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年轻人这么快就被厂家抛弃了么?

2023年06月27日 14:09:01
分享到: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先生发表了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些看法,他认为国内年轻人的购车能力并不能够支撑中国车市的稳定发展,车市还是需要依靠中老年人群来支撑。按照崔秘书长的观点,曾经被大多数厂商写在新车发布会PPT里的核心消费人群——年轻群体,一下子成为了市场的“弃儿”,这着实是有些“耸人听闻”。汽车谈,谈汽车,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年轻人这么快就被厂家抛弃了么?

王堃

豪车事 CEO兼总编辑

是时候解开“年轻化”的紧箍咒了

关于产品年轻化的口号,这些年已经喊遍了整个汽车圈。仿佛哪家企业不提年轻化,就不配再继续混迹在这个圈子里似的。可是在我看来,将“年轻化”的概念过分地表面化、政治正确化,这绝对是一个死胡同。

汽车行业不同于快消品,买车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一个重大决策,需要家庭成员共同发表意见,这里面就绝对不能忽视中老年人的需求。况且,从现实情况来看,中老年消费者的购买力也是相当强的。

我曾经有一次经历就很能说明问题。当时正在北京郊区拍摄某款主打年轻都市人群的SUV,引来附近几名中年大叔的围观。大叔们问这问那,纷纷表示刚刚退休,准备换辆SUV进行长途自驾。其实正在拍摄的这台SUV蛮符合大叔们的需求的,但大叔们却未曾听过这个品牌,更别说详细了解车型参数及价格了。

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个特别现实的问题。汽车企业总是默认自己的客户一定是年轻群体,于是在各种营销手段和传播渠道上都重点关注目标人群。但是,年轻人真的需要你的产品吗?年轻人真的愿意花钱买你的车吗?年轻人需要的是能够引领潮流的产品,但是要做到引领,真的是太难了。反观那些看似中庸的大叔群体,却又代表着大众化、实用化的迫切用车需求。他们具有强大的购买力、他们需要有更适合的途径了解到各种车型的资讯。为什么他们的需求就被忽视了呢?

要我说,既然不可能每个企业都能做到引领潮流,那还不如踏踏实实地好好对待中年群体。从产品设计到研发、再到市场营销的打法,都按照中年大叔们的喜好来,销量也未必会差到哪里。在这个过程中,最难的可能是需要抛开“年轻化”这个虚无缥缈的帽子。但对于车企来说,如果真能拿下中年大叔群体,销量上去了,谁还在意年轻化不年轻化呢?

挣钱嘛,生意,不寒碜。

胡双龙

众车网 主编

年轻真好,但不代表全部......

近些年,几乎所有汽车企业,一股脑儿的将产品受众和销售目标瞄准了年轻人,无论是产品的研发还是上市后的营销手法,无一不是为了吸引年轻人的神经、注意力。但,汽车产品真的是唯年轻人不破吗?

必须承认,年轻人在什么时候都是消费的主力,但对于中国来说,汽车这样一件大宗消费品,很多年轻人在购买前还是会询问长辈或者中年人的意见,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被问到的中年人也许并不熟悉那些主打年轻人的汽车产品,所以也无从给出自己的建议。

那些主打“更懂年轻人”的产品,是否真的懂年轻人呢?我曾经问过好几个00后,关于目前市场上那些主打年轻人的产品是否真能吸引他们?他们的梦想之车是什么?无一例外的回答都是还要看开起来的感觉,而说到梦想之车,则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超豪华品牌。这也说明了一点,年轻人在大宗消费品的选择上,有时候更愿意选择那些以中年人为目标受众的产品和品牌,这也是为什么劳斯莱斯在中国的车主平均年龄才39岁。

我们再看年轻人的消费能力,首先不可否认的一点,年轻人比中年人敢花钱,但敢花钱不代表消费能力高。尤其是近两年,经济下行,国家也在想方设法提振消费力,但无奈年轻人兜里的钱比以前少了很多,而像衣食住行这些硬性消费又不得不花。所以,买车这种花大钱的行为就越发谨慎,反而是中年人近两年担起了汽车升级、换代的重任。

综上所述,我倒觉得汽车厂商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打造不同产品,也可以针对不同年龄群体进行营销。比如,针对中年人群打造一款全部物理按键的D级车,也许比随处可见的触摸大屏更能获得消费者垂青,谁不希望体现个性的产品呢?

