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12家上市车企三季度财报:7家盈利,尾部面临淘汰赛

2022年11月04日 15:52:02
分享到:
来源:帮宁工作室

作者 | 甄 瑶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2022年进入最后2个月倒计时。目前,A股上市车企三季度成绩单已全部亮相,具体数据可谓喜忧参半。

帮宁工作室统计了12家车企的数据,从营业收入来看,有9家车企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正增长,另3家负增长。其中,力帆科技、赛力斯、比亚迪和海马汽车营业收入同比增超一倍。

从净利润来看,有7家车企在第三季度盈利,此中,比亚迪、江铃汽车、力帆科技的净利润同比增近3倍。受疫情、缺芯、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冲击,长安汽车、上汽集团、江淮汽车、众泰汽车、北汽蓝谷等车企盈利同比有所下滑。

从下半年开始,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以及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发力,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快速复苏。

复苏信号传递到整个汽车大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9月,汽车制造业完成营业收入6.61万亿元,同比增长6.7%,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为6.6%。

在汽车行业回暖的背后,也透视出上市车企的众生相——盈利能力呈两极分化,尾部车企进入淘汰赛,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凸显。

01.

盈利分化加剧

作为中国汽车业的龙头企业,上汽集团以营业总收入2114.2亿元,同比增长13.29%;实现归母净利润57.4亿元,同比下滑18.43%的成绩,交出今年第三季度答卷。

前三季度,上汽集团营业收入5102.37亿元,同比下降5.23%;虽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7.84%,但依旧以超126亿元领跑行业。

“今年以来,受疫情和芯片等供应资源紧张、动力电池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公司盈利水平大幅承压。”对于今年第三季度及前三季度利润下滑,上汽集团在财报中表示,虽然第三季度公司整车销量、营业收入的同比和环比均有显著增长,但产销结构的改善和产品毛利率的恢复仍然滞后。

增收不增利的企业不止上汽集团一家。长安汽车、赛力斯以及海马汽车均出现营收增长、净利润下滑的局面。

今年三季度,长安汽车实现营业收入287.78亿元,同比增长28.39%;净利润10.42亿元,同比下滑14.47%。赛力斯营收107.07亿元,同比增长163.39%;净利润亏损9.47亿元。海马汽车虽然营收有所增加,但亏损持续扩大。

除了受疫情反复以及供应商物资短缺影响外,长安汽车官方表示,高温限电,公司人力、物力等成本大幅增加,终端交付存在较大缺口,也成为影响净利润下滑的重要因素。

得益于问界品牌热销,赛力斯营收大幅上涨,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31.23亿元,已超越去年全年,但亏损也随之加剧。

赛力斯方面表示,净利润亏损主要由于今年仍处于新品投放的爬坡阶段,尚不具备规模效应,虽然前三季度赛力斯问界系列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加,但费用及税金也相应增加。

相比上述车企略显黯淡的三季报,比亚迪、长城汽车、广汽集团和力帆科技则实现营收净利双丰收。

从财报看,比亚迪第三季度营收1170.81亿元,同比增长115.59%,其中归母净利润达到了57.16亿元,创单季新高。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累计实现营收约2676.88亿元,同比增长84.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93.11亿元,同比增长281.13%。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今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已超过去3年利润总和。财报数据显示,2019-2021年,比亚迪净利润分别约为16.14亿元、42.34亿元、30.45亿元,总计约88.93亿元。

对于公司业绩高增长,比亚迪方面解释称,尽管面对众多不利因素,但新能源汽车行业继续加速上行,比亚迪销量保持强劲增长,持续创下历史新高,市占率遥遥领先并持续强化,同比和环比均实现大幅增长,推动盈利大幅改善,有效缓解了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盈利压力。

今年1~9月,比亚迪累计销量突破百万辆大关,达118.5万辆,稳坐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冠军宝座。正是因为旗下新能源汽车的热销,比亚迪的营收和净利润才能连创新高。

规模效应下,比亚迪单车利润逐步提升。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比亚迪的单车利润为828元,而今年上半年为4500元。“扣除比亚迪电子业务利润后,2022年第三季度,比亚迪单车利润预计约9400元,环比持续改善。”10月30日,信达证券发布研报表示,比亚迪单车净利润提升主要是规模效应,以及产品价格上调所致。

