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音频丨2021年车圈事件大盘点

2022年01月09日 15:08:01
分享到:
来源:百车全说
正在加载中...

百车全说

别人研究车,而我研究你!

今天这期节目跟大家盘点一下2021年的车圈大事件。今年几乎所有的大事件都与新能源车相关,无论大家是否接受新能源车,但是新能源是大势所趋应该没人会否定吧。那么现阶段我们是否需要买一台新能源车?燃油车多久会被淘汰?这就成了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今年还有几件大事也值得一提,一是华为造车和小米造车,这两家家喻户晓的企业,一个已经联合其他车企上市了新车,另一个刚刚落户北京,预计2024年才能交付新车。今天这期节目,咱们就这几个问题展开聊聊。

首先是关于燃油车现阶段是否还值得购买,多久会被淘汰的问题。这里的淘汰,并不是说燃油车不卖了,或者被禁售了,而是开燃油车出行的权利被限制,或者交易的流动性被限制。比如停车的时候,大片停车区只允许停新能源车,燃油车禁停;出行的时候,有自动驾驶的车辆可以走快速通道 ,没有此功能的(大多是老款燃油车)禁止驶入;二手车交易的时候,新能源车可以全国流通,燃油车只能本地交易等等。这些问题有些大家还没遇到,有些已经开始发生,而且必然会愈演愈烈。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人担心现在买燃油车,今后被淘汰的原因。

从我的角度看,普通家庭一台车的使用周期大约在5-6年,甚至更短。刺激人们消费的因素有很多,新技术的应用、新设计的流行,甚至周围人陆续换车,反逼得自己不得不换。

经常有人咨询我问题,说自己要买一台车,准备开一辈子,我其实是不太相信的。他说这话的原因,实际上只是想要超预算,咬咬牙一步到位而已。实际上,现阶段购车,我觉得没有必要担心燃油车被淘汰的问题。但是有条件购买新能源车的客户,是可以优先考虑新能源车型的。

我说没必要担心的理由在于,燃油车车主的基数毕竟摆在那儿。国四、国五排放的车辆还能正常开,你现在买的国六排放新车,怕什么呢?就算今后有限制政策,肯定也是先针对排放不达标的燃油车。车企为了国六排放已经做了那么多工作,又是谈之色变的三缸发动机,又是引发众怒的颗粒捕捉器堵塞问题。如果车企花了这么大力气节能减排,最后造出来的燃油车又处处受限制,那还有什么必要继续生产燃油车呢,直接切换成电动车生产线好了。

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关系到国运,我国交通领域的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终端碳排放量的10%左右,尤其是公路运输,目前占全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总量85%以上,成为交通减排的主体和重点。所以新能源车的大趋势肯定不会变,但是燃油车的过渡期至少在10年以上。因此现阶段买燃油车担心被淘汰,真的为时尚早。

另一方面,大多数家庭对新能源车的顾虑较多,没有固定停车位,安装不了充电桩;续航里程冬天跑长途几乎只有一半;充电桩布局也不够完善;充电时间相对加油时间还是太长;新能源车保值率低等等。如果燃油车很快要被淘汰,那东北的兄弟第一个不同意,冰天雪地的你让他们开台电动车出门?他们原地吹暖气都能给你吹没电了。所以今后燃油车所谓的被淘汰,不仅会经历漫长的过渡期,而且东南西北各个区域的推进速度肯定也会不同。

再聊聊华为造车这件事,实际上华为自己认为自己是不会造车的,他们只是深度参与造车的过程。可是深度参与这件事也曾遭到了很多车企的拒绝,比如上汽集团董事长就公开表态,不会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等第三方合作,因为上汽会因此变成“躯体”,合作方反而成了“灵魂”。

这句话其实也道出了很多车企的顾虑,虽然华为是自己人,但是商场上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华为是从芯片到底层操作系统,再到自动驾驶系统的顶层设计,都亲力亲为,号称“软件定义汽车”。你华为都把汽车定义了,那合作的汽车厂家存在的意义在哪儿呢?今后赚了钱,咱俩怎么分呢?如果要让华为的软件来定义汽车,那车企就要开放权限很高的接口,这不仅是把自家大门给打开了,甚至连家里带锁的抽屉都打开了,正常稍微有些销量的车企都很难接受。

