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是一个发展高度成熟而且复杂的行业,这不仅体现在研发生产销售上,也体现在舆论引导和传播推广上。特别是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宣传话术上如何避重就轻,同时又吸引眼球,就成了车企的公关传播部门和其公关公司的“必修课”。 从企业宣传的角度来说,这些宣传话术都没有错,懂行的人看到了往往一笑了之。但对那些不甚了解汽车行业和产品的普通用户来说,往往又会因为这些话术盲目跟风。所以还是有必要给大家科普一下。
订单量不等于销量 现在的车企为了在新车正式上市前把热度进一步炒高,热衷于在正式上市前搞各种预售、盲定。往往新车还没正式上市,或者上市首日,就宣称“订单过万”,给消费者一种又是一款爆款车型的感觉。潜台词就是:看!这么多人都买这个车。 比如,某田的一款SUV车型当初宣传上市48小时订单破万;某“华”系SUV曾经宣称上市5天收获6000多辆订单;某红透半边天的自主品牌硬派SUV车型号称预售一小时订单2万台;一款售价将近50万的自主品牌轿车宣称订单一小时突破5000台,高端已成;还有一个产品价位最高去到80万元的造车新势力,2020年9月上市时也号称几个月就收获了4000辆订单。
这里面是真是假我们不得而知,毕竟没有哪一家车企会把订单晒出来。但至少我们知道订单只是订单,你只要交1万块订金就是一个订单,最后不想要了也是可以退的。 所以无论订单量有多少,既无法证明其真实性,也不等同于最终的销量。 就拿前面说的那家售价80万的新势力车型来说,截止到今年3月份累计交付也才5142辆,难不成厂家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消化完上市时接到的订单? 所以,订单再火爆,大家大可不必太当真。
同比、环比与同期比在笔者印象中,至少在10年前,车企们并不会每个月主动透露销量数据。报喜不报忧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所以往往只有在销量好的时候车企才会主动提起。但到了新媒体时代,车企们在自家的微博、公众号上每个月主动报告上月销量数字成为了一种定式。销量高的时候怎么说都行,销量要是低的时候就尴尬了。如何不失尴尬的公布销量数据,同时还能顺带吹嘘一把,这就需要一点功力了。 一个大的原则就是销量同比有增长就只说同比,销量环比有增长就只说环比;单月销量数据不好看,就看累计销量数据。如果同比环比都下跌呢?有聪明的企业又发明了一个新词:同期比
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 至少在2021年8月之前,几乎所有车企都在自家车型的宣传上用的是“自动驾驶”的说法。 直到一位蔚来车主因为启用自动驾驶功能后,在高速上发生交通事故不幸逝世,才让公众开始对“自动驾驶”这一提法产生了质疑。车企过度宣传自动驾驶功能,粉丝用户过度相信自动驾驶功能,成为交通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
随后,各家车企都迅速更改了相关的宣传内容,将“自动驾驶”改成“辅助驾驶”。 车企固然有夸大宣传未成熟技术,突出产品卖点的“小心思”;整个被资本推向风口的自动驾驶技术行业,也在大力鼓吹着各种美好的使用场景。 但作为用户应该要有最基本的独立思辨的能力。在事关性命的行车安全上,不应该盲目迷信和追捧。至少在现阶段甚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把驾驶这件事情交给所谓的自动驾驶系统,既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生命的不负责任。
NEDC、CLTC续航都不靠谱 续航焦虑可以说是电动车用户最关注的问题。所以新能源车企也努力地在续航里程上做文章。 产品宣传海报上动辄600km、700km的续航里程总让人激动不已,甚至现在已经开始向续航1000km发起冲击了。但有的是NEDC工况标准,有的是CLTC工况标准,反正哪种工况下的续航里程长,对宣传有利,就用哪种工况标准。 NEDC工况下的续航虚标已经众所周知,但被认为是符合中国实际路况的CLTC工况标准也好不到哪儿去。特斯拉中国官网上的Model3 Performance车型在三电系统没做任何改动的前提下,仅仅只是将NEDC改成了CLTC,续航里程就从 605km变为了675km
有过开电动车经历的老司机就知道,不管是哪种工况下的续航里程,在实际行驶中都不靠谱。正常情况下打个八折,有的车辆续航里程甚至打个六七折也不奇怪。真正比较准确的EPA测试标准为什么不用呢?或许新能源车企们是担心真实的续航里程数会让用户更加焦虑,同时也会影响销量吧。理论充电时长真的只是个理论电动车目前被人诟病的问题除了续航,就是充电太慢的问题。 早期的电动车是慢充,后来快充成为主流,再往后很多车企开始不约而同宣传30%-80%充电时间了。比如某车型的宣传语是:“电量由30%提升至80%,最快仅需3.5小时”。
那低于30%和高于80%的时候呢?或者说从0到充满的时长呢?厂家不提。为什么?因为不利于宣传。当电量在这两个区间时,锂电池中的锂离子都不处在最佳反应状态,大功率快充容易损伤电池,缩短电池寿命。所以,这个时候充电速度都会大幅下降。 当然,从技术层面上来说这是为了保护电池,情有可原。 但“最快仅需3.5小时”这里面又有一个条件,就是最快。什么条件下可以达到最快,显然是在厂家的测试条件下。但我们并不知道厂家的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测试的。 换句话说,即便真的只充30%至80%这个区间,也不一定能达到厂家宣传的充电时间。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