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别让智能化走得太远——汽车产业转型思考(2)

2022年05月18日 10:15:01
分享到:
来源:七星斋主

原创 李钢

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旨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产业的技术进步,要从减少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发力。但是我们观察发现,产业和企业的主要着力方向,似乎出现了偏移。

目前产业过度追求智能化的“军备竞赛”,许多所谓的智能化选项,其实是设计者强加给用户的“噱头”和冗余,不光加大了社会成本预期,更与“节约型社会”的要义相悖。

我们当然认识到,发展新能源汽车,旨在遵从全世界减排减碳的宏观要求,但是,普通消费者并不容易体会到这是自己的刚需。

所以,电动车如果没有智能、时尚、酷炫做“诱饵”以导向,如果不能把电动化与智能化“攒”成一个新物种,其实很难激发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动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消费升级带来的用户需求。所以,对智能化的投入,顺理成章成为产业或制造商的“价值取向”。

尽管互联网思维并不是智能电动车的专利,但是我们看到,诱导市场的智能化,被互联网思维发挥到极致并不断被放大。

人们总是容易被所谓潮流、风向所误导,总是喜欢跟着风口前进,然而有些风口其实只是资本裹挟下的从众性,往往只是开始,不是可持续的方向。

一、自动驾驶

现在喊的最响的是自动驾驶。在乘用车范畴,我认为一拥而上追求高阶自动驾驶(L3以上)是个伪命题。汽车的基本属性是什么?一言以蔽之,运动性与驾控感。

我们看问题,应该从人性出发来洞察逻辑。人性是什么?是人类驾控汽车产生的运动激情和心理愉悦。

人类与生俱来的掌控欲、表现欲和极速运动带来的冒险、刺激、冲动,一直到激情澎湃的心理享受,与代步和效率的功能需求相辅相成。

从这个意义上说,乘用车的智能化,还是要围绕安全操控、节能环保、和驾乘舒适的基本需求展开。而高阶自动驾驶的社会需求是有限的,只有在特定的场景和十分有限的驾乘者身上得到共鸣。过度追求自动驾驶,并且把它当做噱头过度宣传并且引导过度消费,首先是产业的误区。

假如自动驾驶把人性抹煞了,乘用车还有生命力吗?甚至有宣传说,自动驾驶可以在行驶中睡觉,更是无稽之谈。身旁川流不息相对运动的行人和车辆,路况不同,车况不一,你能睡着吗?

乘用车自动驾驶这个概念,适合于某些特定的场景和特定的人群,有资料说,这个人群目前据统计不到3%,如果再多些伤亡事故的警醒,可能连0.3%都没有了。

适度的智能进化,通俗的解释是,初级的自动驾驶基本在L2.5级别左右,属于“辅助驾驶”的范畴。

在基础功能层面,自适应巡航(ACC)、自动紧急制动(AEB)、车道偏离预警(LDW)、自动车道保持(LKA),包含了感知、计算(预测)技术,传统车企已有完善的解决方案。几乎所有车企,都可以借助供应商部署到量产车型上。

与更高技术相对应的需求,自动泊车最受女士和新手青睐,自动上下匝道、并道、超车规划和控制,也是车主们欢迎的。

但是高速和城市道路的领航功能,跟基础功能层面要求不一样,依靠基础的动力学控制加简单计算,已经无法实现,此前的传统供应商同样无法提供解决方案。

它需要更丰富的感知硬件和复杂的算法,了解到相对运动物体多维度的位置、速度、姿态,结合相对精确的地图和惯性导航,形成对自身位置的认知,从而根据预测实现自己的行为方式。

这就是为什么车企需要进行智能化自研,这也是为什么新势力和传统势力都必须要做的功课!问题在于,人工智能在量产汽车上的应用,应该注重那些实用、适用的功能需求,而不是过度追求前沿技术能力。

看过一档电视对话节目,嘉宾来自我国车企老大和名牌大学的专家教授。他们踊跃推崇自动驾驶,详解从L0到L5的功能定义。但是说到最终实现L5的时间节点,有人说十年,有人说十五年,甚至有人说五年。总之,若明若暗,莫衷一是。

这些业内大佬的见解,我没有专业的论据自然无法置喙。但是我想,不是要用户思维吗?车是卖给消费者的,有没有广泛听听他们的意见,有没有认真考察用户圈层的实际需求?

也许将来为了缓解城市拥堵,领航技术在算法、算力上有了重大突破,会在城市智能交通布局中提倡自动驾驶,这是后话。

当然实现起来很不容易,需要车路协同、需要交通设施升级改造、需要巨额投资来源、需要边际效益权衡、需要避免产生社会沉没成本,等等,等等。

在智能技术自研的问题上,我们不能“说项依刘”。客观地说,新势力对汽车产业的最大贡献,是引进了IT技术与人工智能理念,强化了汽车工程的“脑力”与“经络”。

传统车企并没有与世“绝缘”,同样在不断进化中保持了体系力的相对优势。从程控到数控、从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从OTA到FOTA,燃油、纯电、混动同步分享着技术迭代的“红利”。

