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华为汽车toB还是toC,余承东“角力”任正非

2022年03月17日 16:59:01
分享到:
来源:网上车市

华为汽车业务到底应该TO B还是TO C?一场余承东与任正非老爷子之间的角力正在展开。

在2020年华为内部任正非签发的《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中,一直强调“华为绝不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甚至用标粗方式强调了这句话。

彼时,许多汽车厂家原本是愿意与华为合作的,而且华为供应技术是非常好的,能够成为博世、博格华纳、爱信一样零部件巨头。

但余承东不这么想,众所周知,华为手机业务受阻,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华为手机全球出货量约为3000万部,同比下滑70%。受此影响,华为去年营收6340亿元,比前年减少2574亿元。相当于手机业务的下滑给华为带来超过30%的损失。

零售渠道没有手机可以卖,面临渠道全面萎缩。因此余承东希望华为汽车业务,能够反哺手机渠道,在没有手机情况下,让渠道卖车来支撑,等待制裁结束,手机业务能够迅速东山再起。

交织着这个复杂原因,余承东就没有投入大量精力,去开发做汽车厂家供应商业务。

华为一再想进去前台,表现自己的品牌,是主机厂、尤其是领导地位主机厂不可接受。

大型主机厂都希望,表现自己研发技术能力,所以博世等零部件巨头,投入大量研发投入,但一直很低调。

华为也是做TO B业务发展起来的,直接TO B业务也是收入大头,服务能力,态度都是业内有口皆碑的,而且甘当幕后英雄,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但TO C业务是另外逻辑,需要高调,强势沟通等等,完全与TO B业务是相反的,在TO C业务成功的特质,反而在TO B是非常不是用的。包括上汽在内、很多大的厂家,原来就与华为云等事业部有很好的合作,对汽车业务BU业务也有很好期待。

但在余使用TO C业务作风领导智能汽车BU后,非常强势,不太擅长TO B,对车企也是高高再上,更多是教育和指导,没有服务心态,致使很主流大的主机厂,虽然明知华为实力,也不愿意与华为合作,诸多主机厂对华为汽车业务非常抵触。

余承东曾在一个被曝光的华为内部讲话视频中透露,华为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已累计投入超过10亿美元,养着一只超过5000人的研发团队。合作企业卖不了多少车,业务无法做,因此他持续强势开展新品牌问界的零售业务。

这让主机厂与华为牵手变成自己没有研发能力,一切都靠华为的不良印象。谁与华为深度合作,谁就是主动承认,自己研发能力不成。

强调技术的造成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华人用通、领跑等等,无一例外只字不提华为。

就是防止外界认定与华为合作,就认为他们自己研发能力不成。

比如宝马,以运动起家,自己没能力做变速器,一直使用ZF,但是ZF主动强调,自己有多牛。

华为汽车的TO C业务能否起来还是个问号,但TO B业务显然已一败涂地。余承东与任正非之间的这场角力最终将如何收场?我们静观其变。

01 游离在2B和2C之间

今年1月底,一辆极狐阿尔法S 华为HI版停在了位于北京银泰的首家华为新概念旗舰店内。旁边是一辆首发亮相不久的问界M5。

两款不同品牌的汽车,破天荒共处一个第三方品牌展厅。因为华为,让这一切变得存在即合理。

有细心的消费者发现,虽然仅从外观看,两款产品都与华为没什么强关联,但比起极狐阿尔法S 华为HI版车身上不显眼的“HI”标识,问界M5内饰中数个“HUAWEI”字样似乎带有更强暗示:我才是更“华为”的那个。

这种暗示被销售话术进一步挑明。

当消费者询问两款车的区别时,被告知极狐极狐阿尔法S 华为HI版还未正式上市(目前已延期交付),而问界M5将于3月5日正式交付,且除了发动机外,问界M5的设计、电驱系统、感知硬件、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甚至整车调校和NVH打磨,均由华为一手包办。

