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颜光明:捷途为何受人关注?

2022年01月24日 12:44:01
分享到:
来源:禾颜阅车

【导语:捷途四年卖了46万辆车。相对于新品牌,这是不俗的业绩,不能不让人称奇,可喜可贺。由小布点,不屑的“点子”,演化成声势,独立成形,即谓品牌,尤其是在“去车化”的今天,作为全新自主品牌的捷途可以用“穷则思变”,“背水一战”来描述,就差“杀出血路”来形容,可谓奇瑞人的坚韧与不屈。】

撰文|颜光明、编辑|禾 子

临近春节,捷途寄来一本《徐霞客游记》。这是作为礼品书相赠的礼物,同时也作为捷途品牌之夜,暨中国首届“旅行+”大会赠送的读物。封腰上印了“我们的新旅途”这句话。醒目且点题,传递了赠者的意思。

这是捷途的高明之处,以文创的方式激活奇瑞,并使其活跃起来,同时也创立了一个以汽车旅行为名的新品牌——捷途。用尹同跃的话说,捷途是奇瑞汽车的“尖兵”,为奇瑞再次破局荣立新功。

捷途四年卖了46万辆车。相对于新品牌,这是不俗的业绩,不能不让人称奇,可喜可贺。由小不点,不屑的“点子”,演绎成势,独立成品,即谓品牌,尤其是在“去车化”的今天,作为全新自主品牌的捷途可以用“穷则思变”,“背水一战”来描述,就差“杀出血路”来形容,可谓奇瑞人的坚韧与不屈。

捷途品牌刚成立时,年终在上海举行媒体答谢会,不少媒体还不清楚这是个怎样的品牌,以为是做旅游的,后来才知道这是奇瑞的新营销,又是一种摸索和探路。与以往不同,与其卖车不如做品牌,抓住一根头发,剃掉其余头发,专做“车轮上的旅行”,有豪赌的狠劲。

当时谁都没有意识到这个带有博眼球的“点子”日后会成气候,我也觉得此举只不过是个营销策略而已。热情纯朴的奇瑞人给我聊了很多古道热肠,我不会喝酒,却被感动,他们的真诚,以及对于企业的忠诚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两年之后,在上海北外滩“一滴水”酒店,也是年终媒体答谢会上,捷途以年销15万辆的速度递增,在全国旅游景点布局,抢占了名胜之旅的制高点,赢得了市场,收获了一批忠实的车主和粉丝。当答谢会痛饮这来自不易的战绩时,我为之高兴,夸奖他们是“英雄”,懂市场的内行。

我从不轻易地夸奖人,尤其是车企。原因有三。首先,目前国内汽车行业仍旧没有营销;其次,会营销的人才尚未真正涌现;再是,对营销还是缺乏认知或存在误区。尽管现在有很多奖项的评选,其中最火的就是营销类奖项(包括设计、经营、年度人物等),严格地说,都是一地鸡毛,拿来交换或奉承,十分廉价,无人臣服。如果仔细分析,卖得好的车多半还是靠平台输出,与营销关系不大;以前业内出名或风光的几位所谓营销大佬一旦离开平台就不灵了,继而销声匿迹,这也就证明了我的观察,汽车没有营销,只有平台。当然现在也有从幕后走到前台的“新势力”或将要涌现出来“后势力”不可小瞧,以自带流量自居的营销,其实都是形式大于内容的商业噱头或是自我膨胀的表演。也许,此言不逊,但可供看客观察,提供一个视角,不指望共鸣,只求思考。

为什么要称捷途是“英雄”?我是从奇瑞跌宕起伏的角度(奋斗、顽强,韧性)去观察,能够理解尹同跃为何称捷途是奇瑞汽车尖兵的原因。也就是说,这“尖兵”的背后其实是悲壮,顽强拼搏的反思,并不在销量多少,而是一个品牌的创立,从而能站住脚跟。表明以往的探索并没有带来理想的预期或是收获,而是失败和教训(比如观致凯翼瑞麒威麟),有的早已淡出视线,有的被遗忘,有的已成记忆。作为旁观者,也是经历者,从奇瑞诞生之日起,就生存在舆论的漩涡里,被媒体高度关注,受到高层重视,更是被社会所热议,但从没走心,而是焦虑,却充满期待。为什么?

