隆艾菲,是不是有点丰田埃尔法那味儿?虽然也算是国内面世较早的一批纯电MPV,但是一味地抄袭并不会让消费者为其买单。

不过好景不长,两年后这个汽车项目便亏损了超过100亿,其中董明珠自己就投了30个亿,再加上珠海银隆因为自身问题被查封,造车项目不得不被迫搁置。如此看来,想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还是没那么容易的。

肯定有朋友会问,为什么负面影响没有聊“下周回国”的贾老板呢?我们认为,虽然目前受到各种被执行和被起诉的负面影响并且负债累累,但是贾老板对于造车这份热情还是很高的,据我们已知的消息来看,法拉第首款产品FF也将在明年7月正式量产,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总结:在科技企业造车的背后,根本原因是汽车产业向着“新四化”思路的转变,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也将从纯工具属性向着更加智能、更加人性化靠拢,虽然这样的转变会给传统汽车工业带来一定冲击,但这也许就是创新的必经之路。

从整体的发展趋势来看,科技企业的入局对于汽车产业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作为跨界者的它们,往往不会被传统的造车观念所束缚,因此才会有更大几率做出颠覆行业的产品,用出色的产品来赢得市场才是成功的关键。从这个角度来看,传统车企未来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如果不进行自我改变,那么势必会被时代的车轮无情的碾过。

精彩内容回顾:

硬蹭特斯拉 富士康发布汽车品牌Foxtron

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小米汽车已正式注册

索尼造车新进展 Vision-S启动道路测试

跨行造车真就那么容易?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