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十个“关键词”读懂2021中国车市!

2021年12月30日 15:31:02
分享到:
来源:马拉车市

2021年即将完结,2022年的脚步已然临近。回望2021年的中国车市,显然发生了太多值得关注,并引发了业界热议的车事。

马拉车市精心梳理出了2021中国车市的十大“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也基本囊括了这一年发生在国内车坛里最具代表性的那些事儿。让我们一起通过这十个关键词,一起回顾下2021年的中国车市。

2021车市十大关键词

01 维权

▏三大汽车品牌上榜2021央视315晚会

汽车类消费投诉作为热门消费品维权案例,上榜每年的央视315晚会早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而今年的央视315晚会,则有三大汽车品牌被“抓了典型”,分别为宝马长安福特英菲尼迪

其中,宝马因为部分4S店装有涉嫌非法抓取人脸等隐私信息的摄像头成为了第一个被点名的汽车品牌。

第二个被点名的是长安福特。原因是包括福特翼博、福克斯等车型的车主深受变速箱进水,频繁出现故障的困扰。出现故障的车辆变速箱大多都已锈迹斑斑,而车主确认自己并未“涉水”。品牌4S店基本都将故障原因推至车主身上。

记者调查得知,福特厂家早已知晓该“设计缺陷”,并给出了所谓的“处理办法”:即在发动机和变速箱连接处安装密封垫,以及堵住可能漏水的集雨板洞口。

第三个被点名的汽车品牌为英菲尼迪。该品牌车主维权事由与长安福特一样,也是变速箱故障,但却并非是变速箱进水,而是变速箱的异响抖动问题。极端情况下,还会出现油门失灵、刹车失灵。

英菲尼迪给出的解决办法竟是“单独”搞定维权态度强硬的车主。据了解,英菲尼迪会给维权强硬的车主提供延保2-20年不等,视车主维权力度而定。

特斯拉车主上海车展“车顶维权”

除了央视315曝光的汽车类消费投诉维权外,今年车主维权最具代表性且引发网络讨论热度最高的,莫过于上海车展特斯拉车主张女士站上车顶维权事件。

随后由于车主和特斯拉双方各执一词,事情也始终没有得到最终的解决。时隔八个月后,12月24日上午9时,张女士起诉特斯拉名誉权纠纷案在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此次纠纷案的审理是第一次正式开庭的公开审理,张女士作为原告,被告则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公司全球副总裁陶琳,据了解,双方进行了长达6个小时的激辩。然而该案并未当庭宣判,法院将择期宣判,目前还无法评判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公开审理的诉讼案件焦点并不是特斯拉刹车失灵事件,而是张女士以名誉侵权起诉特斯拉。另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21日,特斯拉方反诉张女士侵犯名誉权已在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立案。该案特斯拉方要求张女士就4月份在上海车展特斯拉展台侵害其名誉权行为在媒体及微博上发布道歉声明,同时索赔500万元,目前该案还未开庭。

当然,除以上两起让人印象深刻的维权案例外,今年还有不少的汽车消费维权事件。故而把“维权”作为2021年车市的一大关键词,颇为合理。

2021车市十大关键词

02 召回

作为维权事件的连锁反应之一,汽车召回也同样十分引人关注。据马拉车市统计,2021年截至目前,国内乘用车企已共计召回缺陷汽车851.92万辆,创下了近三年来的召回总量新高。

制表:马拉车市

其中,奔驰品牌“贡献”最大,拿下了召回频次和召回总量的双料“冠军”。经马拉车市汇总、统计,2021年奔驰品牌共计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召回20起,共计召回缺陷汽车多达2780661辆,占国内汽车召回全年累计总量的32.64%。

其缺陷产品涉及车型包括了进口和国产A级、B级、C级、E级、S级、GLA SUV、GLB SUV、GLC SUV、GLE SUV、GLS SUV、CLA、SLC、CLS、SL、G级、AMG GT、EQC等几乎全系在售车型。

从召回原因来看,奔驰品牌涉及召回车型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故障包括了诸多硬件和软件问题。而造成召回涉及车型数量最多的原因,则是3月12日其备案召回公告中所显示的车辆通信模块软件的设计问题

而因为车顶维权事件被推至风口浪尖的特斯拉,在2021年也已五次备案召回,成为召回频次最高的新能源车企。

当然,汽车召回的意义也不必刻意放大和太过主观地去解读它,车企们在履行召回义务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展现出了负责任的态度。只不过,作为汽车消费者自然希望市面上的缺陷汽车产品越少越好,这样大家才不至于莫名成为“中召”的一员,咱们的用车生活也能更加舒心。