就差没直接说问界M5就是华为造了。

这种区别对待的态度完全不奇怪。

一方面,华为注入问界M5的资源、心血更多,另一方面余承东把握住了C端用户的品牌消费心理。基于华为自带强大品牌光环,华为销售人员势必将问界M5的华为基因半公开化。

问界M5没有悬挂“HUAWEI”Logo,华为自认为很好地践行了“不造车”的诺言。然而,车企从华为在“造车”边缘疯狂试探的动作中,嗅到了危险的味道。

02 同时扮演两种角色,华为也不能

很长时间以来,商业场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一家制造型企业不能同时扮演供应商和消费企业两个角色。

可能有人会举出很多例子来反驳这一观点。

譬如三星便是全球主要手机SOC制造商之一,同时也是全球手机巨头。

但请注意,自三星在中国手机市场的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后,主流国产手机品牌才逐步采购三星SOC。即便如此,高通和联发科仍占据供应链大头,因为在海外市场,三星手机仍很强大。

换言之,如果一家企业想既做供应商,又在消费市场赚钱,起码你得让出一大块市场蛋糕。类似情况在汽车行业表现的更显著。

比亚迪是中国最早涉足电池产业的企业,还早于造车。然而先发优势未必奏效。

根据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行榜,宁德时代以32.6%的市占率,连续5年位居第一。比亚迪的份额仅为8.8%。

为什么宁德时代能后来者居上?很简单,因为比亚迪造车了,而且新能源汽车越卖越多。而宁德时代则安分守己,一心一意地为车企提供动力电池。

其实,车企的顾虑不止在于要与华为汽车在C端市场厮杀,更忌惮一旦将“灵魂”交给华为,有朝一日在供应链上被对方卡脖子。

更何况这两年如此魔幻,许多看似不可能发生的剧情屡屡上演。即便过去大家都遵循着国际商业法则,但难保在生存危机压力之下,以及巨大利益趋势下,谁就掀了桌子。

所以,现在车企都学会了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与华为合作也是如此。

长安和华为联合打造阿维塔,但也没放弃长安新能源,极狐也一样。长城上汽一汽等企业更是与华为展开有选择的合作,只开放产品的某一项功能域给对方,避免完全丢失“灵魂”。

03 顾不到此,又失了彼

车企越来越高的警惕,让华为B端汽车业务发展趋于平缓。自先后同北汽、长安、广汽确立深度合作关系,全面导入“HI”解决方案后,华为还没找到下一个合作伙伴。

另一边,余承东全力推进的C端业务也没多顺利。

依稀记得,去年赛力斯华为智选SF5上市两天,官方即放出了收获3000订单的官方海报,一幅华为光环无可抵挡的样子。谁知,2021年,在华为线下渠道的助力下,该车全年销量仅8000余辆。

问界M5开启预定后,华为宣称5天即收获订单6000个,但有了前车之鉴,难免让人对华为的带货能力有所怀疑。

此前曝光的一段余承东在华为内部的讲话视频,更显现了余承东领导下,华为汽车业务发展的真实走向。

视频中,余承东称计划在2022年内先用1000家店来卖车,假设每家店每月可卖30辆,华为汽车年销量便可以突破30万辆。同时,他还将新势力车企,特斯拉、BBA列为假想敌。

暂且抛开这个销量目标能不能实现,车企看了视频之后,一定会对华为心存芥蒂,甚至产生敌意。

这一结果显然有悖于华为的初衷。

04 到了该取舍的时候

依目前两头不讨好的情况,华为势必要在B端和C端两条业务线之间做出取舍。

汽车供应链市场规模巨大, 可以充分满足华为的胃口。根据博世2021年财报,其汽车事业部年营收达454亿欧元,规模几乎等同于华为消费者业务。

华为也是起家于通信设备B端业务,在这一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并奠定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如果 华为安于供应商角色,不仅可以平滑过渡,还有望成为车企产品的有力背书,也将成为博世、大陆等供应链巨头的强力挑战者。

但余承东似乎已经把这条美妙的发展之路切断了。

如果任其继续延续目前的发展战略,长此以往,华为汽车B端业务很可能将完全撞墙。到那时候,压力将完全转移到余承东的C端业务上。对于华为这样的明星企业,成败皆系于一人之身绝不可取。

因此,华为和任正非应该重新思考:选择余承东来做汽车,是不是错了呢?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