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回应股东关系生变,smart为“走出去”铺路?

2023年06月30日 13:47:01
分享到:
来源:汽车头条

“目前,smart品牌全球公司仍是由梅赛德斯-奔驰吉利按同等股比共同持有的合资公司,为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把握市场发展机遇,smart会灵活调整战略部署。”

有关“奔驰吉利退出smart股东行列”发生三个小时后,smart紧急发表了一则声明,否认了网上传言。

这起事件的起因是,6月28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发生重大工商变更,吉利汽车集团和梅赛德斯-奔驰均退出股东行列,转而由SMART MOBILITY PTE.LTD.和SMART MOBILITY INTERNATIONAL PTE.LTD.成为控股股东,分别持股50%。

同时,公示系统还显示,梅赛德斯-奔驰早在6月7日退出,而吉利则是6月25日退出。公司企业类型由此前的中外合资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外商投资非独资有限责任公司。

对于这份声明,业内将其解读为了两层含义:一方面,明确了smart“目前”依然由吉利奔驰双方共同持股。另一方面,也并未否认奔驰吉利已退出在中国境内的合资公司,“会灵活调整战略部署”的说辞也为后续生变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smart归来,话语权向外倾斜?

如今的smart在中国市场,算是二次回归。

早些年,以往smart作为梅赛德斯-奔驰旗下轻奢品牌,一直致力于在精品微型车领域精耕细作,主打可个性化定制的两门或者四门微型车,十几万的售价进口车的身份,也让smart成为不少年轻女车主的玩具选择,在全球范围内有着较高的知名度。

在燃油车时代的smart,凭借着精准的定位并没有什么直接的竞争对手,但也因此成为小众品牌,始终无法在更大的市场上发展。

直到2009年,smart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投放二代smart fortwo车型。但尤其这款车型过于小众,价格偏贵,导致销量和市场表现不佳,四座版本已于2019年停产,双座两厢车也在今年四月停止接受订单。

在全球汽车变革的大背景下,smart希望通过电动化路径扭转此前销量与经营的颓势,此时恰好瞄准了来自中国的民营企业吉利

2018年2月,吉利收购了戴姆勒集团9.69%的股份,当时就网传李书福有意收购smart。终于在2019 年 12 月 17 日,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梅赛德斯 - 奔驰股份有限公司以各持50%的比例共同出资成立了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这也是 smart 中国在华的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 54 亿元。其合作模式则变更为产品由奔驰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全球研发中心支持工程研发。

smart在二次回归以后,对整个品牌进行了一系列改变。比如新的团队,彼时佟湘北为公司总经理,李书福为董事长,唐仕凯(HUBERTUS TROSKA)为副董事长。据悉,佟湘北有着二十多年的从业经验,对于掌管smart这样全球业务品牌而言,算是本土汽车行业高管突破职业重要人物。

更为重要的是在佟湘北团队的领导下,smart将新战略总结为三点:一、公司秉持可持续长期发展的战略;二、“中欧双核,全球布局”,以中欧两个市场作为最主要的市场,同时在全球布局,因为smart是一个全球化的品牌;三、全面焕新。这种焕新不仅体现在领导班子上,还有接连上市的精灵#1和精灵#3两款车型。可以说,smart似乎在朝着向好的方向发展。

也正因此,对于此次股权上的变化,外界更多将其解读为smart全球在中国市场的话语权变得更大。换句话说,这是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进一步向外资开放的友善之举。

走出去,一场“smart”之举

事实上,这场股权变革的时间节点,颇具玩味。

6月20日,在中德两国总理的见证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与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在柏林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合作意向书》。

只不过,关于这份合作意向书的详细内容并没有公布,官方报道只提到:“本次签署合作意向书旨在促进中德汽车产业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和推广应用,促进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推动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

综合智马达汽车近期的一系列动作,外界由此猜测该公司是否会由中外合资企业变成外商投资企业。

目前来看,smart本身已有两款车型上市,首款是精灵#1基于吉利浩瀚SEA架构打造而来,于去年6月份上市,售价区间在18.16万-22.66 万元。第二款车型精灵#3是一款轿跑SUV,本月月初正式上市,售价区间 20.99万-28.99 万元。

smart车型在西安生产基地生产,该基地不仅是吉利新能源汽车改技项目,更是全球唯一奔驰smart生产基地,年产能为12万辆。

有良好的政策经商环境,加之新车刚刚上市的关键时期,奔驰吉利之间的合作其实更应该越来越紧密才对,此时关系出现裂痕显然不合时宜。

如同前面外界猜测的那样,除了中国汽车市场对于外资品牌的包容度越来越高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或许是smart试图通过改变股权的方式,积极开拓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

数据显示,今年1-5 月smart 品牌在华累计交付 19711 辆,其中 5 月为 2624 辆,这一成绩无论是对于新能源品牌还是处在细分的微型汽车市场,都不算亮眼。但好在smart背靠奔驰这颗大树,相比于国内的一些新能源品牌,其海外打响知名度和产业链优势更为明显。

恰逢中国汽车高喊“出海”的契机,品牌领导层也多次在讲话中强调“走出去”的重要性。 此前,佟湘北就曾表示:“燃油车时代,smart品牌曾经遍及46个国家和地区;在全面焕新后,我们也将尽快回归触达更多市场,相信大家很快能够看到我们的官宣”。

同时,smart精灵#1在德国已经开始交付且进入快速爬升期;6月1日在法国上市,预计月底开始交付;意大利门店试车也已经到位。此外,西班牙已经开始展车和试驾车运送工作;针对英国市场的右舵车型也已完成开发,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发往英国。在东南亚市场,smart预计会在第四季度在马来西亚开启销售。

smart的规划中,到 2024 年,smart 品牌每年都会有一款新车型面世,第三款车型会在明年进行预热。

对于smart而言,真正做到全球化品牌并不容易,不同的市场要考虑语言、风俗、用户需求、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因素。或许,此次股权变革也算是品牌全球化运营工作的重要一环。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