当然,以上观点不包括新势力纯电动车型,因为,在我眼中,那些只是科技数码产品,他们中的很多品牌也并不想像真正的汽车制造厂那样去研发产品......

杨扉

58汽车 总编辑/汽车书场 创始人

消费市场年轻化=啃老浪潮加速化

随着手里拿着钱的中老年消费者对汽车增换购需求越来越饱和和无感,有没有一种可能:汽车消费年轻化趋势的包装,其实是市场忽悠年轻人去跟家里大人要钱换车呢?

首先,年轻人真的有钱吗?你看惯了某音短视频平台上人均法拉利的变态虚假,现在需要被现实的大嘴巴扇醒,咱们研究一下数据:智联招聘《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2年拿到Offer并顺利完成签约的应届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为6507元,比2021年的7395元低12%。其中签约月薪达到万元以上的占比10.7%,比2021年低8.5%;3000元以下月薪的毕业生占比6%,比2021年高1.5%。换句话说:这些被汽车厂家称作消费主力人群的00后年轻人,初入社会的收入越来越低,大多数人不吃不喝一年也攒不下几万块钱。

而这个收入水平买得起汽车吗?能人均法拉利吗?我再用几组数据点亮短视频毒奶嘴世界里汽车消费的价格真相:

图中列举了62个汽车品牌在2022年的单车成交均价,仅有十个品牌在十万元以下,连15%都不到,其他的52个,应该都是“年轻消费主力”们高攀不起的样子!

更有意思的数据:还是用去年人口普查的情况举例,全中国超过26000000个家庭是根本没有汽车的!总占比58.24%。在有车的另外41%的家庭中,有81.2%的家庭中驾驶的车辆价格在20万以下,91.9%的家庭座驾价格在30万以内!

总之:在大多数中国家庭没有车,多半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年收入连十万块钱车都买不起,中国汽车消费的主流就是在20万以内的现状下,中国汽车却显示出越来越贵的趋势,那么,那些动辄就三四十万的新势力电驱彩电冰箱两居室,都是谁出钱买的呢?

对,就是姆们——上有老下有小的苦逼中年人。社会的中坚力量,消费的主力人群,汽车存量市场的主沉浮者。为了时尚,我们要卖掉传统豪华BBA,换一个美其名曰科技的新势力;为了二胎三娃的空间,我们要卖掉青春的轿车,换一辆油腻的MPV;甚至为了00后的娃结婚上班,还要奖励他们一辆轿跑……只要身边的人高兴,我们可以用氪金解决一切问题!

所以,汽车企业与其跪在年轻人的面前洗他们的脑,给他们递毒奶嘴,不如把营销的关爱都朝我们来!

中年油腻大叔向天再要五百年:问中国汽车消费,谁主沉浮?姆们姆们姆们!

张效铭

咪车 总经理 首席内容官

年轻人不买车这事 庆幸中国还没追上世界水准

前几天乘联会秘书长在一次论坛上发言,表示中国年轻人支撑不起车市,换购才是目前主力需求,还得指望中老年人。但也有数据表明,近五年来购车人群的年龄出现了明显下移,用户结构不断向20岁到30岁间的年轻人群转移。这个年龄段在购车人群的总量占比中,五年时间内增长了11%,与之对应的数据是31岁到40岁之间的购车人群缩减了7%。

我觉得有完全不同的两种论调其实也不奇怪,主要可能是角度和对年轻人定义不同,再有就是一些统计不全或者不细致的偏差问题。我们看下各国首次购车的平均年龄数据,美国是21岁,德国23岁,日本24岁,法国24岁,英国24岁,意大利25岁,中国有说29岁也有说34岁的。这么看中国目前的首次购车年龄还是偏大的。而且就千人保有量和家庭保有量来说,我们跟一些发达国家还差的比较远,还有不小的发展空间。

不过目前海外市场中年轻人买车的情况确实是非常不乐观的,抛掉城市公交系统落后和地广人稀少的美国不算。我经常联系的德国媒体和日本媒体在疫情前就跟我说,欧洲和日本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不买车了。首先就是因为经济大环境不好,生活压力大,其次是基础设施完善,地铁公交通勤十分便捷。还有就是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社交网络和各种互联网产品的快速迭代,现在分散年轻人注意力的事情太多,对车辆热爱的年轻人群在不断减少。最后就是真正好玩的车也越来越少,车企为了降本增效,停产了很多叫好不叫座的小众车,让不少年轻人都无从选择。

