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别了,冯思翰

2021年11月26日 23:18:02
分享到:
来源:Myautotime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这句话可能不适用冯思翰,因为他的离任几乎板上钉钉。

11月22日,在北京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部,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亲口确认:我领导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的工作有6年了,担任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也有3年多的时间。我会离开中国吗?答案是肯定的。

至于什么时候离开,冯思翰也并不避讳。按他所说,明年1月大众中国2021年业绩以及2022年计划媒体沟通会还由其主持。那么由此推断,冯思翰离任的最后日期或将在3月底。

离职就像离婚,彼此都需要勇气,当然离职的特殊性就在于,新旧组织的不均衡只会维持极短的时间,新的领导,新的班子将一旦建立,那么你将成为这家公司的历史,一个可有可无的光斑,仅此而已。

功过七三

这两年应该是冯思翰压力最大的两年。

如今的大众,就像是一头步履缓慢且已经开始步入中年的大象,它的动能正在衰减,进入一个上不去下不来的瓶颈期。

去年,大众汽车在华销量达385万辆,同比下降9.1%。奥迪在华全年交付超70万台,同比增长5.4%;

2021年前三季度,大众汽车品牌和捷达品牌共交付新车超185.7万辆,同比下降5%;奥迪累计销量达56.36万辆,同比增长9.9%。保时捷共计交付新车6.98万辆,同比增长11%。

同时,叠加疫情、芯片供应链紧张等不利因素影响,大众这两年在华表现称得上可圈可点。

然而,对冯思翰的评价,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销量。如果你翻开冯思翰这些年的履历,你便会发现冯思翰真是大众的“治世之能臣”。

一手合纵连横,三方周旋,历时4年拉锯战,于2020年12月底,上汽奥迪项目终于落地。

奥迪成为ABB阵营中第一个在华实现双车战略的豪华品牌,这对于奥迪在华发展意义重大。

另一手打破惯例的,是在去年12月,大众破天荒地成立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大众中国投资持有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75%股权。大众在华也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根据地。

算得上中国通的冯思翰,其实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替大众拓展了在华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事实也证明,单纯就在华发展空间这个维度,没有任何一家海外车企,能做得比大众还好,这其中冯思翰居功至伟。

流年不利

人无完人,将无完将。

冯思翰也有自己的力有不逮的地方,比如大众ID.系列这件事上,就办得不那么漂亮。

今年前10个月,大众ID.系列电动车型在中国的销量约为4.72万辆,在仅剩2月的前提下,完成8-10万辆年度目标难度极大。且这一数据与大众ID.在欧洲截至9月底20.88万辆相比,相去甚远。

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狼堡对冯思翰的态度一直令人玩味。

更重要的是,目前大众在中国已有2个 MEB 工厂。其中,上汽安亭工厂年产能30万辆;一汽佛山工厂年产能60万辆,2024年将提升至77万辆。

此外,一期产能35万辆的大众安徽MEB工厂预计于 2022 年中旬竣工;上汽大众长沙MEB工厂已经开工,计划于2025年之前投产,计划年产能10万辆。

如此推算,在2025年之前,大众在华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达到150万辆。超过600亿资金砸进去了,排产量一度不足10%,大批工位蒙尘。

虽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但在这个阶段,我们还不能给大众ID.系列定性,毕竟,新能源的赛道才刚刚开始。

更何况,大众ID.系列的产品依然存在爆款的可能,像ID.3就具备成为下一个高尔夫的潜力。

对今天的大众来说,尤其是南北大众来说,眼下最紧要的其实并不是市场体量的扩张,最关键的是,能不能再造一款类似高尔夫那般地位的基石型产品。

这是一个已经被证实的先验逻辑,正是高尔夫成就了大众,一如卡罗拉成就了丰田。而在高尔夫的这个基础上,也就有了捷达、帕萨特等世界级车型的成功。

但对远在狼堡,只看数据的大佬们来说,大众ID.就是出师未捷,按照中国古代的行军传统,是要斩个将,祭旗,这样想来冯思翰的离任也就颇有沙场悲歌的慷慨之气。

革命尚未成功,总是有人要牺牲的。

意外先至

我们需要一点笔墨说一说MEB纯电架构,这个和大众ID.息息相关的造车母体。

对于大众这条大船,从主造燃油车逐渐调头到新能源车,核心挑战在于:燃油车需求下降、排放法规继续增加,以及税务方面的惩罚措施收紧,使得当前赚钱业务的利润率逐年下降。反之,对于新能源的投入却在逐年递增。

MEB就是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下的产物。

从控制成本的角度考虑,MEB带着深深的燃油车时代烙印。其定位于燃油车的MQB横置架构,主要产品包括大众的ID.系列以及奥迪Q4 E-tron、柯迪亚克Enyaq等车型。

MEB就是大众的过渡之作,它是像极了燃油车架构的纯电架构。

在欧洲,MEB成功了。包括大众在内,没有任何一家欧洲车企认为以MEB打造纯电车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但在中国市场,这确实是一个意外。

满怀信心的大众把产能储备拉升到了百万级。不曾想,在5G技术全球领先,动力电池技术处于第一阵营的双重加持下,中国用户对于纯电车,准确地说是走向智能化的纯电车所有拥有的见识,比欧洲用户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特斯拉都不能算是全身而退,更何况用带着燃油车烙印的架构打造出来的智能化成色不足的大众ID.

事实上,几乎与MEB同一时期产生的纯电架构,大众都延续了与MEB相同的解决方案。比如,与保时捷联合打造的PPE源于燃油车的MLB纵置架构,高性能定位的J1纯电平台则为MSB架构的平替版。

这些平台来得相对容易,问题也比较突出:缺乏兼容性,成为规模化的最大敌人。真正可以规模化的平台是SSP架构,但是受限于推进节奏,到2026年,SSP平台才开始实现量产。

那时候,王思翰还是李思翰都统统不重要,因为不知道那时候,特斯拉们的年产销又将会是多少?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