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月销20万+背后的预见与执着,“比亚迪现象”解码

2022年10月19日 12:51:24
分享到:
来源:三个司机

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逐渐向高端进军的大背景下,比亚迪无疑是最重要的代表,是中国制造的一张全新名片。

9月,比亚迪销量再创历史新高,突破2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幅度高达150%以上。并且这仍不是顶点,预计全年有望冲击200万辆。

不只销量,比亚迪今年在多个维度的数字都很抢眼。在资本市场上,市值已经达到万亿级,位居全球前三;在企业福布斯排名上,成功跻身世界500强。

尽管有新能源的“风口效应”,但是像比亚迪这样的爆发式成长壮大,在世界商业史上也并不多见。那么,比亚迪成功的背后,是基于什么逻辑?

创造风口,比亚迪的预见性

伴随着小米的创业成功,雷军的“风口飞猪”理论一度在企业界非常流行,其内涵是要顺势而为,抢占行业发展红利。

从商业角度,这个逻辑确实非常务实。但风口是可遇而不可求,从0到1比从1到N更难。所以,苹果、特斯拉比亚迪这种突破型企业,更为难能可贵。

翻开比亚迪的创业史,你会惊叹于其预见性。1995年,比亚迪在深圳成立,以生产二次充电电池起步,次年进入锂离子电池行业。2003年,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正式切入汽车行业,成为国内继吉利之后第二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2007年,比亚迪高调宣布发展新能源车,并提出了“2025世界第一”的豪言壮语。

如果说比亚迪创业之初选择做电池是机缘巧合,但进入汽车行业后则是“敢为天下先”,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布局新能源车赛道,甚至不惜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要知道,那正是中国燃油车发展的黄金时代,比亚迪也是吃到了红利的,但却没有因此而满足。

对于比亚迪当年这个大胆的决策,三个司机认为主要基于两点:一是国家安全层面,中国的能源结构是“多煤少油”,所以电能自给能力更足;二是人类发展层面,石化能源不可再生和对环境破坏力大,电能则更清洁。

今天,这些判断正一一应验。中国的石油70%靠进口,其中70%经过马六甲海峡,俄乌冲突油价暴涨,中美博弈又让遥远的国际航线充满不确定性,而70%的石油被汽车消耗,这对国家能源安全是巨大的挑战。

比亚迪早早布局新能源车,在国家能源安全,基于碳排放的国际博弈,以及新能源产业这三个维度,均让中国都掌握了主动权,可谓“一箭三雕”。

技术为王,比亚迪的技术“鱼池”

新能源车赛道,比亚迪不仅是引领者,还是坚定的实践者,技术创新是其DNA。在深圳的比亚迪总部,有一面专利墙,展现公司的核心技术成果。其中,授权专利约2.4万项,业内第一,是中国500强平均数值的8倍。

比亚迪内部,把自己的技术储备比喻成“鱼池”,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大鱼”,即核心技术,在市场需要时,就捞一条来。大家熟悉的刀片电池、CTB技术、DM-i混动、e平台3.0等,只是比亚迪技术“鱼池”中的几条而己。而恰恰是这几条“大鱼”,引领了新能源车一个时代。

一个企业,能拥有如此庞大的技术“鱼池”,背后是其在技术创新上的坚持,以及巨大的投入。目前,比亚迪拥有超4万人的研发团队,体量居国内汽车企业榜首。2021年,研发投入为106.27亿元,同比增长24.2%。

不同于苹果、特斯拉等的产业链横向整合,比亚迪更类似三星和丰田,自创业初期就追求全产业链,关键零部件均是自主研发和生产,拥有产业链纵向整合的能力。

以电动车最核心的电池为例,这是比亚迪的王牌,技术储备丰厚,在面对消费者的续航焦虑和安全焦虑时,在自己的技术“鱼池”中捞出了刀片电池这条“大鱼”,一举解决了两大痛点。