特别是自主品牌头部企业的工厂里,CPU、操作系统、芯片、传感器、激光雷达,都成了普通员工的日常话题。

汽车产业转型,是一项必须全力以赴的伟大系统工程。所以,所谓造车的“新旧势力”,需要充分相互尊重,需要充分优势互补,需要充分结合融合,形成巨大的合力全力以赴。

“宁为鸡头,不为牛后”,不啻中国文化的糟粕。

二、技术集成

目前智能电动车的bug——基本在两个方面。一是车辆的里程焦虑和充电困扰,显示出电池和基础设施的欠缺;二是智能技术集成出现的融合耦合排异,在车辆行驶中会出现电路或者链路上的操控故障,意味着出现技术“纠缠”现象。

有一篇专栏文章,题目叫做《应对新灾难:先进与脆弱》,从自然社会与技术进步的关系,读来颇有教益。

观点说,在大自然各种复杂的系统中,因其发展的动态过程极不稳定,往往潜藏着临界状态。甚至,有可能在达到某个临界值时,都未及留给人们风险研判的时间,甚至来不及预警就触发突如其来的巨变。

临界状态,亦可谓是“存在风险”、安全边际乃至崩溃边缘。特别是依靠先进的、相互关联的复杂技术造就的复杂系统,自身的脆弱性就隐含着风险。目前,这类风险事实上已经或多或少地呈现于我们的社会和日常生活之中了。

的确,整个工业化的世界依赖于越来越先进的科技不断注入,现代社会,需求交叉,技术纠缠,系统整合,造就了我们当下的生活方式。

说到“纠缠”,互联网、电信等与卫星系统相互连通;互联网依靠电,电网转而依靠石油、煤炭与核裂变产生的能源供给;能源供给转而依靠制造技术,而制造技术本身又需要电能和互联网……

一方面不断升级的需求,驱使我们去设计更为复杂的系统,并对其产生越来越强的依赖;另一方面,复杂系统的整合、耦合,越来越容易出错和排异,对误操作也变得越来越敏感。智能汽车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现实是,太过复杂的现代超级喷气式飞机,使得飞行员不再通过认知的技巧驾驶其飞行,没有计算机的辅助,他们就无法完成对飞行的掌控。最近国内外波音737相继发生意外,据说人力无法干预,也跟自动驾驶有关。

我们日常生活赖以维系的复杂的基础设施,譬如交通、通信、电力、食品和水源供应等等,实际上也非常脆弱。这些传输系统中哪怕出现一个很小的差池,都会引发一定程度的混乱,乃至突发剧烈的崩溃。

创新工具和技术的应用,风险和收益并存,也永远会有“好”与“坏”的平衡。应该特别警惕新的无形风险的“物化”,并能认识到复杂系统自身的脆弱性。

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说得好:我们不会停止进步或刻意逆转,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进步的风险并控制它。

因此,目前风头正劲的自动驾驶,人机交互,车路交互,技术交互,不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风险吗?

而且冒着这种风险的耗资费神,换来的很可能是应用冗余和过度消费。背负这种冗余成本的,除了消费者,还需要整个社会来承担。

我们要做的,预测需求、适度超前,满足应用、重在实用,不能做“无用之功”!

三、消费文化

竞相追逐智能化,在我国其实有着深刻的社会意识和必然逻辑,因为时下智能化的水平,已然成为衡量新能源车是否高端豪华的重要标准。

辩证的唯物史观说,国人讲究品质、追求豪华,反映了经济发展消费升级不光成为市场的普遍现象,而且高端消费者表现出更高诉求。

目前,新能源车集中表现出产能不足、规划离谱(供应侧表现出无政府主义)的状态。原因不能完全归咎于疫情肆虐。

马克思说,“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反过来,没有生产也就没有消费”。目前的发展之痛,在于“量”。产能不足、品种不多,制约了电动车市场充分释放。

对于中国新能源市场的预测,在供求关系和消费文化的双重作用下,不能简单地用1+1=2的算术方法,必须通过多元回归变量分析,才能给出y=a+bx的函数考量。

外国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后,曾经最大的困惑,是消费者十分地张扬,贪大、求新、图奢华。这与发达国家追求的豪华不奢华、简约不简单,形成鲜明对比。

豪华近乎奢侈的同义词。有史以来,在满足基本生存条件的同时,人类追求奢侈品的热情从来没有消退。 “食色性也”,形容感官难以抗拒外部世界的诱惑,受不了那些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正是人性使然。

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但是崛起的另一面,是“厉害了我的国”令某些人萌生了“厉害了我的人”。自豪孕育了膨胀,炫耀催生了张扬,这种不良的消费文化虽然低俗,存在历史的必然。

所以,尽管高端电动车销量的增速,目前高于车市的平均水平,尽管看上去这部分消费群体更具号召力,但是并不能高估这个圈层的消费体量。

金字塔结构,恰好能够描述我想表达的意思。人类需求金字塔,越下层的需求,是数量越多的,越是上层风口,其实需求的人并不多。

越在底层,人们的基本需求越多,虽然可能显得技术含量不高,但是需求量很大,这对供应侧意义重大,然而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历史上中国的市场繁荣,司马迁曾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这样描绘:“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而按照孔夫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儒家教义,深刻揭示了这种“利来利往”的局限与短视。

在当今时代,如果为了逐利而牺牲普世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一定会严重制约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做“君子”还是做“小人”,这是个严肃的问题!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责任编辑:张佳栋 PA011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