单车盈利能力、产品溢价提升的,还有长城汽车。

今年第三季度,长城汽车营业总收入373.5亿元,同比增长2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5.6亿元,同比增长80.7%。前三季度,其营收达994.8亿元,同比增长9.6%,净利润同比增长64.8%至81.5亿元。

在单车售价上,受益于产品力和品牌力,今年前三季度,长城汽车平均单车售价达12.4万元,同比增长20.7%,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提升至14.6%。

例如,长城汽车旗下坦克品牌销量大幅增长,为其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

坦克的定位是高端硬派越野,价格突破20万元。今年前三季度,坦克累计销售8.9万辆,同比增长69.7%,在长城汽车整体销量中占比达11.1%,同比提升近6个百分点。在精准的市场定位下,坦克300、坦克500受到市场热捧,后者的售价接近40万元。

02.

进入淘汰赛

在头部车企赚得盆满钵满之际,那些在破产边缘摇摇欲坠的主机厂越来越多——北汽蓝谷、海马汽车、江淮汽车、众泰汽车等车企亏损持续扩大,处境十分危险。

曾卖房卖股权自救的海马汽车,目前仍难改善亏损现状。

今年前三季度,海马汽车虽然营收有所增加,但亏损持续扩大。数据显示,海马汽车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7.53亿元,净利润亏损约为1.95亿元。

这家车企近年来一直专注于氢能源汽车的研发,海马7X-H氢燃料电池汽车计划于2023年开展模拟示范运营。对于净利润的下滑,海马方面的回复是受到疫情及原材料价格上涨。不过,从前三季度财报来看,海马汽车全年业绩很难改善。

在停产两年后,众泰汽车终于重新恢复了整车生产能力,并实现了“摘帽”。

11月1日,ST众泰发公告称,公司股票自11月3日开市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将由“ST众泰”变更为“众泰汽车”。公司股票将于11月2日开市起停牌1天,3日复牌。11月1日,ST众泰封死涨停板。

在宣告“回归”之后,10月31日,众泰汽车披露了三季度业绩。

第三季度,众泰汽车实现营收1.88亿元,同比下滑17.36%;净利润为-1.4亿元,同比增长41.22%。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收约4.86亿元,同比减少20.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17亿元。报告指出,整车业务停滞、成本费用大幅下降,是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

目前,众泰汽车已复工复产,复工后的首款车型众泰T300海外版下线。不过,新能源赛道是众泰汽车归来的主要目标。

今年以来,ST众泰频现新能源领域布局动作。6月,披露一项定增预案,拟通过定增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0亿元,其中拟投入47.32亿元用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开发及研发能力提升项目”。

8月,ST众泰宣布,公司及公司的全资下属企业湖南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与重庆市璧山区政府签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合作协议》,将建成年产10万辆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

众泰汽车这次能否真正复活?“新能源赛道十分烧钱,没有充足资金很难存活。”不止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新能源车企除了特斯拉和比亚迪,均未实现盈利。

在前景广阔又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上,车企都面临挑战。

10月30日,北汽蓝谷公布了利润和营收双双下滑的2022年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北汽蓝谷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7.07亿元,同比下滑6.4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约35亿元,同比下滑32.35%。

公开资料显示,北汽蓝谷已连续两年亏损,在衡量企业运营健康几项关键数值上,目前北汽蓝谷表现均不理想——总负债268.23亿元,同比下降3.2%,负债率高达76.53%;经营现金流26.47亿元,同比下降13.29%;毛利率-6.24%。

当前,北汽蓝谷旗下有两个品牌——极狐(ARCFOX)与BEIJING品牌。

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北汽蓝谷累计销量仅2.87万辆。其中极狐品牌累计销量8138辆,与主流新势力品牌月均破万辆相比,差距太大。

从三季度财报来看,上市车企盈利能力呈两极分化,有些多年背负巨额亏损,这意味着汽车市场已经开始强力洗牌。

“对于长期亏损的车企来说,在资金短缺、产品竞争力不足的情况下,想要改善现状十分困难。”有分析人士认为,此类企业要么被收购,要么被淘汰。

力帆科技就是典型。

自2020年宣布重组后,曾经巨额负债的力帆科技(601777.SZ)在李书福(吉利汽车董事长)手里获得重生。2022年前三季度,力帆科技营收约53.09亿元,同比增长107.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52亿元,同比增长206.18%。