只有金康赛力斯这种在乘用车领域没有存在感的车企,才会完全放手与华为合作。赛力斯SF5,在我眼里也就比老年代步车略强一点,但是上市两天收到了3000多张订单,超过了赛力斯成立两年来的销量总和,这就是华为的号召力。

但是很快,赛力斯SF5的客户就发现自己成了韭菜,因为华为又发布了款新车AITO 问界M5。这车说到底,就是台精装版赛力斯SF5。但是对于华为来讲, 问界M5这台车意义重大。因为问界M5是华为团队主导设计,连赛力斯的名字都去掉了,换成了AITO标,然后直接放进华为新概念店。

华为虽然嘴上说自己不造车,但是AITO问界M5就相当于华为找金康赛力斯代工出来的产品。这台车搭载华为DriveONE三电系统,还用上了HarmonyOS智能座舱。可以说,这台车就是完全按照华为的思路制造出来的,不仅是灵魂,就连躯壳都是华为设计的。赛力斯已经沦为了代工厂,但是对外赛力斯还是嘴硬,说自己是华为长期的合作伙伴,不是代工厂。

华为在全国有5000多家线下门店,后期改造门店虽然需要花些成本,但是也比毫无存在感的赛力斯要强上百倍。所以从主导设计到核心技术,再到线上和线下的销售渠道,华为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就是华为所谓的“不造车”,只做车企的合作伙伴?

我觉得这只会让原本想要合作的车企,更加警惕与华为的合作,因为他太强了,无论是技术、营销、还是渠道方面的实力,他随时有可能从合作伙伴转变成自己的竞争对手。而且对于华为来说,经历了美国4轮制裁之后,手机这种高频、刚需且海量的产品业务遇到瓶颈,必然需要用电动汽车这种高单价、且增长潜力巨大的产品来弥补缺口。所以华为的野心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因此,在市面上我们就看到了这种现象,北汽极狐阿尔法S 华为HI版,用了华为的智能辅助系统,但是没有用华为的鸿蒙OS车机系统;问界M5用了华为的鸿蒙OS车机系统,但是没用华为的HI版智能驾驶辅助。目前集齐华为鸿蒙OS车机系统、DriveONE三电系统、以及HI版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车型还没有诞生。我相信,今后华为的亲儿子AITO再出新车,很有可能就是这三个技术融合在一起的车型。

目前华为和长安、北汽以及广汽合作最为密切。华为、长安和宁德时代合作推出了“阿维塔”,其实这就是个试水的品牌,三家都是想从对方身上获取利益,这种合作我并不是特别看好。北汽除了极狐用了华为HI版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实际上还有一款燃油车叫做北汽魔方,也用了华为鸿蒙OS车机系统。

广汽与华为共同开发L4级自动驾驶汽车,预计2024年量产,这个还比较遥远。还有像长城、哪吒这样的车企,华为为其提供MDC平台和必要的零部件,参与度较低。虽然华为说自己是“帮企业造好车”,但我感觉高层并没有想清楚未来的方向。目前来看,既是运动员又是教练员,一会儿在场外,一会儿在场内,忙得不亦乐乎。

最后聊聊关于小米造车这件事,相信很多人是米粉,从手机到电视,从电吹风到充电宝,家里处处是小米的产品。的确,小米是价格屠夫 ,性价比的代名词。小家电产品,我如果不懂谁的质量最可靠,大概率会首选小米。毕竟小米的产品外观设计比较新颖,质量也不错,关键价格还便宜。那么,雷军今后造出来的小米汽车,是不是也跟之前的这些产品一样呢?说实话,我觉得就算一样,也不一定很受欢迎。

