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多个汽车品牌的联合降价一度引起公众关注。起初特斯拉率先降价,引发了车企之间的价格混战,大约30多家车企卷入其中,价格战最高潮的时候,东风雪铁龙甚至放出了9万元的巨额优惠。
尽管提升了消费者对车市的关注度,但其实到店的流量难以转化成实际的销量,消费者观望情绪严重。而且长远来看,降价对品牌、市场稳定性以及老车主的利益都是一种打击。
因此,前不久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2023中国汽车论坛上,16家车企联合签署《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其中就有一条“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内容。不过这个条款,因为有违《反垄断法》精神,中汽协及时删除该条款内容。
而最近,随着半年度销量的陆续出炉,多家车企又迅速祭出了降价策略,新一轮价格战的苗头若隐若现。
首先引战的还是特斯拉,7月份宣布全新Model S/X两款车型降价3.5万至4.5万元不等,而且,针对走量的Model 3/Y,特斯拉还推出了引荐奖励,这实际上就是变相的降价活动。
在这样的导火索下,其他品牌也纷纷跟进。譬如大众,推出了限时优惠活动,ID.3限时优惠最高可享受3.7万元的综合福利,起售价低至12.59万元;另外一款大众途昂,限时可享受最高6万元的综合优惠。可见,在品牌光环褪去之后,无论在新能源还是燃油车方面,大众都面临着相当的压力。
而来自豪华品牌的凯迪拉克也坐不住了,旗下LYRIQ锐歌通过权益调整和限时定金膨胀的方式,综合优惠高达8万,以此实现价格门槛的下调,强势冲击35万级别豪华纯电市场的核心战场。
如今国内的汽车市场,确实到了一个“内卷”的阶段。除了极个别厂商掌握全产业链资源,大部分汽车厂商的制造成本非常高,整个汽车市场俨然成为了一个红海市场,大多数厂家都是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来保持持续发展,毕竟汽车产业是一个相当重视“规模效应”的行业。
国内汽车市场进入下半场,这场突围的游戏变得越来越激烈,这是生死存亡之战。因此,不少品牌会将市场份额看得比短期利润更加重要,毕竟站不稳脚跟随时会被淘汰。优胜劣汰,是市场永恒不变的法则,只有经过这样充分甚至有些残酷的竞争,国内汽车市场才会完成“洗牌”,形成新的格局。
而作为“鲶鱼”的特斯拉在设计、制造、供应链乃至销售和营销环节,都颠覆了传统汽车行业原有的模式,因此成本有绝对的优势。随着传统品牌发力新能源,新一轮的价格战即将到来。届时,谁能笑到最后呢?咱们走着瞧!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