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既有刀片/弹匣,又有麒麟/大禹,国内动力电池已是神仙打架

2023年04月12日 10:59:07
分享到:
来源:车图腾

文/朱可夫

车图腾出品,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 ●

日前,广汽埃安发布了弹匣电池2.0技术,并在发布会上做了颇为吸引眼球的枪击测试。测试人员在15米处对弹匣电池2.0预留射击口进行射击,之后电池未发生起火和爆炸,拆开外壳后,整体结构相对完整。

由此也引发了部分网友讨论:有人认为这种测试完全脱离了用户的用车场景,是一种宣传噱头,有人认为比亚迪的针刺、岚图的20吨挤压电池测试才更切合实际。当然也有用户认可这种测试,认为这模拟的是一种极限场景,有参考意义……

今天我们抛开现象看本质,聊聊大热门的“刀片电池”、“弹匣电池2.0”在设计上各自都有什么优缺点。

- 1 -

刀片电池近几年在业界有着响亮的名号。2020年3月,比亚迪正式发布“刀片电池”,并率先应用在了汉EV车型上,次年推广至旗下全系纯电车型,改变了乘用车行业对三元锂电池的依赖。

比亚迪“刀片电池”是一种采用全新结构的“超级磷酸铁锂电池”,它将磷酸铁锂电芯长度阵列式排封装在“600mm ≤ 第一尺寸 ≤ 2500mm ”的电池包中,通过阵列的方式将大电芯排布在一起,就像“刀片”一样堆叠在电池包里面。

这种工艺将正极片、负极片模切裁断成单片,极片长度约1000mm,在隔膜中按照设定的层数叠成极芯,并通过热压将极片与隔膜固定。另外,刀片电池内部还使用了陶瓷涂层,当电芯发生内短时,避免发生剧烈反应。

对比更早之前的有模电池包,“刀片电池”改变了电池包的封装工艺,体积比能量密度提升了50%。

相比三元锂电池的冒烟、爆裂、喷火燃烧和瞬间升温至600-700℃,发生热失控,“刀片电池”在穿刺后无明火,电池表面温度在30-60℃左右。

这里我们花些篇幅说说针刺测试:

早前,国标GB/T 31485-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规定,针刺实验要将电池单体充满电,用直径为5-8mm的耐高温钢针,从垂直于电池单体极板的方向贯穿,钢针停留在电池中,观察1小时,不起火、不爆炸才算合格。

可是,针刺测试一直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一戳就“火”成为常态,难度极高。以致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国标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将针对电池单体和模块的“针刺测试”给删除了。

埃安前不久公布的一份资料显示,“当前国标动力电池安全试验的标准包含针刺、跌落、燃烧、冲击等,其中针刺是最高的电池车规级安全标准,它要求电池在被8mm钢针穿刺后5分钟不起火,此前行业只有不到百分之三的品牌的电池能通过”。

查阅新国标GB 38031-2020我们发现,其实埃安说的并非是针对电池单体和电池包部分进行“针刺测试”,而是在新国标附录C《热扩散乘员保护分析与验证报告》中,“针刺测试”作为一种引发热扩散、进而导致乘员舱发生危险的方法之一被列出,新国标要求厂商在危险来临之前5min,应提供一个热事件报警信号。

可以看出,即便是由于难度过高,在新国标“电池单体”和“电池包”规范中删除了针刺测试,可是在其他项目里,它作为一种诱因依然存在。

知乎上,清华博士姚昌晟在《特斯拉自燃的幕后黑手——说说锂电池热失控》一文中分析道:“热失控的诱因有三类,分别是机械电气诱因、电化学诱因和热诱因。”而机械电气诱因,就是碰撞、针刺等,枪击其实也是机械电气诱因的一种。

那么,为什么新国标中针刺测试仍然作为一种引发热失控的方法被使用,而并没有枪击测试呢?

这其实很好理解,枪击测试只在弹头穿过电池的瞬间引发接触和短路,这一过程是瞬时的,之后子弹就会脱离已穿透的电池。针刺测试则有很大不同,测试探针穿过电池单体时,接触很紧密,短路时间长,热失控风险要更高一些。

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迄今为止,针刺测试仍然是动力电池极为苛刻的测试。

再回到刀片电池的CTP式结构设计,它的好处主要有三个:

其一,集成效率提升很大,同样空间可以装入更多电芯,增加了能量密度;

其二,这种刀片形状的设计,电芯在结构上更加安全;

其三,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刀片电池”回路较长,正负极直接连通后,瞬间产生的热量不是那么多,升温慢,有良好的热扩散性能。

可以看出,刀片电池的逻辑在于优化电芯单体,设计逻辑是集中提升电芯的各项指标,主动优化降低电芯潜在的风险,后续一切也都不是问题。

- 2 -

广汽埃安发布的弹匣电池2.0的设计逻辑有很大不同,它的设计思路更倾向于“万一热失控之后,电池内部如何避免进一步起火燃烧”

与刀片电池一样,弹匣电池2.0也引入了陶瓷材料,增加了电极界面韧性。不过弹匣电池2.0没有刀片电池长度获得的物理优点,于是广汽埃安将视角转向了“万一热失控后,电池组系统如何阻燃、如何灭火”。

这时,埃安在弹匣电池2.0的电解液中加入了复合集流体材料,在热量聚集时快速坍缩,避免电池内部进一步短路;引入了耐氧化阻燃剂,高温激活后,捕获燃烧反应的自由基,截断燃烧条件。

材料上,弹匣电池2.0的电芯引入了阻热相变材料。相对常规材料,这种材料的相变潜热有所提升,在温度维持不变的基础上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配合其他隔热材料,隔热性能有不小的改观。

对于电池整包,埃安设计了电芯灭火系统。利用低熔点合金构成了灭火腔,在较小的高度空间内储存灭火剂、自定位热失控电芯和定点喷淋。发生热失控时,灭火剂可以在吸热气化的同时,捕捉燃烧链式反应的自由基,形成惰性气体氛围,消除排气中的火星和99.5%的PM10。

同样的,弹匣电池2.0也是一种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材料上,正极材料镍钴锰摩尔比为55%:12%:33%,系统能量密度180Wh/kg。

- 3 -

那么刀片电池和弹匣电池2.0,该怎么选呢?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太好回答,两种电池应对安全的策略并不相同,正如前文所述,刀片电池重点在电芯单体研发,倾向于以“刀片”形状的物理属性,解决动力电池的安全、能力密度等问题,侧重点在电芯设计,好处是稳定可靠;

弹匣电池2.0在电芯层级也引入了新材料新思路,其重点在电池整包,力图做到"万一发生热失控,怎样降低后果",但弹匣电池2.0的结构非常冗余,想要做到面面俱到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搞不好反倒弄巧成拙。

某种意义上,广汽埃安弹匣电池2.0的整包安全技术方案,相比针对电芯的单体方案研发更复杂,需要解决从电芯到模组,再到系统的多方位安全,系统可靠与否,还需要根据其上车后的表现进一步观察。同时作为先行者,刀片电池已经全面搭载在了比亚迪新能源产品上,已经得到了多方位的验证,销量口碑都还不错。

不过站在“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角度,我们依旧希望无论是刀片电池、弹匣电池2.0,还是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长城的大禹电池,未来都能成长为主流的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占据市场主力位置,合力书写中国汽车品牌和供应链的新纪元。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