首先,特斯拉刚进入国内的时候ModelS的定价方式,就是公开透明的告知消费者,并没有像其他进口车那样高溢价。后来在中国投产Model3,也是随着配件国产化率越来越高,价格也越来越便宜。其他新能源车企都向着特斯拉看齐,利润率整体都不是很高,远远达不到燃油车的利润率水平。

小米就算是价格屠夫,进入到新能源车市场,能屠掉多少也很难说。再加上比亚迪这样的老牌“廉价”新能源车代表车企,能做到比比亚迪还低,还有性价比?难度确实有点大。除非雷军把赚钱的事留在后手,比如像小米电视那样,到处让你看广告,到处让你充会员。那这样的小米汽车,价格可能很便宜,但体验一定会很糟糕。

另外,小米目前的消息是工厂落户北京,一二期工厂建成,年产能可以达到30万辆,首款车型预计2023年下线。之前雷军说自己账上有1080亿现金,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未来10年投资超100亿美元,搞的各个省份都求着雷军来自己地盘落户,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合肥当时都在抢。

雷军入局新能源车,其实一点都不稀奇,他不造车才是怪事。因为汽车在未来不仅仅是出行的必需品,也是下一个移动智能终端的超级应用场景。无论像是小米这种造车的,还是华为这种不造车的。本质上,都是要把移动出行的场景掌握在自己手里。

当车辆越来越智能,在这个封闭的环境里,你总得做些什么,那时候满足你的需求,就能赚到你的钱。现在就是看谁能烧钱烧到最后。雷军炫富其实不仅是给消费者看的,也是告诉投资人,自己先梭哈,要跟进的就赶紧上车,别犹豫。

小米到底能造出怎样的车,现在一直是个谜。但是截止到去年8月底,小米汽车团队超过了500人,跟主机厂的朋友聊天,据说挖人不计成本。而且雷军本身就是资本大佬,投资智能驾驶企业17家,智能电动企业13家,智能座舱企业6家,还投资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供应商,以及赣锋锂业、蜂巢能源、中航锂电这些电池企业。可以说,小米虽然没造车,但是提前布局已经早早的完成了。就好比房子还没装修,水电改造已经完成了。至于下一步是豪装还是简装,那就得看品牌定位了。

如果根据之前造手机的逻辑,旗舰机对外的口号是“为发烧而生”,吸引多金且有信仰的米粉,但毕竟花大几千买小米的人,我身边并不是很多。大多数人还是购买的小米低端机型,因为2000元以下看起来才更有性价比。这也是为什么小米内部高管说,得屌丝者得天下的原因。

要跑量,就必须让这部分得到实惠才行。那么造车的话,小米大概率也是先整合市面上最先进的技术,然后打造一款旗舰机产品,宁可亏本也要把价格打到最低,然后还是玩手机那一套“爆款单品”的逻辑,限量发布,让消费者准时开抢。其实,也都是新能源车企玩剩下的。这款产品质量和口碑立住之后,再发布中端产品,来普惠消费者。

所以,小米汽车的第一款产品不太会是个便宜的车型,应该至少在25-35万以上,在这个成本范围内,集合市面上最先进的技术,打一个标杆出来。后期才可能是15-20万的车型,然后慢慢下放到10-15万的车型。我知道有很多人期待小米造出一台5万左右的电动车,但是能有10几万的体验。

这真的不太现实,五菱宏光MINI EV的确月销量能有4万多台,但是它对五菱品牌力的提升,毫无意义。五菱等于廉价车,等于面包车,这已经深入人心,你卖个2万多的MINI EV大家拍手叫好,你卖个12万的五菱凯捷,人家就是觉得贵。小米如果靠10万以下的车型跑量, 那就真的是在烧钱了。雷军是企业家,不是慈善家,这点道理他比谁都懂。

2021年车圈的事件还有很多,我今天就不在节目里展开说了,基本上2021年100多期节目里,大多数热点事件我都有解读。只是回看2021年的整个汽车市场,我觉得这三件事值得拿来再回味一次。毕竟这都是会影响到各位未来几年买车的大事件。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