当今世界,车载电池赛道的主要选手是中日韩三国,而中国优势越来越明显,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在国际供应链上是绝对的头部。

正因为如此,在电池原材料疯涨、电池成本居高不下、电动车大涨价的大背景下,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可以在技术和质量更好的前提下,保持价格更有竞争力。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芯片领域,大家对芯片短缺造成世界汽车减产的事情或许还记忆犹新,比亚迪同样因为可以“芯片自由”,所以一直保持正常的生产节奏。

在车规级芯片领域,比亚迪早在2004年就进行布局,成立了半导体公司,并且在MCU和IGBT领域成果突出,其中IGBT芯片已经做到了第4代,打破了外资的垄断。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电池和芯片这两个关键的领域,可以看出比亚迪的技术“护城河”有多深,这也是比亚迪在新能源车市场后劲儿十足的根基。

产品矩阵成型,混动纯电并驾齐驱

基于手上的大量核心技术,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起步早且进步快,技术强且价格优。根据乘联会统计数据,9月比亚迪在国内新能源狭义乘用车市场的份额已经达到了31.3%,1-9月累计的份额达到了29.84%,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

在燃油车领域,合资车依靠积累和传承,形成了相对牢固的口碑。而在新能源车领域,比亚迪也同样形成了口碑优势。无论是混动还是纯电,比亚迪均拥有先发优势,产品经过了数次迭代,相比对手更为成熟,质量更为稳定、可靠,所以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在混动方面,早在2008年比亚迪就在全球率先提出DM双模的概念,到2013年第二代DM提出了“542战略”,再到这两年推出的DM-i技术,无论是“性能控”还是“家用派”都可以充分满足,并且品控经受住了市场检验。

在纯电方面,比亚迪在ET概念车之后,即推出了e系列车型,并选择了最考验质量的出租车上推广。而集智能、高效、安全和美学于一身的e平台3.0的推出,将比亚迪的电动车再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其于该平台的海豚、海豹都成功的点燃了消费者的热情,接下来还有A00级的海鸥和紧凑型SUV海狮也即将上市,将进一步拉高比亚迪的销量数字。

如今,比亚迪开始扩大产品线,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除了现在的王朝网和海洋网,比亚迪开始逐渐杀入高端领域,比如:腾势品牌,以及正在酝酿中的高端品牌。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的高端化是水到渠成而不是生造概念,这种“不忽悠”的作风更值得钦佩。

智能网联,比亚迪的新探索

随着各路资本、各大主流企业相继杀入新能源车赛道,以及国家的扶植政策逐渐退场,如何继续保持增长?比亚迪的判断是:新能源车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

在智能化方面,比亚迪选择了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与供应链上优秀的伙伴合作,另一方面继续坚持独立自主。比如:在智能网联方面,比亚迪导入了华为的鸿蒙系统,但同时也在开发自己的DiLink系统。

在智能驾驶方面也是如此。迪派智行就是比亚迪与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成立的自动驾驶合资子公司。还有,在激光雷达、感知软件和自动驾驶芯片等方面,比亚迪还与多家企业展开合作,包括速腾聚创、百度和地平线等。

不过,比亚迪依然保持自主创新,王传福曾说过“芯片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比亚迪半导体业务线在IGBT、MCU等领域都有不错的表现,而现在又自建团队研发自动驾驶芯片,并且很快将进入“流片”阶段。

可见,在智能化和网联化领域,比亚迪先驱依然先行,准备再次引领一个时代。

三个司机观点:

经过20多年发展,如今比亚迪在全球有30多个工业园,布局了从能源的获取、存储,再到应用的全产业链,成为了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电子四大产业协同发展的企业。

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逐渐向高端进军的大背景下,比亚迪无疑是最重要的代表,是中国制造的一张全新名片。无论是汽车的消费者,还是资本的投资者,想象空间都非常巨大。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