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2021年车市很精彩,但这几类车型不建议你入坑

2022年01月29日 07:33:01
分享到:
来源:DearAuto

对于国内汽车市场,2021年是充满正能量的一年,尽管受到了疫情和芯片的持续影响,但市场整体态势依然是向上走的,全年销量终于结束了持续3年的下滑,取得了难得的正增长。

良好的局面,离不开各大车企在新产品上的推进。无论合资品牌还是本土品牌,无论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都推出了不少有惊喜的新车型,给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有效激活了市场。

只不过,市场还是免不了出现一些让我们失望的产品,它们或是产品定位出现偏差,或是存在某些设计缺陷,又或者,是企业的“三观”出现了问题,让用户的切身利益受到侵害。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去年上市的新车,筛选出几类不建议入坑的车型,看过这些“反面教材”之后,相信大家也能更准确、更明智地买到合适自己的车型。

三观不正的车企

企业的价值观可以有很多种,有以产品技术为导向的,有以塑造品牌为导向的,当然也有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的,但无论如何,都必须以尊重消费者为首要前提。可是,总有那么一些企业,为达成某种目的,不惜以损害用户利益为代价,甚至直接与用户对着干。

特斯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接二连三的意外加速、刹车失灵等负面事故,已让用户对特斯拉的产品可靠性产生严重质疑,而去年4月份上海车展的车主维权事件,更是将用户的负面情绪直接引爆,并直接演变成一个社会性新闻。

在一连串的负面事件面前,特斯拉不仅没有正面回应用户诉求,还将责任甩锅给用户,甚至直接将用户告上法庭,以侵犯品牌名誉权为由进行高额索赔。直到目前为止,车主针对特斯拉的多次诉讼中,几乎没有一次是胜诉的,就算有,也遭到特斯拉的反诉并冻结银行卡(天津车主韩先生“退一赔三”事件)。

除了特斯拉之外,一些国内“新势力”车企同样也存在三观不正的问题。

例如理想汽车。去年5月,理想发布并上市了全新的2021款理想ONE,在此之前他们没有发布任何新车预告信息,继续引导用户购买老款车型,部分终端销售还坚称“新款车型年内不会上市”。如此“割韭菜”的行为,已侵害到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涉嫌销售欺诈。

又如小鹏汽车。去年12月,小鹏汽车因线下门店擅自采集43万张消费者人脸照片被处以10万元的行政处罚。此事虽然没有对用户利益造成直接损害,但这种暗地监视消费者的行为,让人不得不质疑其背后的动机。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汽车是一件长期使用的商品,前期体验取决于产品和技术,后期的使用体验则取决于品牌的“三观”。不可否认,上述车企在产品和技术方面确实有拔尖的地方,但当出现一些质量上的问题,或与车企产生某些利益冲突时,自身的权益能否保证?这是大家需要深思的问题。

价格远超实际价值

当市面上新车越来越多,消费者对汽车的价格判断就会越模糊,尤其是对于纯电动车,价格体系已不同于传统燃油车,怎样的定价才算值?大家可能都还没有明确的概念。

既然如此,我们就先来列举几款价格明显虚高的纯电动车,从反面角度看清这类车型的真实价值。

高合HiPhi X是目前售价最高的一款在售本土纯电动车,顶配售价高达80万元。去年3月份,高合HiPhi X推出了新款车型,将售价拉低至57万元,也算是本土纯电动车的天花板了。

该车的最大亮点,要数后门的展翼门设计,可通过不同的打开方式组合出多种进出车厢的场景,看起来确实很炫酷,但实质上是成本高且不可靠的鸡肋设计。

在具体性能方面,HiPhi X的入门版车型与顶配版本没有任何差异,均搭配前后双电机及容量为97kWh的电池,“零百”加速均为3.9秒,NEDC工况下续航里程为550km。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只在于选装配置的不同。

再看4月份上市的国产奥迪e-tron,该车售价54.68-64.88万元,掀背版售65.88-71.88万,与进口版相比(66.98-73.58万)价格并无明显优势,而与一众本土品牌纯电动车相比,奥迪e-tron车系的性能表现也乏善可陈,“零百”加速最快为5.7秒,NEDC标准下续航里程最高也只有500km。

更重要的是,国产奥迪e-tron并非基于MEB纯电平台打造的产品(该平台下首款奥迪品牌车型是Q4 e-tron,目前尚未上市),在电池布局合理性,以及车内空间利用率方面,依然未能做到极致。

奥迪e-tron类似的,还有奔驰的EQA和EQB(售价分别为36.58万和43.78万),这两款车都是基于燃油版车型改造而来的纯电动车,尺寸和车内空间并无提升,但售价却明显提高了。在动力和续航方面,这两款车型也远低于目前市场的主流水平(EQA“零百”加速7.7秒,续航537km;EQB加速6.3秒,续航512km)。

