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破冰:梦想成真 | C-NCAP15年

2021年11月25日 12:55:03
分享到:
来源:帮宁工作室

《汽车安全的中国实践》第一章节选

作者 | 葛帮宁

编辑 | Jane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 编者按

2021年10月26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简称“中汽中心”)举办的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十五周年庆典现场,中汽中心新老领导及帮宁工作室创始人葛帮宁共同发布新书《汽车安全的中国实践》。

这是葛帮宁撰写的第8本汽车专著。此前,她陆续撰写了《拓荒》《红旗》《东风》《解放:中国第一个汽车品牌的前世今生》《新征途:解放研发70年》《至精至善:探究一汽-大众工匠成长密码》和《我们一路走来:中国汽研55年》。

新书《汽车安全的中国实践》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共9章,系统记录了C-NCAP15年来规则演变和试验改进的真实故事,讲述了中国汽车安全开发的发展历程,以及部分汽车厂家对标C-NCAP历年规则、提升车型安全水平的措施及成效,是一本关于汽车安全及碰撞试验的通俗类作品。原国家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全球NCAP组织主席David Ward,中汽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安铁成分别为该书作序。

在撰写该书的过程中,葛帮宁对参与C-NCAP事业的中汽中心管理层和一线工程师,进行了大量的访谈和记录,同时采访了汽车行业相关单位的资深人士。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提供专业指导。

从今日起,帮宁工作室陆续推送该书各章内容节选,以飨读者。

他们都在等待那个时刻。

2006年8月29日,一个平常的星期二下午,三伏天刚刚过去10天,华北大地的热浪还没有彻底散去,窗外的树上,知了还在叫着。位于天津东丽区成林道与天山南路交叉口、武警医院旁的中汽中心万新村基地试验室里,挤着数十名端着“长枪短炮”的新闻记者。

时间指向14时许。

这是一栋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灰色建筑物,外表看起来比较普通,但置身其中,第一感觉是屋顶特别高,至少有8米,用于在碰撞区域上方悬挂照明系统用。除照明系统外,碰撞试验室里面的设备还包括试验假人、牵引驱动系统、高速摄像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各种碰撞台车和壁障——为保证试验全过程的高质量性,这些设备绝大多数都是世界顶级的。在碰撞试验区的车辆准备间,工作人员正在做碰撞试验前的最后准备。

▲2006年3月2日,中汽中心在京召开C-NCAP信息交流会,汽车企业代表及相关专家对C-NCAP进行热烈讨论

时间指向14时40分。

一辆红色两厢骐达轿车,长、宽、高分别为4.204米、1.695米和1.54米,停在120米长的试验车道上整装待发。车内前排,两名男性——Hybrid Ⅲ型50th假人分别坐在驾驶员和副驾驶位置;第二排,一名女性——Hybrid Ⅲ型5th假人坐在最左侧,一个P系列3岁儿童假人坐在最右侧。各种数据线从这些假人的头部、颈部、腰部、膝关节等处的传感器延伸出来,与后备厢中的数据记录仪连接。

“这些假人,每个价值高达15万美元。每次碰撞试验前,都必须在19~21摄氏度的空调环境下,在车内放置4个小时,以保证体温、皮肤软硬度与真人常态最接近。”时任中汽中心碰撞试验室主任刘玉光一边介绍,一边提醒大家站在隔离线之外。这群“闯入者”在固定区域分散开来,寻找最佳位置架起摄像机。

▲2006年7月25日,中汽中心在京召开C-NCAP信息发布会,正式对外公布C-NCAP的标识、测试项目、星级评分和购车流程等

刘玉光,1986年毕业于江苏工学院(现江苏大学)流体机械专业,进入中汽中心前,曾在天津一机局从事产品开发和测试设备工作,1993年到中汽中心后开始从事汽车安全测试研究。2018年退居二线前,他一直活跃在标准制订与安全测试前沿,亲历了中汽中心汽车安全板块发展的每个重要节点。但最让他印象深刻的,仍是2006年这个历史时刻。

15时,照明系统灯光开启,现场工作人员退到安全区域。“3、2、1”,随着倒计时结束,在牵引驱动系统的牵引下,红色骐达疾速驶出,如脱缰之马驶向轨道终点。就在高速摄像机强聚光灯闪烁的一刹那,汽车以50千米/小时的车速,正面冲击固定刚性壁障。“砰”的一声闷响,伴随着围观者的惊呼声和“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车灯、前保险杠的碎片飞溅开来,散落一地,车头部分腾起一阵烟雾,现场弥漫着安全气囊爆开后的刺激性气味。

短短10秒时间,这辆从4S店买来的新车已经面目全非,车头生生被撞成了近乎垂直的平面。

▲2006年8月29日,中汽中心进行C-NCAP第一撞,试验车型为东风日产骐达

时间指向15时20分左右。

3名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走近车辆,开始对完成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测试的这辆车进行检查。他们边检查边记录——前排两个白色安全保护气囊充分打开,车尾没有液体泄漏,满地玻璃碎碴,以及后排假人僵直伸展开来的左胳膊,显示出碰撞瞬间爆发的强大惯性力。

作为骐达的生产企业,东风日产技术中心代表围观了这次碰撞试验。他们时而与工作人员交换意见,时而认真记录试验信息,丝毫不敢懈怠。

时间指向15时30分左右。

▲2006年9月20日,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局长Nicole Nason女士一行访问中汽中心及C-NCAP

围观人群陆续散去,工作人员开始清理现场,一切归于平静。至此,C-NCAP碰撞测试首秀完成。

直到碰撞测试结束,赵航心里的一块石头才暂时落地。彼时,这位中汽中心第三任主任刚过完51岁生日。那个星期二的下午,他和中汽中心的同事们既空前兴奋,又有些惴惴不安。在碰撞发生的一刹那,过往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化作一场无声电影,在他脑海里快速闪放,并随着巨大撞击声被镜头永久定格。

没有人知道赵航内心的波澜,为完成“中国第一撞”,他带领团队顶住来自外部和内部的质疑与压力。新成立的C-NCAP管理中心全年试验费用高达800万元,一个完整的C-NCAP碰撞试验需要3辆新车,而且全是破坏性试验,车辆试验后只能由专业公司当作废品处理。如果不能顺利打响第一枪,这其中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乃至中汽中心20多年积累起来的信誉,恐怕都要毁于这一撞。

▲2006年10月27日,第一次C-NCAP评价结果信息发布会

中国汽车企业都在关注这一时刻,大家想知道,这一天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中国消费者也在关注这一时刻,大家想知道,自己买的车安全性能到底如何?跨国公司也在关注这一时刻,大家想知道,这种碰撞评价究竟是一时的,还是长期的?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新车评价规程(以下称NCAP)组织也在关注这一时刻,大家想知道,这个发布比美国晚27年、比欧洲晚10年的C-NCAP,将如何在中国现实土地上开花结果?

不管以何角度视之,2006年8月29日这一天,都将在中汽中心20多年的发展史上刻下里程碑的印迹。用一场比中国汽车安全标准更严苛的碰撞试验,开启了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的C-NCAP新序幕。多年以后,当我们梳理与记录中国汽车安全发展史时,一定会赋予这一年更多的笔墨与权重。

但回归本源,这其实是一场关于汽车安全和技术标准的探索,是一个关于安全、生命和爱的故事。

01

内因与外因

02

刀刃向内

03

从正面出击

04

播下一粒种子

▍全文见《汽车安全的中国实践》,可在帮宁工作室微信公众号(ID:gbngzs)进行购买。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