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最后四小时北斗成功扭转局势,GPS不再一家独大,专家:中国赢了

2021年12月05日 18:39:03
分享到:
来源:汽车都市

2018年的11月1日这一天,不夸张地说决定着"北斗"未来的命运。当天晚上11点57分, "长征"-3号乙运载火箭呼啸着,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飞冲天,上面搭载的,正是第41颗 "北斗"。此时,同国际电联规定的频率申请失效最后期限仅仅剩下了四个小时。随后,它顺利进入轨道,并回传了信号,标志着其运行十分完美,在场的人们欢呼雀跃,有的甚至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说到:"中国赢了!"

全球卫星导航网络建设末班车,终于被"北斗"在这一天顺利赶上。这四个小时是极其关键的时间段,如果"北斗"没能回传信号,那么它将无法被国际认可。

也是在2018年的12月27日,官方对外发表消息指出, "北斗三号"系统基本完成,并已经在26日对全球用户提供服务。这也首次表明,全世界的用户都能享受"北斗"服务。

国产"北斗"在目前能为全球的用户,提供十分精准、可靠的全天候、全天时导航、定位、授时等服务。

在全球能独立完成卫星定位系统研制工作的,只有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GLONASS,还有我国的"北斗"。尽管"北斗"发展的略晚,但是发展势头最猛。显然,独立研制这样的系统,对我们国家而言是极具战略意义的。

无疑,美国免费的GPS十分好用,但是在军事上则又是另一个层面了。设想一下,我国的军事装备采用GPS,如果美国向我们发射欺骗码,这就会让我军的导弹飞向自己,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果断摆脱对GPS的依赖事关我国国家安全,独立研发此类系统,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北斗"也由此诞生。

我国在1985年初步提出了双星设想,即用2颗地球同步卫星进行卫星定位。然而到了1994年,项目才正式立项, "北斗一号"由此诞生。当时的内外环境并不好,比如国内的经济发展不景气,缺乏人才和技术资源,也谈不上拥有打造卫星导航系统的经验,研制周期因此变长。在经费极其紧俏的情况下,国家不得不压缩其他任务卫星的经费,进而倾注在"北斗一号"。而在国外,频率资源已经被牢牢控制,导航卫星可以使用的空间频率,基本被美国瓜分。

雄关漫道真如铁,对于勤奋团结的中国人而言,多项问题被解决,乘着中国经济一路向好的快速列车,"北斗"系统终于逐渐有了起色。2003年,"北斗一号"正式运行,将我国领土基本覆盖,也让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局面;2012年, "北斗二号"也开始健康稳定运行,其共有14颗导航卫星。这时已经具备覆盖整个亚太地区的能力,同时服务水平已经能和美国GPS媲美,甚至一些性能比GPS更强;2009年,"北斗三号"正式立项,将在2020年全部组网完毕,共有35颗定位卫星。

目前来看,卫星规模上,"北斗"是最多的,而且轨道的分布也较为合理。在信号质量上,"北斗"同GPS处于同一水平。在中低纬度地区,"北斗"的动态定位和静态定位和GPS不相上下。但"北斗"系统也有缺点,比如对中高维度地区的覆盖过于松散,在这里的定位精度比GPS差一些,但"北斗三号"正在组网过程中,未来这些问题会被解决。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