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昨天朋友圈里乍然惊现的恒驰5广告,【汽车维基】差点忘了还有恒大汽车这回事。
翻开恒驰汽车官网,突然发现恒驰5在没有举办上市发布会的背景下已经悄然上市,并且在10月29日完成了首批新车的交付工作,交付量只有100台。
在今年8月初,也就是恒驰5开启预售后的一个月,恒驰汽车总裁刘永灼骄傲的向外界宣称,“恒驰5的市场反响非常好,比预期还要好,恒驰大卖已成定局”。
让刘永灼倍感信心的原因,是恒驰5在开启预售不到15天的时间里,取得了高达3.7万台的订单量,这一成绩堪比五菱宏光MINIEV上市前的表现。
从恒大集团出现债务危机,到恒驰5量产交付,恒驰汽车的确在困境中踏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但恒大不要高兴的太早,毕竟订单量并不等于实际销量,况且在这3.7万台订单之中,真实消费者的占比又有多少呢?
有钱难买市场认可
在搜索引擎键入“恒驰汽车”,你会看到关于恒大集团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严重的资不抵债问题,让这家世界500强企业一夜间变成了过街老鼠,而针对恒大造车这件事,自始至终网上有两拨态度鲜明的吃瓜群众,即一小部分看好的人,和绝大多数并不看好的人。
看好恒驰汽车的人认为,恒大虽然没有造车技术,更不懂如何研发,但集团在暴雷之前,曾斥巨资买来了团队和专利,比如从德国本特勒收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3.0底盘架构,联合德国博世、爱达克开发了更适合中国市场的H-PLATFORM 3.0极智纯电平台等,这些关键技术都能帮助恒驰汽车孵化出不少新车型。
持相反态度的人认为,同样是“买买买”的海外并购策略,恒大许家印和吉利李书福在造车的出发点上有天壤区别,后者本就是专业的造车企业,深谙汽车制造行业的底层竞争逻辑,而前者只是因为财力雄厚,为了进一步达到集团在多板块发展所创造的利润而已,也就是说,恒大并没有真心实意的向新能源消费者造车,而是一直在为自己的利润奔波,甚至连个像样的造车故事都没有讲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缺啥买啥”的方式并不能让恒大实现弯道超车,因为这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沉淀,比如在收购的多家技术公司身上,需要将他们进行资源整合、各部门人员调配、市场调研以及最后的生产制造环节,这些都需要恒大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有趣的是,恒大甚至还一口气同时签约了15位前知名车企的设计师加盟,这放在如今任何一家车企当中都是相当罕见的操作,比如原宝马首席设计师Anders Warming、原奥迪设计总监Walter De Silva、原奔驰高级设计师Andre Frey以及原日产全球设计主管中村史郎等,能把这15位设计师截然不同的风格统一到一张草稿纸上,可见恒大造车是有多离谱。
只能说,在房地产领域混的风生水起的恒大,并没有看透汽车市场的玩法,许家印也严重低估了造车这件事的难易程度,没有资本优势的恒大丢掉了品牌公信力,更失去了外界的信任,以恒大目前的现状而言,这很难为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带来购买的理由和信心。
竞争力不够吸睛
既然恒驰汽车因为恒大爆雷失去了市场号召力,那么恒驰5能否凭借产品力来弥补这块短板?
只可惜,恒驰5依旧很难打动消费者。
首先来看造型,恒驰5的外观采用了新能源车常见的封闭式前格栅设计,不过在车头部分,设计师为大灯之间预留出了较长的宽度,这让整车并没有带来灵动感和时尚气息,而在此前的官图中,这款新车采用的是当下流行的前贯穿大灯和类似剑羽式的大灯造型,从目前的市场热度来看,调整造型后的恒驰5还没有吊起消费者的胃口。
其次是单一的产品矩阵,或许是出于成本压力,恒驰5目前仅推出了1款配置车型,这对于消费者而言,不够丰富的版型数量极大限制了用户的选择范围。
如果非要拿几年前的理想汽车来对比,理想ONE可是当年市面上为数不多搭载增程式动力的新能源SUV,而眼下恒驰5所在的20万级紧凑型纯电SUV市场当中,竞争可谓相当激烈,比如有掌握市场优势的传统新能源选手埃安AION V、AIONY、国产大众ID.4系列,以及抢占主打智能体验为亮点的造车新势力小鹏G3等,所以对于恒驰汽车来说,仅靠恒驰5这1款配置车型,将很难在细分市场中立足,更别提打动消费者。
恒驰不如趁早“转型”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跨界造车”成了汽车圈的高频词,新能源汽车浪潮不仅吸引来了像百度、阿里、华为、小米等互联网企业,以合作赋能和自建工厂的方式加入造车行列,再往前推几年,甚至还有美的、奥克斯、格林柯尔等大批家电企业,曾一度尝试跻身汽车制造行业,但不论如何,这些跨界造车的企业在新的行业领域,都应该建立新的战略方向和内容,这一点恒大就做的不是很理想。
举个例子,拿恒驰5预售时的政策来讲,恒大给出的具体优惠内容是,“提车后15日内可退车退款,提车后三年内6折保值回购,首10000辆车定金10000元抵20000元”。
再来看看恒大地产往期的购房政策,以北京市已竣工验收的恒大某楼盘为例,“交房后90日内无条件退还房款,前100名认筹用户缴纳2000元意向金,全款购房时一次性可抵20000元”。
除了数字不同,格式是不是完全一样?
如果放在以前还没有出现“跨界造车”概念的年代,恒大这样的做法或许还能见点成效,但如今的新能源智能汽车时代,消费者除了对产品有越发全面的需求外,更愿意看到品牌的闪光点,比如蔚来在今年发布了多款新车,并在欧洲市场打开了局面,而恒大的这种方式显然行不通,尤其是失去市场公信力后,一旦倒下就很难再站起来。
造车和卖房,本就是2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或许恒大在决定动身入场前,并没有想清楚恒驰汽车在未来会如何应对危机,在【汽车维基】看来,恒大倒不如趁早对恒驰汽车进行转型,换条赛道继续活跃在汽车市场。
比如,在国内做零部件供应商,或者为造车新势力代工。
众所周知,恒大集团已经砸了474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通过并购在整车制造、底盘架构、智能网联、动力电池、自动驾驶等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并持有2483余件授权专利,这些优势对于还停留在PPT阶段的造车新势力而言极具吸引力,所以正缺钱的恒大不妨再做一次投资,毕竟眼下的恒大,除了恒驰汽车已经没有什么赌注了。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