2021车市十大关键词

03 高渗透率

毫无疑问,2021年是国内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甚至是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个年份。在12月销量还未出炉的情况下,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早已呈现出了与燃油车截然不同的市场表现。

据乘联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新能源车零售累计251.4万辆,同比增长178.3%。毫无疑问,在我国车市加速向新能源化转型驱使下,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的走势形成了强烈的差异化特征。

另外一组值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数据,则是渗透率。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我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然高达13.9%。

之所以2021年成为了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的一个代表年份,主要是因为各大汽车品牌加速电动化转型所至。更多更好的新能源车型上市,也意味着消费者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消费习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将新能源汽车纳入了备选车型。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活动的推进,也客观上带来了不小的增量。与去年9月份才开始推行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不同的是,今年早在3月份的时候,2021新能源汽车下乡便已启动,且一直持续到了年底。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累计销售已达60.7万辆,较同期增长2.2倍。同样是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总销售215.7万辆。换言之,今年的新能源汽车下乡为全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贡献了近30%。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下乡已然成为了驱动新能源市场的新动能。

销量快速增长,下沉渠道更加给力,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高渗透率便也在情理之中。作为今年车市的关键词之一,“新能源”当之无愧。

2021车市十大关键词

04 充电难

新能源汽车的高渗透率固然值得欣喜,可随之而愈发凸显的补能问题也同样值得重视。10月5日央视财经频道一则《充电一小时排队四小时,新能源车出行遇尴尬》的报道播出,迅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大量的转发,该话题甚至还冲上了微博热搜排行榜。

根据央视财经的报道,一位从深圳回湖南的新能源车车主,在途中的服务区给车充电时花费了五个多小时,使得原本只需八个小时的路程,最终花了十六个小时,产生了额外的大量时间成本,造成了非常不理想的用车体验。

事实上,关于新能源车是否适合高速用车场景,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一方面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其耗电量远高于市内通勤;另一方面,一到假期高速车流剧增,特别还有几个高速免费通行的时间段,此时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续航焦虑则更是凸显了出来。

据悉,仅在国庆假期第一天,我国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充电量就达到了142.92万千瓦时,接近于平时日充电量的4倍创历史新高。如此大的充电量,也意味着较之平日多出了许多有着充电需求的新能源汽车,故而排队充电、充电耗费时间的增加亦不难想象。

不久前,央视财经再出报道,随着各地气温降低,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再度出现。续航里程缩水、电池充不满电、不敢开暖风,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很多车主,甚至有新能源车主凌晨四点起床抢充电桩。

可见,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的充电基础设施并不完善。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104.4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42.8万台、交流充电桩61.6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14台。国内新能源汽车的车桩比与预期有着很大的差距。

不得不说,当新能源成为风口,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充电基础设施也在加速布局,但是充电设施布局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汽车生产的速度,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越来越突出。

2021车市十大关键词

05 芯片

自去年底开始爆发的“缺芯”潮至今还未完全平息,芯片的短缺成为了影响2021年汽车产业的最大“黑天鹅”事件。根据业内专家预测,今年全球大概率会减产700万-800万辆汽车,其中中国市场汽车大概减产200万辆。

缺芯潮的爆发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消费类芯片的高热度引起了生产资源倾斜;此外,车规级芯片的高标准、长周期以及长链条等高门槛也致使供应更加短缺。加之马来西亚疫情、美国德州大雪、日本地震等不可控事件都使得汽车芯片供应问题“雪上加霜”。

芯片短缺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由于芯片短缺导致车企产能受限,终端车源较为紧张。全国多地经销商出现车型优惠力度收窄,不断呈现“一车难求”状况。因为缺芯,在今年还出现了经销商高价、原价甚至高于开票价来回购二手车的“怪相”。此外,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个别车型变相“加价”的发生。

缺芯带给销售终端的影响,马拉车市此前也曾作过详细报道。各种因素的叠加,导致了要么消费者交付定金后仍需较长时间等待交车,要么不得不付出被动“加价”的代价,更多的消费者干脆选择持币待沽,等待缺芯潮的褪去。