奇瑞曾是自主品牌的一面旗子,被上下看好,它的探索精神一度成为行业学习的榜样,也是不少海内外精英们所向往的“圣地”,汽车职业经理人的黄埔军校,各种想法和思路的试验田。客观来看,奇瑞才是汽车行业中真正的“鲶鱼”。纵观中国汽车风云,奇瑞可以称之为“英雄”,不少改变的举动和变革的思路,以及尝试的勇敢,都属于探路,这是在“正规军”不愿,合资企业打压,同行不屑,黑云压城之下的孤军奋战。如果回到历史现场,奇瑞应该得到尊重,不应以成败论英雄,得失论高下,而是看其积极的,尤其是正向的对行业的贡献。

从借壳出生(上汽奇瑞)到外资打压(产品侵权),再到通用状告(QQ事件);从亮相京展(打破惯例)到勇于尝试(观致思维),再到多元出击(全域探索),等等,这一路走来,机会多多,也试错多多,经验多多,可谓在风雨中,石缝中,泥泞中,跌跌撞撞,伤痕累累,终于走出了属于奇瑞自己的路,其中捷途就是一个不错的证明。

捷途四年卖了46万辆车,放在行业里不算新闻,就是放在奇瑞集团里也算不了什么。但是,这是一种“精神”,生生不息,砥砺向前。其不俗的业绩既是经验的回馈,也是市场的发现,其中不乏思考和悟性。这也就是为何要称捷途为懂市场的内行的原因。

我关注捷途并非是“旅行”,而是它的“+”,也并非是“家”的谐音,而是人生既旅途的寓意,以及不确定性的可变。把汽车做成文创,打开了汽车后时代的脑洞,有了移动的风景和家的旅程,产生了对车轮的依赖和向往,将自然界的智慧引入生活,犹如徐霞客在探求“物质世界的奥秘”就在于可以“窥天地之奥秘而达造化之权”,旨在积极的人生诉求。

所以,我在上海、北京、成都和广州车展上多次看到捷途把“旅行”的概念做成了“移动的家”,还通过“诸葛八卦村”探访,将赵子龙拟车化的演绎等,意识到这就是营销,即赋予了“+ ”的元素和多元性,其实是“人在旅途”的异化,试图超越汽车范畴,生成人生的意象,别有一番用心在其中,有了玩味的空间,与其他汽车自主品牌有了区隔和不同,跳出了产品营销的陷阱,为导入“伙伴”和“共创”提供了可能。

由此,看是不是有营销,重要的不是发现和解决,而是制造。如果说现在的汽车没有营销很多人不服,原因是汽车没文化,这就像台湾人说大陆没文化谁都会急一样,连大陆文化名流都坐不住了,后来才明白,人家指的是“社会生活没文化”。汽车没有营销也不是今日之说,而是老外很多年前的鄙视。我们的营销只是在吆喝产品,而不会做品牌。诸如粗鄙的品牌命名和拙劣的品牌活动,不是廉价地显示肌肉,就是声嘶力竭地在卖大力丸,又有多少车企能安静下来讲(做)汽车文化?

点评

从这样的角度看捷途,就会意识到捷途汽车是在制造“车在旅途”的人生意义,就像“徐霞客游记”绝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之作,而是“科学地认识路线”,不为功利地去探寻山水间的自然之真伪,无惧生死,留下考证,惠及后人,功德无量,史称大家。那么,“旅行+”所倡导的不止于旅行,而是营造“人生意义”,不断地有新的旅途和新的人生,以及新的未来,留下的则是“我们的旅途”,时代的投影,自己的背影。

此举,汽车还能叫没文化,没营销?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