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颜光明:拿铁汽车来沪试驾为何不演绎咖啡?

2022年08月22日 13:23:01
分享到:
来源:禾颜阅车

【导语:经一年多的观察,魏牌咖啡汽车现在还难以同咖啡同框,缺少一致的认同感,并没有让咖啡成为刺激汽车消费的重要文化标签,也没有同上海城市品格认同联系在一起。这也许是我在参加拿铁汽车在沪试驾时感觉最大的遗憾。】

撰文|颜光明、编辑|禾 子

自从魏牌用咖啡命名新的车型系列之后,除了引起反响最大的“不按常理出牌”之说外,就是对新车命名的随意性,一扫以往的庄重和呆板,大有融入烟火气的洒脱。

纵观近年来长城汽车众多车型的命名均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不是世俗,就是洋气。这种极端尽管有不屑之言,但都很接地气,能与日常生活有关,比如狗、猫、神兽,以及咖啡和炮等,居然掀起了节奏,就连合资品牌也被带入。这就不能不被正视,这种现象背后反映的究竟反映了什么?

8月18日,魏牌旗下的拿铁汽车来沪做试驾活动,恰逢上海正在举行“咖啡节”。我以为他们是冲着咖啡而来,引起了我的兴趣。到了活动地点,循问相关人员,他们全然不知,说这是纯粹的试驾。而他们选择的试驾路线是由上海城郊结合部的国家会展中心至青浦的太阳岛,来回路程有百余公里。我好奇地问厂家,为何不进市区搞一个拿铁汽车与咖啡节的派对?或是与咖啡同框的活动?厂家很坦诚地说,一是没想到,二是没准备,三是试驾车进不了市区(临牌)。

根据这三点,可以判断,拿铁与汽车的关联度只是形式,没有丝毫的文化勾连,就像摩卡智能电动车重走318国道,也没有关联度,找不到文化的暗和,只是为了博眼球而已。这就提出了思考,如今不少自主品牌,或新车命可以天马行空,根本无需由头或理由,给出逻辑和渊源,这样也就失去其寓意和期待的支持,变成了文字游戏,似乎有失尊重和敬畏。

由此联想到上海对于咖啡文化的打造不但有战略设想,还有产业支撑,以及有序的策略推进,重要的是将其国际化的表达易于操作和呈现,获得广泛的认同,旨在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内化建设,通过场景化来演绎,最终形成新经济,将咖啡文化与城市品格融为一体,目的是打造超级城市的IP形象。

所以,通过现场试驾和了解,拿铁汽车与摩卡汽车一样,找不与咖啡嫁接及内在关联的元素,也找不到两者之间的逻辑关联,只是表象的图解,没有内容支撑,给人以突兀的轻浮,遭到鄙夷也就在所难免,说明功课还没做到家。那么,拿铁汽车借助咖啡想打造怎样的IP,最终是怎样的消费形象,要树立怎样的认知?我想这既是课题,也是汽车互联时代不可回避的命题。

在长达50余公里的试驾体验过程中(单程),应该讲,这是一款很值得期待的混动车型,不论是产品本身的汽车属性,还是智能配置的技术应用,可以称得上汽车智能电动化的佼佼者,而他的豪华与高端也在产品细节和应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是在安全和环保,以及人文关怀方面都花了不少心思。看得出厂家在对用户体验很重视,对标的要求也很高,就产品而言与合资豪车比较差距已经不大,有的甚至更加实诚,显示出竞争的优势。然而,问题是,这款车的文化是什么?灵魂是什么?故乡在哪里?这些都是豪车竞争的常识,也是购车的理由,消费的内容,却没有体现出来。

点评

所以,拿铁汽车试驾不进市区(上海),只能说是性能试驾,没有文化体验,这样就失去了一次场景化的“灵魂”展示的机会;没有与上海城市咖啡同框(咖啡节)也就错过了一次文化支撑的机会;没有将汽车智能电动化落在超级城市中等于是放弃了一次对“故乡”的追寻, “根”的滋养。尽管如此,有关专家还是对厂家的敏锐嗅觉给予肯定,认为“在上海的土囊上(上海车展)推出象征上海城市文化的‘咖啡’系列汽车,WEY可谓‘用心良苦’”。

然而,经一年多的观察,魏牌咖啡汽车现在还难以同咖啡同框,缺少一致的认同感,并没有让咖啡成为刺激汽车消费的重要文化标签,也没有同上海城市品格认同联系在一起。这也许是我在参加拿铁汽车在沪试驾时感觉最大的遗憾。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