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三种汽车公司

2021年11月01日 10:32:03
分享到:
来源:爽爽侃车

如今,汽车公司已经不再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了。在上一轮经济热潮中,涌现了一些「家电造车」企业,比如奥克斯等等。而在这一轮热潮中,又涌现了一些新的造车公司,而这次的格局,可能会有所不同。

最终方向其实很简单,就是:

你是否认同,未来汽车应该是一个「大型电子设备」,而非仅是一个「交通工具」 - 当然这个电子设备一定要也能成为交通工具才行,就像手机还是要有基本的通话功能一样。

那么接下来,达到这一目标,就会有三种路径演化而来。

第一种路径:传统汽车公司

传统汽车公司的长板在于「造车」。通过长久以来的体系,这些企业可以非常高效和低成本地把一辆车做出来。比如大众宝马奔驰长城比亚迪,都属于这类企业。完善的供应链与体系化的分工,是他们的核心优势。

而这些企业的缺点在于两个:一个是产品定义能力,这个问题主要针对于国内的主机厂,主要还是因为中国汽车产品的迭代速度慢,再加上客户群收入的变化比较快,这就导致在经历了一两轮造车之后,整个产品定义+研发体系的复盘效率低,对问题的分析不足,进而导致产品定义能力无法提升。

另一个问题在于智能化整体水平不足。这一点,国内厂家反而要优于国外厂家。主要也是因为国内厂家的领导都是60/70后主导,对自己在智能化领域的不理解是非常清楚的,也就不再纠结,索性交出权力,让年轻一代参与到定义。

而欧美日品牌在这方面的能力本身可能是不足的,这也是由整个社会环境决定的。同时,欧美日企业非常体系化的分工,到了「智能」这个非常要求快速迭代的领域,会出现新的问题。

最终也就产生了像ID3当前的情况 - 开起来非常棒,但智能体验很一般。

为了应对这种问题,大众的CEO迪斯,甚至在10月16日高管会议上,邀请马斯克给大众的高管上课,也证明了这是个巨大的问题。

所以,解决这两点问题,传统汽车企业才能进入到终局战争中。如果没解决,最终的方向就是一个供应商,可以参考华为金康赛力斯。

第二种路径:科技公司

科技公司有两类,一类是苹果,华为,小米,依托手机,电脑等硬件衍生的科技公司。另一类是亚马逊,百度之类,依托互联网为主的科技公司。

这些公司的共性是在「产品定义」方面很强,甚至还能做体系化的经验输出,比如华为的PDT流程。主要的核心在于,科技公司本身有海量的数据 - 而且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所有行为,都可以用数据记录下来,从而建立消费者行为到数据之间的直接连接,并针对这些行为快速迭代,复盘。

另外,互联网产品大多没有库存(APP),手机的生命周期和开发周期也比较短,基本上没有汽车那么长的制造硬周期,也便于产品迭代。

手机,笔记本等,是一个相对和车有那么一点接近的设备,毕竟有模具了,有实物了,就有硬时间了。所以这也是小米,华为,苹果造车普遍被看好,而亚马逊,百度相对一般的原因。

所以,这些科技公司的另一个优势是在「软硬一体」上。比如苹果,最终效果是消费者的体验非常完善。

第三种路径:新造车势力

第三种路径的新造车势力,就比较有趣了。大部分创始人既不具备整车方面的优势,又不具备科技公司的优势,可以说啥都没有。

但在这一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公司,往往生命力反而更强,因为没有强的领域,所以执念也没那么强,反而能做出更好的产品,比如蔚来,小鹏,理想。偶像包袱不大,往往也容易发展更快一些。

但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既不懂车,也不懂科技。

因此,在后续发展的天赋点中,大家点的天赋树方向不一样,就会产生出不一样的结果。有的公司先点了「品牌」「服务」的天赋点,早早锁定了目标客户。有些公司则拼命点「科技」天赋点,忽略了整车技术,而还有一些企业在均匀发展各项天赋,也造成了没有特别明确的领先 - 毕竟天赋点,说简单来说,就是投资。有钱就可以雇来更好的员工,支持相关的天赋迅速发展。

这里没有提到特斯拉,是因为特斯拉作为一家领先的电动车企业,他的发展路径,还有些不一样。我们在下个月的专栏中,再来仔细聊聊社长眼中的特斯拉吧。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