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没有10万辆,不配“新势力”?|汽车预言家

2022年12月05日 23:39:01
分享到:
来源:汽车预言家

10万辆/年,新势力的新门槛?

汽车预言家(ID:qcyyj123)出品

进入12月份,造车新势力品牌相继公布11月及前11月份销量数据。

从月度数据上来看,今年11月哪吒汽车销量达到1.51万辆,同比增长51%,前11月累计销量达到14.43万辆。无论是单月销量还是累计销量,均居于造车新势力队伍首位。与此同时,在本月销量中,理想汽车、蔚来汽车、极氪汽车也实现了单月过万。

而从全年数据来看,哪吒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零跑汽车、小鹏汽车等5家排名靠前的中国造车新势力均超过了年销10万辆大关。

虽然目前尚未到收官时刻,但2022年TOP造车新势力至少一半以上达成10万辆已经是板上钉钉。而在2021年时,年销量最高的中国造车新势力车企是小鹏汽车,达到了9.8万辆,蔚来汽车和理想汽车刚刚超过9万辆,没有一家中国造车新势力突破10万辆。

如此看来,10万辆已经成为造车新势力今年发展过程的一个新坐标,同时也是竞争的新门槛。似乎如果一个造车新势力的年销量无法达到10万辆,已经不足以称之为是当下主流的造车新势力企业。

为什么一定要年销过10万?

相比“销量”更准确的是交付量要超过10万辆,这将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造车新势力第一阵营的新门槛。

从表层意义上看,交付量达到10万辆的规模首先表明了企业具有了成熟的交付能力。近段时间来,半导体短缺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让不少的企业遭遇了交付危机,在此形势下,如果企业依然能够实现预期交付,证明了新汽车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已经完全成熟。

事实上,在汽车企业的长远发展过程中,供应链管理本身就属于车企实力的一部分,在造车新势力车企中更是如此。可以实现如期交付10万辆,这直接表明了供应链经受住了来自生产制造方面的考验。“销量”仅停留在订单上是没意义的,只有交付到消费者手中才是硬道理。

除此之外,年度交付过10万量还有一层“规模化”的发展意义。也就是新汽车只有站到10万辆的规模上,才有底气拍着胸脯说“规模化量产”。相比传统车企,此前业内一直有一个观点:新汽车企业只有年产销10万辆以上才算是量产。按照这个标准,现在已经有不下5家造车新势力实现“量产”。

年交付突破10万辆,改变的不止是对于造车新势力的定位,更意味着造车新势力未来最大挑战不再是队伍之间的相互比拼,而是来自传统汽车制造商转型发展的压力,因为传统车企本身具有市场规模、资金实力、生产体系等方面的优势,迈过10万辆门槛之后,新势力的压力更多来自于产业成熟体系的压力。

不论竞争对手是对,规模化发展都是造车新势力绕不开的关键课题。毕竟要赚钱,就需要走量。通常来说,汽车企业只有通过销售大量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赢得利润。

正如电动汽车企业特斯拉毛利率持续提升,背后不可忽略的一项因素就是销量大涨。作为工业制造产业之一,汽车只有规模上来了,成本才能得到均摊,企业整体的盈亏平衡才有可能。

根据目前造车新势力第三季度财报数据,蔚来、小鹏、理想营业收入分别为98.05亿元(116.6%)、57.12亿元(187.4%)、77.75亿元(209.7%),净亏损分别为8.35亿元、15.95亿元、2150万元。

从它们的数据可以看出,直到今天也没有任何一家造车新势力爬出亏损的泥潭。但在研发支出、用户运营、市场规划等方面,造车新势力的布局几乎没有任何较大纰漏。对比之下,造车新势力只有再度提升交付量,才有可能让企业爬出亏损泥潭。

10万辆年交付量看似是一个小标准,但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真正有效的标准是在10万辆年交付量上持续提升,提升毛利率,实现盈亏平衡,这样才能继续跟燃油车对抗。因为接下来才是造车新势力的主战场,它们一刻都不能放松。

从目前看来,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份额逐步增多,除去传统品牌靠新能源产品取得的销量外,很多成立不久的新品牌也在短时间内得到迅猛发展,赢得了较强竞争力,其中广汽埃安在11月销量已经达到了2.9万辆,同比大涨91%,前11个月累计交付新车超过24万辆,同比大涨128%,提前实现全年销量翻倍,且远超所有布局已久的造车新势力品牌销量。

作为另一家被行业关注的新企业,极氪11月的销量也超过万辆,前11月累计销量达到6.7万辆,虽然其尚未实现超越10万辆,但其产品交付时间仅有一年之久,已是新汽车队伍中增速最快的车企之一。可以预测,在明年极氪将轻松实现10万辆。

在这个层面上看,来自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竞争力已经开始逐步碾压曾经占据领先优势的造车新势力车企。未来随着特斯拉和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继续领跑,加之长安、吉利、长城等汽车品牌在该领域的强势布局和销量提升,留给造车新势力的机会就更少了。

很显然,当前造车新势力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依然没有在营收支出方面达到有效平衡,同时资本市场也对它们失去了前几年般的高度关注。在资金短缺和营销成本不断提升的同时,造车新势力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时候,如果造车新势力连最基本的10万辆销量优势都无法达成,接下来的竞争可以说是机会渺茫。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