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跨国车企的高歌猛进与裹足不前!

2022年10月21日 17:50:05
分享到:
来源:马拉车市

2012年末,全国汽车保有量1.2亿辆;2021年末,这一数字达到3.02亿辆,增长252%,变化惊人。作为全球第一大车市,中国车市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汽车销量冠军,各大跨国车企也无不希望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

跨国车企的高歌猛进与裹足不前

近年来,跨国车企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纷纷加大在国内市场的筹码。

继德国大众日前宣布2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8亿元)的在华投资项目后,宝马也表示将再增资百亿扩建其在华项目。

10月19日,据环球时报,宝马将再投资百亿人民币扩建其在沈阳的高压电池生产中心,扩大在中国的电池项目投入。据悉,该中心是宝马集团全球第三家以及德国之外第一家完整的动力电池中心。

短短一周之内,两家跨国车企纷纷拿出百亿在华投资项目,可见中国市场对于跨国车企的吸引力之大。

宝马之外,今年6月底,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在长春举行奠基仪式,该项目总投资26亿欧元,新生产基地规划年产能15万辆。据悉,新生产基地也是奥迪在中国市场的首个豪华纯电动工厂,计划于2024年底投产基于PPE平台的电动车。

而早在2020年,大众汽车宣布投资10亿欧元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获得合资公司管理权,随后江淮大众更名为大众(安徽)。同年,大众汽车还以11亿欧元入股了国轩高科成为第一大股东,这两笔大额投资也被看作是传统国际品牌真正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标志性事件。

事实上,包括丰田本田、通用等多家跨国车企,都在今年纷纷加大了投资中国市场的力度。

然而,相较于上述车企的高歌猛进,个别跨国车企则表现出裹足不前。近日,神龙汽车母公司掌门人的一席言论,给正走在复苏途中的神龙汽车蒙上一层阴影。

10月17日,在巴黎车展现场,Stellantis集团CEO唐唯实对外表示,集团正考虑为标致雪铁龙等旗下品牌在中国实施“轻资产”战略。

据法新社等多家外媒报道,唐唯实在巴黎车展上表示:“如果我们推进现在采取的战略,那么我们就不需要在中国设厂。公司可以将其欧美工厂制造的汽车出口到中国,就像Jeep阿尔法·罗密欧。”

此话一出,似乎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十分意外,显得是那么格格不入。

当然,也让我们心中产生诸多疑问,难道是唐唯实破罐破摔?毕竟在国内市场,格局早已变迁,跨国车企退出中国市场的比比皆是,铃木、广汽菲克的遭遇还历历在目,这又让我们对神龙汽车的前景感到堪忧。

同一市场为何出现截然不同的态度?

近年来,法系车在国内市场可谓是节节败退,销量断崖式暴跌,2017年38万辆、2018年25万辆、2019年11万辆、2020年5万辆。试想一下,2015年法系车全年实现70.48万辆的傲人成绩,从70万辆到5万辆,却只用了短短5年时间。

2018-2020年,三年时间神龙合计亏损高达60余亿元。去年,虽然销量重回10万+,但是仍未能实现盈利。这可能是Stellantis集团想打退堂鼓的根本原因。

反观其它跨国车企,近年来,由于疫情反复、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跨国车企的日子都不太好过。今年上半年,跨国车企销量前十中,仅丰田销量跌幅小于10%,其余均为20%上下。除了大众集团和通用汽车销量过百万以外,其它车企在华销量均未超过百万。

另外,豪华品牌包括宝马奔驰销量均在上半年有所下滑。其中,宝马上半年在华整体销量同比下降18.9%,只不过纯电动汽车销量却同比增长74.8%。虽然挑战重重,宝马在中国市场依然阔步推进电动化转型并持续扩大投资。

毫无疑问,电动化转型刻不容缓,Stellantis集团还是不能自暴自弃,比较法系车近年来在国内市场的表现还是有所好转。

2019年9月发布了“元”计划,2020年10月发布了“元+计划”,不仅仅对体系做出了大量的修正,同时对品牌有更清醒的认知。在产品、营销、服务、生产不同领域全面发力,加速新产品投放节奏,并且针对中国市场表现出属于神龙自己的诚意。

2021年全年,神龙销量突破10万。2022年1-8月法系车市场累计零售销量7.96万辆,月均销量接近1万辆,同比增长59.2%,是海外品牌车系中唯一保持增长的车系,市场份额为0.6%。

虽然神龙汽车当前在华仍面临转型困境,但诸如丰田本田等主流合资车企又何尝不是,只不过后者表现的是更加积极投入到中国市场。毕竟,无论什么样的大环境,对于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是公平的,变数不会在躺平中迎来。

曾躺赢的跨国车企为何积极加大投入?

尽管跨国车企加大力度转型电动化,但却持续受到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不断崛起的威胁。在此背景下,跨国车企们持续加码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加速电动化攻势就不足为奇。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489.1万辆,同比增长16.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7.2%,比上年同期上升5.3个百分点。相比之下,此前在华占据相当大份额的德系和日系品牌的市场份额均呈下降趋势,凸显出中国品牌的逐渐崛起。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品牌更是成为绝对主力,通过与智能网联加速融合,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也占据了先机,甚至在某些技术领域已经超越合资品牌。代表之一当属比亚迪,今年4月初,比亚迪宣布停产燃油车,全身心投入到纯电动和混电车型的研发上。刚刚过去的9月,比亚迪单月销量首次突破20万辆,力压大众成功登顶当月乘用车销量榜榜首。

由此可见,凭借对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精准把握,中国品牌也得到更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加之依托本土供应链优势,中国品牌抢占了更多机会。这无疑不让跨国车企感到压力,因此,才倒逼它们不断加码在中国市场的投入。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