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宝马不能“为富不仁”

2022年05月30日 13:43:01
分享到:
来源:车辙

继曝光保时捷减配电动转向柱之后,自媒体“蔡老板”这次又将宝马推上风口浪尖,引起吃瓜群众浓厚的围观兴趣。

保时捷因为官方就事件引发的车主不满已经道歉并给出了解决方案,而宝马则在汹涌的舆情下依然保持了“战略定力”——没有任何表态。

事起源自“蔡老板”拆解了一台F30 3系的前杠和左右门板,发现位于这里的4个安全气囊相关的传感器没有安装,还通过宝马的维修系统验证,国内这一代3系都是没有这个传感器的,而美规车则有。

▲ 截取自“蔡老板”抖音账号,点赞和留言量可以看到这个事件引发的关注很高

这就再次掀起了减配和区别对待的话题。

然而这一次“蔡老板”没有绝对胜利,因为事后有很多自媒体账号跟进并指出,在宝马老家,欧规车也是没有这些传感器的,美规车有完全因为当地政策使然。于是舆论开始两极化,围绕的重点为,宝马的行为究竟是否属于减配。不过,也有一些自媒体指出在英国、日本等市场销售的宝马车型在相关位置是有安装传感器。

目前看来,这个配置基本是根据当地法规的“最低要求”要配备,而不是车企基于车辆在各种环境下确保安全气囊的“精准控制”来按需分配。

其实这个事件我们一直保持关注,毕竟涉及安全问题。但所谓真相只有一个,但观点可以千千万。

任何事件引发的思考以及所在行业的改进,才是我们乐于看到的。

▲ 现实事故中很多碰撞跟实验室的碰撞测试其实有很多不同,传感器对碰撞力度会出现误判,对传感器的精度控制和安装位置要求其实很高

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F30/F35这一代3系的安全气囊架构——一个“大脑”加上“6+1”的传感器配置。

“大脑”指的是BMW的第四代安全模块ACSM,它所接受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气囊的触发。

“6+1”的传感器阵容则分别指:车头左前、右前碰撞传感器,左右门板内的压力传感器,左右B柱上的加速度传感器以及集成在ICM模块中的中央传感器。

B柱传感器识别X、Y轴上的加速度,ICM模块中的传感器识别X、Y、Z轴三个方向的加速度,他们一起确认碰撞方向。

而剩余的4个传感器,即该事件中在我们国内3系减配掉的4个传感器,从功能上来说,他们主要监测车头加速度和车门的形变,用以确认B柱传感器和ICM中央传感器的信息是否准确,说白了就是提高安全气囊弹出的准确性。

这个“准确性”有两层含义——该弹的时候要弹,不该弹的时候不乱弹。

举个例子,越野玩家们会在冲坡前拔掉侧气囊的传感器插头,为了就是避免误弹。因为突然的高程变化带来的车辆重心滚动和G值变化会触发传感器导致气囊弹出。此时如果有压力传感器存在,他读取不到任何车身形变,则可否定碰撞的发生,阻止气囊弹出。

▲ 玩过越野的都知道,尤其是在冲坡和沙漠豁车的时候,安全气囊如果在不该弹出的时候弹出也会造成严重的事故

另一方面,压力传感器也能在一定情况下帮助气囊弹出。

据“蔡老板”所言,这次曝光发生后他收到了不少BMW的事故现场照片,其中下图这张足以佐证压力传感器存在的必要性。

我们可以看到这台车的侧面被碰撞后车门严重变形,但或许碰撞瞬间的G值并未达到加速度传感器的设定阈值,所以气囊没有弹出。此时如果有压力传感器存在,那么气囊便会顺利弹出。

也许宝马认为这种程度的碰撞还没有必要弹出安全气囊,甚至于业内也无法严格界定发生这样的碰撞是否需要安全气囊弹出,但站在车主的角度,没有受伤则罢了,受伤了没弹出的气囊就是罪魁祸首。

意外之所以是意外,就是有无限的不确定因素存在,那么在这种不确定因素面前,再精妙的算法也敌不过多重保险这种传统做法来得安全吧?生命是至高无上的不是么?

所以,压力传感器并非是落后于加速度传感器的淘汰产物,他们拥有不同的特性,尽管压力传感器的采集数据范围不及加速度传感器,但他胜在灵敏度高,二者的组合可以换来更高的车辆安全系数。

于是你可以明白为什么安全标准更高的美国,3系身上却保留了许多人所谓“落后”的压力传感器,该传感器主要立功于25%偏置碰撞和柱碰撞测试中。

下图中保研的碰撞成绩也可以从侧面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问题。

其中2018款318i便是F30这一代,没有车头和左右门内传感器,而2020款325Li则是加上了这4个传感器的G20这一代,他们最大的成绩区别就是主驾25%碰撞这一项。

技术是在不断迭代,我们看到宝马的安全气囊主控模块从初代的MRS到ACSM+ICM辅助,再到最新的ACSM,传感器变得越来越高级,模块与传感器之间的通讯效率变得越来越高,这是好事。

但我们不希望看到在这个技术进步的过程中,车企拿“安全”作为应试答题

就比如F30/35 3系取消车头和左右车门内传感器这件事,虽说在当时国内的安全标准下,这台车是合格的,但谁都知道在诸如25%偏置碰撞这种情况下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即使中国市场的安全标准还未达到美国那样“高级”,但从用户至上的角度出发,宝马在国内市场这种“非必须”的环境下执行最低的安全配置显然与一个畅销的豪华品牌身份不符。一台车多加4个传感器我想还不足以让成本不堪负重吧,更何况中国市场的车价还这么高,宝马赚了那么多利润。

而且事件发生后官方三缄其口,这种态度也不是一个豪华品牌该有的吧?至少你得出面解释让购买了相关车型的用户释疑。

▲ 视用户利益为第一位才是一家车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这件事似乎宝马没有错,因为他“合规”。但仅仅合规便对么?欧规车也没有便对么?

我看不见得。

至少从这一点可以认为宝马并不是一个视用户为上帝的品牌,遵循最低的安全标准与配置和最优的成本控制,有点为富不仁。虽不违法,但有违道义。

或许我们无法改变车企的做法,就像这件事,千万句对宝马的责难,人家一句“我们的车是完全合乎法规与安全标准的”就能把你噎回去。唯有国家层面对安全标准的提高及安全法规的健全才能约束到车企行为。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最后,我们欢迎蔡老板这样的“打假人”存在,但我也希望以他为代表的现代媒体在发声时需要弄清及讲清事情的本质与原委,不要轻易利用观众的情绪带偏事件的真实目的。从道德高点来讲,媒体人对真相的揭露是为了提升群众认知,促进企业和行业提升甚至是行业法规的进步,任重道远,我们且行且努力。

总第1871期

作者:Leslie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