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0号,马斯克除了宣布特斯拉营收新高之外还透露了一个消息。
第三季度特斯拉净利润已经33亿美元,这是特斯拉连续第13个盈利的季度;比这更吸引人的,是特斯拉接下来要推出一台只有Model 3/Y一半成本的车型,而且这台车的产销量将会超过目前所有特斯拉销量的总和。
这台车的命名还没定,细节更是不多,但它会用上新的平台,而且正在研发当中。预计成本会控制在2.5万-3万美元左右,可以肯定的是这台“新特斯拉”会比目前在售的Model 3更小。
这台车的任务,做到“全民特斯拉”才算成功。
马斯克能不能让这件事成真?
技术手段,是降本的唯一出路?
在汽车行业中,一辆车的成本中包含了营销成本(特斯拉几乎没有)、研发成本、生产成本等几部分构成。而马斯克始终认为,汽车的成本最根本的还是在工厂,效率决定了整车制造的成本。
马斯克一直以来,在生产端,都是通过技术手段来达到降本的目的。
就拿特斯拉的大型压铸机来说,虽然短期投资很大,会增加成本支出,但从长期角度而言,可以把数十个或者数百个零部件浓缩为1-2个,此类技术的应用,加以批量的车型制造,会持续不断地均摊制造成本。
以德州工厂生产的Model Y 为例,一体压铸技术将原本171个独立零件集成2个大型压铸单件零件,减少了超过1600个焊点、减少制造成本和人工成本,从生产端就已经降低造车成本。
那么在之后的特斯拉新车上,会用上一个全新的平台,一体压铸还会不会继续使用?
马斯克表示过“我们将要把从S、X、3、Y、Cybertruck和Semi中学到的所有东西,都用在这个新平台上。”
大胆猜测一下,这台新车能用的好技术。一体压铸零部件(Model 3/Y、Semi都用过)、4680电池(部分美产Model Y使用),线控转向技术(Cybertruck或许会先用上)理论上这是一个降本的好技术,没有硬链接、减车重,对续航里程非常友好。并且会依旧采用纯视觉方案做感知(似乎有些理解特斯拉一直坚持纯视觉的初衷,是否为了这台车准备的?)
生产成本之外,电池成本依旧是特斯拉降低成本的另一个重点。在电池设计、电池工厂建设、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车辆集成这几大部分全部实现自研之后,能给特斯拉每辆车降低接近70%的支出,从而也能降低核心零部件的成本。
接下来的关键,是4680电池。这是特斯拉明年和以后几年当中降本增效的关键,目前只在部分美产Model Y车型上出现,国内暂时无缘。可以预测一波,4680电池不会短期内覆盖所有特斯拉产品,马斯克把它看成一个长期计划,到2026年的时候它仍然处于“成长中”的状态,仍需要继续技术迭代。
长期目标也还是北美年产 1000GWh,等到了技术的后期形态,降本的效果会更为显著;特斯拉4680电池的能量密度比现在使用的三元锂电池包提升了5倍,续航里程提升了16%,输出功率提升了6倍,成本降低了14%。
做个推算,特斯拉Model Y美版售价6.599万美元-6.999万美元,按照电池成本占整车约三分之一的比例计算,电池成本约为2.177万美元-2.309万美元。按照特斯拉所表示,4680电池包成本下降14%,那么原本2.309万美元的电池包最后能达到约为2万美元的价格。
最后一点,可能会把一体压铸零部件阉割么?
很大的概率是不会给新车用,虽然使用一体压铸零部件能解决掉多个零部件的烦恼,但为了压低成本,这么做,只会带来一个弊端。虽然售价可能会便宜,但如果对一体压铸零部件造成碰撞/损伤,修复费用可能会很高。一体压铸,大概率不会出现了。
当特斯拉准备走量,谁能不慌?
这一次,特斯拉的对手已经不仅仅是大众、丰田这些传统汽车品牌。特斯拉的主要竞争对手现在是比亚迪。比亚迪可能会在今年年底生产 100 万辆电动汽车,并且已经有3万美元左右的车型海豹。国内而新势力,像蔚来汽车也正在筹划一个子品牌,计划生产低价格车型,但目前没有具体明确品牌如何规划。
以上两个品牌,是在产品技术、质量等方面都有比较成熟表现的前提下才推出或计划推出低价产品下沉市场。而不是纯为了压低价格推出的“低价产品”,这样一来在竞争力上还占有一些优势。另外,本田也将会在未来的5年内,推出多款在3万美元以内的纯电车型;丰田、大众等品牌,暂时没有这类产品的规划。
目前来看,也只有比亚迪能够给特斯拉带来一定的威胁,但特斯拉现在不慌不忙的节奏也足矣说明其带来的威胁不算大。以目前来看,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市场需求仍然非常强劲,已经超出预期。这就让特斯拉在短时间内推出新车型的动力有所降低,解决Model 3/Model Y订单的交付问题才是他们的当务之急。
最早会在2023年底,最迟可能等到4680电池技术迭代较为成熟,节点会在2026年左右。
这么理解,如果其他品牌能在特斯拉想涉足的领域带来一定的威胁,那低价新车的推出进度会提前,相应的技术先进度不会很高、成本降的不够彻底;如果,Model 3和Y依旧有很强的竞争力,能让其继续盈利,或许低价新车会等到技术突破、降本见效之后推出。
大胆设想一下,如果特斯拉推出了一款价格在2.5-3万美元(约18-21万元)区间的新车型,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
首先对特斯拉而言,更低端的车型势必会让其更容易的占领更多市场份额。而对整个行业来说,可能会掀起一波新的内卷,在新车有足够价格优势的前提下,有定价权的特斯拉,或许会倒闭国内新势力品牌跟着降。
但相对特斯拉的低成本,国内新能源车企能降得下来、扛得住的,目前只有比亚迪;至于其他没有自研能力,大多数核心零部件靠供应商支持的品牌,价格能否降得下来、能坚持多久,都是个问题。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