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活力。

除了芯片短缺,2021年还发生了一件引发广泛关注的“换芯”事件。据央视财经报道,多位欧拉好猫车主提车后发现爱车搭载的芯片并非官方宣传以及4S店销售人员告知的高通八核芯片。车主联系欧拉官方提出换回宣传的高通8155芯片,但被拒绝。车主提出退车也同样被拒。

12月9日,欧拉汽车第三次发布声明回应“欧拉好猫车机芯片与宣传不符”事件。欧拉汽车在声明中表示,针对欧拉官网对“咖啡智能车控系统”的宣传内容,给欧拉好猫车主带来的困扰,表示深切歉意。事件发生后,长城汽车高度重视,已要求欧拉品牌核实、更正官网内容,并给广大车主一个满意的答复。并针对“车机芯片与宣传不符”事件给出了最新的补偿方案。

不得不说,“缺芯”潮导致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而“换芯门”事件也闹得沸沸扬扬。这枚小小的芯片,注定成为了2021年国内车市里极其重要的一个关键词。

2021车市十大关键词

06 出口

缺芯之于2021年也并非全都是负面效应,事实上它也带来了中国汽车的出口机遇。中国汽车完整的工业产业链带来的供给优势在海外疫情影响下被进一步放大,尤其是芯片短缺对中国汽车出口利好明显,中国自主品牌的乘用车出口也因此得益。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中国汽车出口达到了195万台,这还是在受到疫情冲击的情况下所取得的佳绩,未来汽车出口发展仍有巨大空间。

还未算上12月的数据,2021年1-11月的整车出口已经创下了两项历史新高。即整车出口的增速以及整车出口的总量均为历年最高值。

此外,今年整车出口主要是智利和沙特、澳大利亚等市场贡献较大,俄罗斯市场和瑞典以及澳大利亚市场都表现相对较强,甚至这次比利时市场也成为增量的核心市场。而1-11月份增量相对较多的是欧洲的市场,英国、俄罗斯、挪威等都很强。

总体看疫情对中国汽车市场出口带来一定影响,但海外生产停顿导致中国对发达国家出口也有一定增量。

事实上,随着许多中国车企愈发重视海外市场,把全球化逐渐落地于自身战略当中,汽车出口也愈发占据了车企总销量中一个很大的占比。这对于中国车企而言,显然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一股外生动能。

2021车市十大关键词

07 反腐

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地位显著的实体经济,我国的汽车工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与沉淀,早已成为了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涉及上下游产业链较为广泛,汽车行业中的腐败现象却是客观存在的,违纪违法案例也时有发生。

迈入2021年,伴随着企业的自查深入,以及相关监察部门的调查力度加大,有多位涉嫌违纪违法的车企领导和员工最终“落网”。

制表:马拉车市

据马拉车市不完全统计,2021年已曝光了至少18起车企领导或员工涉嫌违纪违法的案例。其中,共涉及广汽传祺东风汽车、比亚迪长安汽车、华晨汽车等14家车企。涉事人员职位从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到相关部门领导、负责人,甚至还包括了客服、后勤食堂人员。

众所周知,腐败数十年来一直是阻碍我国车企自主品牌发展的一大“毒瘤”,由于国有车企监管和领导业绩考核存在一定的机制漏洞,宏观上造成了本该由国企大力推进的自主品牌建设长期进展缓慢。

由于腐败现象的存在,许多自主品牌们一直都在践行“事倍功半”的努力。也使得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被严重的拖了后腿,时至今日,自主品牌们与外资车企依然普遍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也造就了国人对于自主品牌的品牌认同感较低,虽然某些方面(例如智能互联)自主品牌早已实现了对外资品牌的超越和领先,但却支撑不起此举带来的品牌溢价同步提升。

2021车市十大关键词

08 她

过去,人们形容汽车大多都会用到“冷冰的机器”、“男人的玩具”,仿佛速度和激情就是男性的专属。同时,社会对于“女司机”也难免存在着一定的偏见。

基于此,汽车品牌很难真正做好“她营销”,即便是做也仅仅只是流于表面,认为或许就是个小众市场而已。真正立足女性视角,完全把女性需求放在第一位的汽车品牌也几乎没有。

然而这样的情况在2021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想必大家都有这样的感悟,这一年里,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认真研究和追逐“她”经济,且针对女性购车消费市场,都拿出了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布局。

如果说上海车展上的欧拉展台,只是拉开了今年“女性专属”的大幕,那么成都车展则更是将这一趋势无限拓展开来。大家纷纷将这份“甜甜”的气质发挥到极致,并开启了一场又一场的“闺蜜局”。

