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批人民币玩家的“造车新势力”入场,到传统车企或传统车企高管的“二次创业”,全新汽车品牌的涌现让人应接不暇。但这还不算完,如果说互联网大厂的躬身入局还可以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接下来小牛电动车、团车网这些也来造车,真就沾边就行?那造扫地机器人的石头科技也下场造车,这又是个什么“理论”?
与蔚来同岁?卖扫地机也能上市 石头科技到底又是何方神圣?即使在它的专长智能家居领域,石头科技也是一家非常年轻的公司。2014年7月份成立的石头科技或许不会想到,在不到8年之后,它将会与比自己小月份的蔚来,以及晚了整整一年成立的理想汽车,一起进入造车这条赛道。不过在成立之初,印在石头科技身上最具有识别度的标签,是小米。
小米生态链是大家现在相当熟悉的一揽子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石头科技在成立2个月之后就被小米纳入生态链企业之中。后期,石头科技也带来了米家扫地机器人系列,以及米家无线吸尘器等颇受好评的产品。2017年是石头科技第一个重要的时间点,这年它的营收达到了11.2亿元,是前一年的6倍还多。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6700万元的净利润。相对一众苦于无法盈利的造车新势力们,至少在当时看来,造家电似乎更有“钱途”。
仅仅在2020年当年,石头科技的总资产就达到78.48亿元,是前一年的近4倍。经营现金流量净额达到15.18亿元,是前一年的2倍多。总之,就是石头科技变得更牛了。从去年截至3季度的公开数据来看,2021年在营收、利润、现金流等核心数据上,基本都能维持增长趋势。但这些数字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石头科技的增长速度恐怕得缓一缓。可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赢过自然就想一直赢。贪得无厌,还是曾经沧海难为水?这都是尘埃落定的评述,眼下的想法只会是,咱得干点啥?
万物尽头是造车?何况我还有“技术” 造车不出意外的成为了石头科技的选择,早在去年小米“下场”之后不久,石头科技就申请了“石头智能汽车”的商标。虽然当时石头科技还来了一波“口嫌体正”的官方回应,但是眼看这洛轲汽车(前身石头汽车)2021年初的成立时间,当初的回应又骗得了谁呢,不过是最终品牌名称换成了“极石汽车”。大家惊讶,又或者说反差,还是在于一个造扫地机器人的,与造车之间的天然落差。且不说别的,就说钱怎么解决。
从0开始造车烧钱都不用编瞎话吓唬人,第一波造车新势力的账本还是热乎的。无论蔚来还是小鹏,都为此发出过感叹。想造车,200亿元也不够花?而躺在石头科技账本上的净利润,也就十几亿元。可造车就是好在这里,长期好处自不必说,短期内无论国家以及地方对于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还是获取的舆论关注,都成为融资环境下的优质“故事”。于是诞生不久的洛轲汽车,就拿下属于自己的“小目标”,1亿美元融资。据悉,这笔钱的领投方是腾讯和投资机构红杉。有消息称,目前洛轲汽车正以20亿美元估值,在进行新一轮融资。
如果能解决钱,那石头科技要造什么车呢?比较靠谱的情况是,石头科技首款车型预计是以一台增程式SUV车型拉开序幕。只不过我说靠谱,只是相对的。毕竟增程式在理想汽车那里确实发扬光大,且技术路径成熟、保险,听起来至少姿态还是很低的。但也有不靠谱的消息,比如连PPT都没写完,就开始对标奔驰“大G”什么的。
“不靠谱”的事还有,就是石头科技从来都不是一家喜欢亲力亲为的企业。作为企业起家的拳头产品,石头科技的扫地机器人业务,绝大多数是由著名代工厂欣旺达参与。这里倒不是说diss石头科技的“采购”身份,更不能否认他的“带货”实力。但是指望一家连扫地机器人都不自产的公司,去投资建厂造车,恐怕是不切实际的。 当然,石头科技也可以说钱和时间都不够。确实,自建造车工厂,首先资质就要花上大价钱。其次,钱花了又拿什么造车呢,钱拿去买资质、造工厂,又得“浪费”多少时间呢?再想想从“成熟、靠谱”的增程式入手,对于找“合作伙伴”也要轻松不少,好像一切逻辑就都对得上了。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