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既然死不了 不如让价格“乱”起来

2023年03月06日 22:47:01
分享到:
来源:汽车预言家

文|张 坤

设计李正伟

“13买天籁,12购C6,11落思域”。

你以为这是刚编的段子?不,这是刚刚发生的故事。

3月6日,据湖北网友透露,目前东风本田东风日产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东风风神等多个东风旗下品牌联合湖北当地进行购车补贴,凡是在湖北境内购车均有补贴。普遍补贴在3万元上下,部分车型最高补贴高达9.8万。

而在上述消息流传网络的前一天,上汽奥迪旗下员工高达10余万的购车优惠价引发了网络热议。虽然上汽奥迪回应这一价格仅为员工内部价,将严格控制购车资格,但仍然让不少网友惊呼,原来四环奥迪的价格也可以这么“赤裸”。

上汽奥迪可以含糊其辞的承认员工低价购车,但星途不能。面对流传的瑶光内部购车价,星途方面断然否认,并信誓旦旦的对外声称:“不要相信汽贸在网络上的所谓“内部渠道员工购车”虚假信息,避免上当受骗。”就在星途的辟谣声明贴下方,有来自芜湖当地的网友在评论区酸溜溜的评论道,“奇瑞内部的低价车多了去了”。

更不是要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乱斗”。

……

开年的汽车市场价格,犹如李云龙领导的斯大林平安战役——“乱成了一锅粥”。

这种价格(自身以及友商)的剧烈波动对经销商是难熬的。

“熬过了疫情,本以为今年的日子会好一些,但没想到销售压力依然很大,市场竞争太激烈了。”一位合资品牌的经销商员工近日对汽车预言家表示,开年的压力十分巨大。原本加价走量的车型现在也要靠巨大优惠才能成交。对面竞品终端一周一个价格,有涨有跌,跟的太累了。

“2023年的汽车市场,价格变动超出了大家的判断”。

来自某第三方调研机构的分析人士坦言,过去大多数品牌、产品都有一个固化的价格区间。比如合资品牌的中型轿车,大家实际上都默认为20万左右的价格范围。强势的大众丰田会将这类产品主销款型的价格定在20万以上,而其它品牌会将主销款型价格定在20万以下。但现在,这个逻辑已经完全被打破了。就好像如果天籁卖到15-16万,你让速腾朗逸往哪退?

很多人想不明白,毕竟价格往往意味着档次。对于大多数产品而言,仰面爬山很艰难,低头翻滚却轻而易举,滚下来再爬上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客观来说,任何品牌都不会搞乱自身的价格体系。

但回归到现实,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当品牌被别人裹挟进价格战的时候,自己不打就是傻子。对于职业经理人而言,价格的调整虽然会影响品牌,但却能换回实打实的销量。

更为深刻的逻辑或许在于“乱拳打死老师傅”。

对于很多弱势品牌、包括一些造车新势力而言,正常市场竞争的价格体系是比拼不过优势传统品牌的,包括新能源汽车。别杠,传统车企动辄百万辆的成本控制能力不是10万辆的造车新势力能够比拟的。

与其天天想着把传统车企拍在沙滩上,不如用价格把水搅浑,说不定还能摸到几条大鱼

无论动机出发点是什么,但长期观察行业产品布局的人士认为,价格战的背后,本质上反映了汽车产业的定价体系发生了错综复杂的变化。

这种变化如果从正面解读,是企业针对于市场的变化能够进行快速的调整,做出面向市场需求的变化;

而从负面解读,则是在大变革之下,部分的企业定价体系已经遭遇巨大冲击,七零八落,自乱阵脚,完全处于被动应战。

这其中,合资车型的面临的挑战尤为突出。新能源和自主品牌不断崛起,合资品牌就将不断承压。承压到达一定界限的时候,最先“失控”的就是价格体系。

去年11月,奔驰对EQ系列车型价格进行下调:EQE车型从原来的52.8万-58.5万元,调整为47.8万-53.43万元,降价幅度5万-5.07万元;纯电旗舰车型EQS从原来的107.46万-151.36万元,调整为84.5万-131.4万元,下调20.46万-23.76万元。

宝马方面:一辆国产BMW i3可以优惠8-10万不等;

奥迪方面:一辆进口奥迪e-tron豪华纯电SUV终端优惠能在12万左右,折扣幅度都在20%以上,甚至部分门店能超过30%。

不要认为只是豪华的新能源汽车陷入价格僵局,连合资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同样面临巨大的价格陷阱。

2月初,广汽丰田官宣bZ4X厂家限时直降3万元,起售价直接从19.98万元拉低到16.98万元,甚至低于比亚迪宋PLUS EV、零跑C11等自主品牌同级纯电车型;紧接着,一汽丰田经销商大手一挥直接将优惠幅度提高到6万,东风日产也不甘示弱,艾睿雅同样直降6万,虽然本田没有跟进动作,但是e:N系列早在去年就开始“大促”,终端最高优惠在3.5万元左右。

可能很多人会讲,这些传统合资品牌电动汽车卖不出去,降价是应该的。那么我们不妨看看燃油车型。

开年以来,曾经买车需要加价的雷克萨斯,不仅延续了去年年中不需要加价甚至还有优惠优惠的政策,还对部分车型做出了大幅度的价格调整;“加价神车”汉兰达已经不再加价,甚至全国部分城市已经出现了接近万元的优惠;南北大众店内热门车型单车优惠2W+比比皆是。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此前曾对汽车预言家表示:“不要小看新能源价格乱斗引发的涟漪。根据监测数据,过去的2月份整体燃油车市场也出现了终端成交价格回落的趋势。”

有行业专家认为,一旦用户将汽车产品降价视为工业制造发展的进阶副产物,那么不优惠或者优惠少的品牌会非常难熬。

总而言之,不管愿意不愿意,这场价格战或许已经拉开大幕,留给很多企业的选择只有梭哈或者跟随。

如果找寻背后的原因,无非回到开头的那个结论:销量和售价密切相关。说到底,品牌是公司的,年终奖是自己的。

观察人士认为,面对“一日一卷”的市场,快速跟进价格的车企也许还能“分到一杯羹”。如果动作太慢,或者降价不到位,那很有可能“连汤都喝不着”。当然,价格跟进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从定金、配置、权益、终端等不同层面灵活调整。总之,企业要尽可能让消费者感受到诚意满满,从而保住一定销量和市场份额。

合资品牌岌岌可危的市场份额,已经容不得企业有过多的思考决策。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合资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零售销量普遍下滑:一汽-大众勉强和自己打了个平手;上汽大众同比下降了14.7%;上汽通用同比下降18.8%;东风本田同比下降17.8%;广汽本田同比下降6.2%;东风日产同比下降20.9%;一汽丰田同比下降5.6%。起亚品牌同比下降38.4%;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分别同比下降了17.61%和21.43%;广汽三菱同比下降了49.13%。

2023年首月,合资品牌再度集体滑坡。来自乘联会的数据显示,德系、法系、韩系、美系、日系乘用车销量全部出现了暴跌,跌幅均高于市场平均跌幅和自主品牌跌幅。自主品牌销量已经占据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曾经的大众汽车全球CEO文德恩对着中国一众媒体骄傲的说道,大众不做10万元以下汽车。而现在,千万量级体量的大众正在被逼入墙角。

只不过这一次,紧随大众其后的还有丰田本田日产……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