不仅是欧拉,包括上汽R汽车、奇瑞新能源、比亚迪等品牌均带来了主要针对女性购车消费的多款车型。特别契合女性观众的展台布置、车身造型、车身配色,吸引了大批女性观众前往驻足打卡。

相关数据显示,在2020年的女性消费比例中,购车消费达到22.28%。2021年的统计数据尚未出炉,但不难预计的是这一比例较之2020年会只高不低。

当下,女性消费几乎已经全面覆盖消费市场的各个领域。而在汽车消费领域,随着女性独立经济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女性车型更加多元发展,“她”经济也必将促进其在汽车市场中的消费实力。而2021年无疑将这一趋势体现得淋漓尽致。

2021车市十大关键词

09 智能辅助驾驶

今年8月14日晚间,一个名为“美一好”的个人公众号发布讣告称:美一好品牌管理公司创始人林文钦先生(昵称“萌剑客”),驾驶蔚来ES8汽车启用“自动驾驶功能”(NOP领航状态)后,在沈海高速涵江段发生交通事故,不幸逝世,终年31岁。

而就在这一不幸的事件发生后,人们除了为在车祸中身亡的车主感到无比痛心的同时,也就此引发业界对于“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究竟算不算“自动驾驶”的热议。

随后不仅蔚来汽车忙着强调NOP并非自动驾驶功能,仅仅只是辅助驾驶功能。包括蔚来、小鹏、理想等品牌在内的多家车企,更是以最快的速度将许多“自动驾驶”的描述从品牌车型的宣传中划了出去,修改为了“智能辅助驾驶”。

本质上,Navigate on Pilot(NOP)领航辅助就是一个L2级辅助驾驶的功能,因为绝大多数企业会采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融合方案,来实现L2级自动驾驶能力,更准确的说是ADAS辅助驾驶,比如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等功能。

之所以发生如此惨剧,车主和车企其实都有一定的责任。车主方的责任或在于过分信赖辅助驾驶功能,对辅助驾驶功能的学习有所缺失;而车企(蔚来)的责任在于没有完全清楚地反复地告知用户,该功能的加持可能会给车辆带来的风险。

自此,无论是车企的功能描述、宣传话术中,“智能辅助驾驶”出现的频次愈发高了起来,而对于“自动驾驶”的使用则是慎之又慎。毫无疑问,2021年“智能驾驶辅助”便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关键词,但其正式被摆上台面的代价,着实太大了些。

2021车市十大关键词

10 跨界造车

在即将完结的2021年,还有一个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关键词,那就是“跨界造车”。在这一年里,百度、小米高调官宣造车;滴滴、360、货拉拉、魅族、创维、美的等“门外汉”也发出声音,计划叩开汽车产业大门;继宝能、恒大等房企官宣入局造车后,今年万达也忍不住下了场。

而一直宣称不造车的华为,也将一款印满了其logo的AITO问界M5,带到了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的现场。余承东甚至开始讲起了车型产品介绍PPT......

从年初到年末,“跨界造车”以一个极高的出现频率,一直回响在我们的耳边。一时间,人们不禁发出了这样的疑问:难道造车的门槛变得如此之低,谁都能轻易地加入此局?

可事实上,造车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般容易,也不是所有的跨界者都能拥有美好的明天。特别是当2020年大批新造车企活不下去,最终无奈出局的惨剧刚刚上演完毕,2021年便被无数人抛之脑后,打鸡血似的加入了进来。想必这也是很多人都想不明白的事情。

不可否认,新能源汽车成为大势所趋,国家相关政策的红利等等诱惑也让造车成为了大多数人眼里的香饽饽。可大家也不要忘了,即便是已埋头苦干了好些年,并且在今年先后实现了10万辆整车下线的蔚小理,至今尚无人盈利。

“跨界造车”究竟能为消费者,甚至是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什么样的正向影响,一切都还是未知之数。

结语: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对于维权、召回、高渗透率、充电难、芯片、出口、反腐、她、智能辅助驾驶、跨界造车,这2021年国内车市的十大关键词,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当这些关键词一个个在脑海中浮现,让马拉车市不禁联想起了2021年发生在我们周围的那一件件或美好或无奈唏嘘的车事。希望到了盘点2022年车市关键词的时候,我们所想到的都是让人高兴的车事儿。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