国内市场虽然这几年也有疫情影响,但整体销量还算平稳,新车的销量也还高于二手车的销量。但是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数据就是逐年增长的换购比例,算上增购数量,已经超越了逐年走低的首购人群了,这一方面说明中国车市确实越来越成熟,另一方面也说明确实增换购市场更胜一筹,所以从某一方面讲,崔秘书长讲的话也倒是没错,已经购车人群的消费能力更强。

最后还是要庆幸我们国家的年轻人还愿意买车,尤其现在结婚的几大件里,车子已然成了必需品。如果国内现在也像欧洲、日本市场的情况一样,那对于我们汽车产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中国各个城市的基础建设、公共交通基本也是很方便了,再加上高企的房价和用车成本,难免会影响消费者购车的意愿。再有就是持续推进的智能驾驶辅助技术,真的让车变成了一个纯粹的代步工具,也会影响不少年轻人的购车意愿。所以趁现在中国年轻人、中年人都还愿意买车、买新车的情况下,希望我们的车企推出更多的好车,有意思和好玩的车,多组织各种比赛和聚会,让更多消费者去喜欢车,千万别像“老龄化和少子化”那样快速追上发达国家水准。

李晓非

汽车华尔街 总编辑

钱在谁手里,谁就是大爷

崔秘书长的一席话虽然打脸了很多厂家的市场战略部门,也让诸多新车发布会上的PPT成了笑话,但他确实也说出了一个真理,那就是在国内汽车消费市场上,钱在谁手里,谁就是大爷。

要说汽车厂家的市场战略部门不清楚这一点,那确实是小看了他们,毕竟都是在消费市场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狐狸,中国汽车市场中握有大量资金的主力人群究竟是谁,厂家是一清二楚的。以往新车发布会为什么非要去主打“年轻客群”,不过就是这部分群体好忽悠,脑子容易发热,喜欢尝鲜,虽然自身不具备太多的资金储备,但是在以往中国家庭的消费地位中,“孩子喜欢”这个理由足以让他的父辈和祖辈都心甘情愿掏钱出来,年轻人虽然不怎么挣钱,但是花钱的底气却是十足。

可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和居民整体消费趋势的逐渐走低,汽车厂家发现如今的年轻人已经不那么好忽悠了,他们对于大宗消费品的购买热情在这几年飞速下降,一方面是因为确实没啥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量力而出和够用就好的消费习惯正在逐渐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生活理念。既然忽悠不住年轻人了,那厂家重新把目光转向具有资金实力的中老年人,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崔秘书长才会说出大实话。

从目前各大厂家推出新品的定价逻辑来看,可以看出他们通过“加量不加价”的模式来吸引换购人群的重要意图。王堃老师在前文里说的非常有道理,赚钱嘛,谁有钱就赚谁的钱,至于打不打脸,不重要。

邓玺

有道车 创始人

年轻人负责喜欢,中老年人负责买单

近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论坛演讲时表示:我们始终坚定地认为,Z世代年轻人撑不起来车市,不要指望年轻人,一定要指望中老年这拨人,中老年人大概有3.3亿,23%的人口,34%的财富。我们这代人获得的财富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谁也享受不到这么优惠的政策。Z世代到北京、上海打拼能买得起一套房子吗?不把他们家所有房子卖了,再加上贷款,在上海立不住足。

正如崔秘书长所言,车市需要有消费基础的中老年人,但是又有多少中老年人有主观意愿去消费呢?随着经历、阅历和财力的不断累积,更多具备一定物质基础的中老年人反而不愿意去消费。一台开了5-10年的车子,不仅能代步就行,而且日久生情,更不愿意去更新换代。相反,年轻消费者对新鲜事物的追求,更容易促进消费。

年轻人有消费的意愿,但是却没有物质基础。中老年有物质基础,相反却不愿意为自己消费,但为自己孩子消费,又有多少中老年人不是倾囊而出呢。此外,另外一部分始终拥有年轻心态的中老年人,也会为新鲜事物消费而买单。

随着年轻消费群体的迭代,汽车业年轻化仅在工业设计上强调年轻化已然过时,从产品到渠道、再到营销模式的全方位更新成为必然。只注重机械感受的汽车显然无法完全满足Z时代年轻人的需求,他们并不会过多关注品牌,而是更在乎酷炫、智能和好玩。

汽车产业的年轻化进程毋庸置疑,只不过年轻人和拥有年轻化心态的人负责喜欢,有一定物质基础的中老年人负责买单罢了。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