重组后,力帆科技主要从事乘用车(含新能源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通用汽油机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从2022年半年度财报来看,汽车和摩托车业务是力帆科技营收的主要来源。前者营收17.51亿元,占比55.88%;后者营收13.36亿元,占比42.65%。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力帆科技今年发力的重点。据了解,今年前三季度,力帆科技的汽车产销量同比大幅增长。数据显示,1-9月,其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2.28万辆,同比增长7322.48%。

03.

加快研发瞄准未来

虽然第三季度多数车企利润下滑,但并不阻碍主流车企加大研发投入。

伴随着全球化浪潮,研发创新已成为车企保持竞争优势、获取利润的必要手段。尤其是,当前正处于行业变革的关键时期,头部车企都在研发领域持续投入。

反馈到财报数据方面,上汽集团以126.64亿元领衔,其次是比亚迪108.7亿元、长城汽车47.07亿元和长安汽车34.42亿元。

上汽集团在财报中指出,研发费用增加的原因是,进一步增加新能源、智能网联、数字化等技术的研发投入。

此前,上汽宣布投资设立飞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深耕中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推动自主品牌向上。而此前投资设立的零束科技,将担起上汽集团智能电动汽车全栈软件开发重任,推进数字化转型。

当下,长城汽车正加速新能源、智能化技术布局,高研发投入可以帮助它持续筑牢技术护城河。

长城汽车表示,前三季度研发总投入85.44亿元(含资本化研发投入加费用化研发投入47.07亿元),同比增长64.74%,占营业收入比重达8.59%,主要用于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等高新技术领域研发布局。

例如,在动力路线方面,长城汽车布局纯电、氢能、混动,预计2025年前推出50余款新能源车型;在电动智能方面,借蜂巢能源深入电池,以数字化中心、毫末智行、仙豆智能、诺创科技的智能化组织矩阵,全面投入智驾。

▲长城第三代半导体模组封测制造基地规划图

长安汽车在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上的支出也明显上升。数据显示,该企业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为34.42亿元,涨幅达65.09%;销售费用为39.86亿元,涨幅达26.92%。

“一方面是深蓝、阿维塔等品牌建设的必要支出,一方面是企业对新能源、智能化、新车研发等方面的投入较大。”长安汽车总会计师张德勇表示,这些投入将在未来带来更高收益。

此外,比亚迪和广汽集团等车企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目前,比亚迪已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及芯片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广汽集团自研电池试制线建设项目方案也已公开,计划总投资3.36亿元,加快转型。

展望2022年第四季度,各车企都在稳定供应链,吹响完成年度销量目标的号角。

10月7日,长安汽车在其两江工厂召开“决战四季度,全力保交付”的誓师大会。在三季度财报会上,张德勇再次强调,第四季度的工作重点是保交付,全体员工要共同努力,向生产新车82.5万辆、销售新车79.1万辆的目标发起冲锋。

“目前,长安汽车已战略性储备了价值数亿元的330万颗芯片,以应对突发事件导致的供应链问题。”长安汽车物流中心总经理兰祥文表示,为保障供应,长安汽车仅在芯片方面就组建了100多个保供小组。

上汽集团表示,目前公司销量、收入、利润等主要指标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第四季度,随着国内车市进入传统销售旺季,叠加购置税优惠政策等机遇,上汽集团将进一步巩固产销回补、业绩回升的良好势头,全力冲刺全年整车产销增长目标。

今年年初,上汽集团提出年销量600万辆的目标,并力争自主品牌销量增速达到20%以上;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10万辆,增速力争超过50%;全年海外销量力争超过80万辆,增速超过20%。目前看来,前三季度仅完成约63%的目标,第四季度产销压力较大。

多家车企的财报都清晰地表明,进入2022年第三季度后,疫情所带来的压力正在减缓。疫情不再是车企营收下滑的遮羞布,只是其本身固有问题的放大镜和加速器。

市场竞争从来都是激烈而残酷的。在新汽车时代,企业竞争不仅是弱肉强食,而且是适者生存,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愈加明显。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