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海外新势力盘点:烧钱已经烧不动,除特斯拉外恐怕无人能活下去

2022年12月21日 01:48:01
分享到:
来源:功夫AUTO

前几日,功夫汽车盘点了国内各大新势力的现状。除了像埃安、极氪这样有后台的新势力经营良好之外,大部分新势力的主题都是“亏亏亏”,似乎情况并不怎么乐观。

这不临近年关,之前个个财大气粗的新势力们,对于今年的年终激励都是三缄其口,完全没了之前的豪气。连理想这样经营不错的头部新势力,都出现了2号创始人“跑路”的情况。

国内的新势力们这么惨,那海外的新势力们过得怎么样呢?恐怕还要更惨一些,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特斯拉杀手”Lucid Motors,进军中国成希望?

要说到国外最出名的新势力,那非“特斯拉杀手”Lucid Motors莫属,这家公司从创立开始,就与特斯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06年马斯克入主特斯拉,直接导致了高层管理人员谢家鹏(BRenard Tse)的离开。这位电池方面的专家离职后就创立了Atieva公司(Lucid Motors的前身),并从老东家特斯拉挖走了不少人才。

除了从特斯拉挖人之外,Lucid Motors的产品基本也是对标特斯拉。当年Lucid Air横空出世,很多关键性的技术指标就直指Model S,甚至837km的总体续航比Model S更长。Lucid Motors还是最早推出130 kWh大电池包的车企,采用的正是与特斯拉一样的2170电芯。

除此之外,Lucid Motors还拥有非常先进的永磁电机。它的单电机功率可以达到 447 kW,是目前全球量产得峰值功率最高的电动车驱动电机,甚至超过了传统意义上应该功率上限更高的感应电机。其核心技术是通过独特的设计,解决了永磁电机高速运转的发热问题。

仅从技术的角度判断,Lucid Motors还真是属于“有点东西”的车企。

但从经营层面,就是另外一回事了。2016 年Lucid Motors就推出了第一款车型Lucid Air,在参数各方面对标特斯拉Model S,当时的说法是2018 要实现量产。

但在资金并不缺乏的情况下,Lucid Air一直拖到了2021年9月才正式量产,并且产能一直是一个未知数,消费者怨声载道。而特斯拉却已经完成了完美的转型,上海超级工厂已经开始源源不断产出Model 3和Model Y,而Lucid Motors依然在“卖潜力”。

前几日,一封Lucid Motors的内部邮件曝光,上面显示该公司的预订量从第二季度的 3.7 万辆下降到第三季度的 3.4 万辆。Lucid Motors打算实施更为激进的策略,以保住现有的订单。而根据最新的消息,Lucid Motors开始了在中国的招聘,涉及到硬件工程、数字化、供应链、物流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岗位。

难道Lucid Motors扭转乾坤的方式就是进军中国市场?毕竟特斯拉就是在有了上海超级工厂之后完成的蜕变。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再进来,已经不可能有当时那么优越的条件,不知道这个“特斯拉杀手”怎样才能翻身。

(2)电动皮卡王者,Rivian越亏越狠

如果说Lucid Motors是处处对标特斯拉的话,那Rivian就属于另辟蹊径了。在特斯拉等新势力选择走比较常见的乘用车路线时,Rivian将目光放在了电动皮卡以及硬派越野车领域。

为了造出电动化的越野车,Rivian做了不少创新,其中最出名的无疑是它的电动滑板平台。

以首款车型Rivian R1T为例,新车将巨大的电池组完整地平铺在底盘上,同时把电机、悬挂、冷却系统、制动系统全部置于车轮顶部以下。这样做不仅大幅降低了整车的重心,可以降低行车中翻车事故的概率。更是让底盘变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皮卡和SUV差的只是一个车壳,理论上这种设计拥有极高的兼容性。

除此之外,Rivian还为新车采用了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的悬架结构,结合动态侧倾控制和自适应减震系统,让驾驶变得更加从容。

通过一系列的创新设计,Rivian成功让皮卡电动化,并在去年11月完成了一次火爆的IPO,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新势力之一。

但很遗憾,虽然解决了非常棘手的技术问题,但Rivian似乎并没有解决经营问题。今年第三季度,已经有了一定规模交付的Rivian依然在大亏特亏。第三季度净亏损为17.2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40%,理由是供应链问题限制了该公司的生产。

今年第三季度,Rivian一共交付了7,363辆新车,营收仅为5.36亿美元,远远低于之前的预期。与惨淡的销量相对应的,是Rivian的市值相比巅峰期已经跌去了75%,无数投资人血本无归。

如今Rivian已经采取了所有手段来降低成本,包括裁员和取消部分低配车型的配额,但似乎依然收效甚微。至于它什么时候能够走出泥淖,暂时也还是未知数。

(3)欧洲新势力,玩冷门技术上瘾?

Lucid Motors和Rivian虽然经营状况都比较一般,两者都在越亏越多的道路上狂奔。但比起已经打上骗子烙印的FF和Nikola,以及迟迟无法量产的Canoo和Fisker,它们的状况已经好了不少。

总体而言,美国的新势力们都还没找到很好的盈利模式。那欧洲的新势力怎么样呢?答案是可能更加离谱。

讲几个老牌的,德国Sono算是欧洲最有名的新势力之一。它在前段时间推出了一款在车身上嵌入光伏电池的电动MPV车型Sion。相比之前车顶安光伏板的其他太阳能电车,也算是有了一个新方向。

在全新一代的电池板作用下,新车每周可以提供平均112公里的续航。如果太阳特别大的话,比如类似国内的吐鲁番,则可以提供245公里的续航,前提是不要开空调。嗯,听起来就很离谱,感觉没啥实际用途。

另外一家荷兰新势力Lightyear,也是主打太阳能的概念。国人对于这个可能不太会感兴趣,毕竟光伏的传说我们已经听了起码十来年。

英国的Arrival选择做电动厢式货车;瑞典的Volta Truck选择做电动商用车;克罗地亚的Rimac选择做电动超跑;法国的Hopium选择做氢燃料车;德国的e.GO选择做欧洲版的“老头乐”。

总之,几乎没有一家欧洲新势力选择做主流的纯电动汽车市场,因为确实没有什么竞争力。以欧洲头部新势力Sono为例,这家公司上市之前5年多才融到了1.2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5亿元)。造车也就是图个乐,也许被大公司看重最终收购,才是它们的最终目的。

因此从一开始,这些小公司就没有想过与特斯拉们竞争,自然也就没有太多的看点。

(4)功夫拍案

回过头来看,造车确实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遍观海外市场,除了特斯拉之外,其余的新势力几乎无一例外经营非常困难,无法对市场造成影响力。反倒是国内,有着最为齐全的产业链,有着最为优待的政策,倒是确实有不少新势力成功脱颖而出。

对于国内的新势力们来说,创业确实非常艰难,因为竞争太激烈了。既有特斯拉比亚迪这样巨头的挤压,也有快速转型的吉利、广汽、长城们虎视眈眈,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

但也不要过于妄自菲薄,拿到全世界范围来看,能够造出有足够竞争力的车型,已经打败了90%的新势力。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责任编辑:肖建华 PA001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