除了上述几款之外,市场上其实还有许多价不副实的纯电动车,相关车企要不还是以燃油车的思路去定价,要不是对品牌地位过于自信,要不,就是把消费者当傻子。无论如何,随着市场不断发展,消费者也会逐渐变得更理智,哪些产品是真有价值,哪些只是虚有其“价”,市场终究会给出答案。

产品定位错误

市面上的电动化车型越来越多,但车型品类却没有随之增加,SUV和MPV的定义已开始逐渐模糊,车型级别也越来越精简,随着纯电架构逐渐普及,必然会有某类车型会被淘汰。

例如大尺寸的纯电动车。就目前的消费格局来看,纯电动车依然还是燃油车的补充产品,是家里的第二辆车,小尺寸城市通勤车是其最合适的产品定位。若尺寸造得过大,本就不利于能效优化,而要保证续航里程,必须搭载更大容量的电池,单次补能时间会被延长,而且往往会存在更大的安全隐患。

只不过,类似的车型还是在市场上不断出现,蔚来ES8、大众ID.6、红旗E-HS9、高合HiPhiX……尽管这些车型某方面产品力十分突出,但在使用便利性上,却要付出不少的牺牲,作为家里的第二辆车确实不太适合。

除了尺寸过大的车型之外,纯电领域还有很多定位错误的产品,例如盲目追求加速性能的,过于强调续航里程的,以及,在国内尚未出现的纯电越野车……电动化技术确实有很多好处,但也存在不少短板,其与内燃机完全不同的性能特性,注定了车企不能用相同的思路去打造产品,若不考虑实际情况实施全面电动化,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存在设计缺陷

设计缺陷,是一个很广泛的定义,包括外观上的设计,也包括功能上的设计,而无论哪种“设计”,但凡存在缺陷的,都不值得购买,因为这背后反映出的,是车企在研发、生产、品控等环节的各种不足。

在颜值当道的当下,存在外观设计缺陷的车已经不多了,但缺乏原创设计的产品还是不少。比如高仿大众甲壳虫的欧拉芭蕾猫,号称“中国劳斯莱斯”的红旗H9,各种以宏光MINI为蓝本打造的微型电动车,以及最近推出的集合了多款海外车型设计元素的自游家NV,这些产品虽然没有“照葫芦画瓢”式的造型,但在它们身上总能看到某款熟悉车型的身影。

(欧拉芭蕾猫)

(自游家NV)

中国汽车工业其实早已跨过了设计门槛,原创设计并不是什么难事,讲究的只是车企的诚意和投入,而上述车型偏偏在设计方面走捷径,在现有的成功设计模板上加以包装,试图以此快速博得大众认可,但事实上却暴露出企业的敷衍态度。

功能性的设计缺陷,是更难让人接受的。还记得去年一位蔚来车主的抱怨吗?急刹车后,手机从无线充电槽里飞出,直接把屏幕撞碎,这就是典型的功能性设计缺陷。

同样典型的例子还有高合HiPhi X的七个车门设计、特斯拉的半封闭式方向盘,还有那些恨不得把所有实体按键都取消的所谓“智慧座舱”,这些设计美其名曰创新、炫酷,但实际上却忽略了实用性,还增加了故障点,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弊端十分明显。

若是一辆概念车,再不切实际的设计都可以用上,但作为一件面对广大消费者的商品,实用、可靠、安全,是一切设计的前提。

技术不成熟

现在是一个技术百花齐放的年代,每个车企都拼命往新车上搭载最前端的技术,生怕落后半点,就立马被市场淘汰。

新技术当然不是坏事,但过于超前的技术,对消费者来说就未必是好事。例如近年被炒得火热的自动驾驶,许多车企在这方面搞军备竞赛,L2级还没做好,就宣称能达到L3级,更大胆的,就直接宣布已达到完全自动驾驶级别。

实际情况正如我们所见,那些高调宣传自动驾驶技术的车企,几乎都在相关领域上栽过跟斗,搞出人命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可靠性依然是自动驾驶技术的最大门槛,哪怕在1000次试验中有999次是成功的,但就是那一次的失败,足以直接威胁用户生命。

动力电池领域的竞争同样激烈,充电速度和续航里程的数据不断被刷新,“充电5分钟,续航1000公里”已成为不少车企的奋斗目标。然而,过于激进的电池策略,不仅会增加车辆的重量,还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在大功率充电桩尚未大范围普及,高速公路充电桩规模还没显著扩大的前提下,容量过大的电池还是一个比较鸡肋的存在。

文 | 超人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