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从老板到销售,理想为什么总在“瞎说”

2023年07月15日 18:39:01
分享到:
来源:路咖汽车

当新势力杀入传统汽车行业之后,我们以为会迎来更为透明的交易体系,更清晰的商业脉络。但看到理想汽车近来的表现,现实似乎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以理想汽车公布的7月份第一周的周销量(7月3日-7月9日)为例,单周0.79万的表现,在它的“统计口径”之下,遥遥领先其它“同类品牌”。但随之而来的,便是同样身处新势力阵营的小鹏汽车,对其周销量数据的质疑。更有意思的是,销量一路看涨的理想汽车,居然开始“降价”了。一系列南辕北辙的操作,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这背后到底是怎么样一回事呢?

LOOKAR

优惠到底是5千还是1万?消费降级,L7成主力

为了尽可能弄清楚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先走一趟理想汽车的线下零售中心。虽然在新势力车企的玩法面前,传统线下门店并不像大家更为熟悉的4S店那样,具有极强的代表性。但是,汽车毕竟是一件大宗耐用消费品。特别是理想汽车的客单价,基本都还在30万元价格区间以上。所以,即便是线上模式诞生之后,绝大部分消费者在下单前,还是需要在线下渠道完成看车、试驾、下定等一系列步骤中的至少一个环节,并伴随留资、跟进等动作。整理清楚思路之后,从渠道搜集的信息,同样是帮助我们推理结论的重要数据来源。

来到店内,最主要的目标当然还是问清楚“优惠”的事情。对于此,销售在叙述具体情况之前,先进行了“纠正”。即,这个不叫“优惠”,而是一种基于不同地域的“补贴”。当然,我们后面在表述时,还是按更直观的“优惠”来进行。因为它是可以直接在车价里进行扣除的。而这笔金额则是在5千元水平,并且所有车型一视同仁。

这里便遭遇到了第一个问题,即“优惠”幅度。根据北京同事的咨询,当地理想汽车的“优惠”幅度能够达到1万元。当然,如果像以前传统4S店模式那样,只是地域性差异,那作为二线省会城市的优惠幅度低于北京地区,也属于正常操作。但问题在于,这笔“优惠”的名义,是走的理想汽车北京顺义总部的地区补贴。并且为了促成交易,销售还表示,此前这类地方补贴式的优惠,往往伴随户口、上牌等限制,但现在这些条件都不存在。

至于销量方面,现在店内理想L7已经完全挑起主力。根据工作人员的介绍,店内上个月理想L7的销量达到了100多台。理想L8稍少一些,从表述中预估大约也在百台以上。至于理想L9则要明显比这两位“廉价选手”的销量要低一些。但如果我们把时间轴拨回去年年底理想销量冲刺阶段。彼时理想L8与理想L9的公布交付量都超过了1万辆,结合总交付量,两款车型的销量占比几乎是一比一的存在。但即便理想L7“喧宾夺主”,工作人员对于它的交付情况依旧有信心。据悉,理想L7在配置和颜色匹配的情况下,几乎可以做到现车销售。即便是需要排产等待,最多也就是当月可以提车。

LOOKAR

销量数据对得上,那为啥还要降价?

在上文的探店内容整理叙述中,没有忍住,将价格的矛盾率先抛了出来。但其实问题不止于此,甚至可以说,每个环节推到最后似乎都有问题。首先是问题看起来“最不大”的销量部分,也是小鹏与理想争论的环节。从渠道的表述来看,店内上个月的销量预估应该能够接近300台左右的水平。但这一数字有很多前提条件,首先是所谓的“单店销量”,实际上两家店的总和。这有点类似过去4S店模式下,同一集团下的两家同品牌4S店,会把销量计算在一起。但更有意思的是,在理想汽车的官网上,这两家销量被统一计算的店面,都被称呼为“零售中心”。

众所周知,理想汽车的“零售中心”,其地位要比“零售展厅”更高一些。具体到这次探店的情况,个人猜测是否因为其中一家“分店”由于人流量和成交量出色,所以级别上还是定位为“零售中心”?至少从销售的表述中,两家店合计的销量在当地属于数一数二的成绩。这就带来两个结论:1.上个月300台左右的销量表现,在二线城市中至少属于优秀水平;2.“零售中心”与“零售展厅”,甚至两家“零售中心”之间的销量,会合并计算。

在梳理清晰这些前提条件之后,我们可以把目光放在全国540家理想汽车零售中心和展厅,进行一个粗放的推论(截至目前理想汽车官网数据)。在仅计算零售中心的前提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基本都拥有10家以上。其余直辖市、东南沿海省会与二线城市,以及中西部强省会城市,理想汽车零售中心则大多在6-12家左右。而以上这些城市则基本属于理想汽车的主销市场,于是经过粗略统计,这些地区的理想汽车零售中心大约在150多家。如果以单店销量在200台左右,进行较为平均且粗放的预估,那么理想汽车的月销量大约在3万台左右。这个数据也与理想汽车公布的6月份交付数据极为接近。这样来看,理想公布的销量数据,似乎是没啥问题的。

但这里面其实模糊了一个概念,即,厂家与渠道的表述基本对得上,实质是自上而下的统计口径完全一致。这点恰好与理想汽车所谓的“数据获取合法合规”相吻合。更何况,理想汽车所谓的数据口径待遇,在它所公布的销量榜单中的其它友商是否能够享受到,就另当别论了。后者暂且不讨论,毕竟没有直接证据这样说。但前者完全可以拿来推测,因为有理想汽车自身的旁证存在。这个旁证便是交付周期。

无论是从渠道了解的介绍,还是通过各种论坛获取的信息,目前以理想L7这种后发的走量车型为例,其提车周期普遍都能做到2周以内。极端情况下偶有1个月内提车的情况。这种现车,或者准现车的状态本身没啥说的。但结合单月3万台的销量表现来看,就有问题了。因为理想汽车现阶段的产能,压根就匹配不了如此销量表现下的“准现车”。

虽然按照规划,理想汽车打造了三大制造基地。但首先,根据目前最新曝光的消息,其重庆工厂的投产项目已经被停止。至于2021年就接手的北京顺义工厂,在今年6月份才获批生产资质。此前设计的10万辆/年的产能,原本瞄准的理想汽车规划的纯电项目。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理想L系列增程式产品,已经被北京工厂申报。原因也很简单,唯一剩下的常州工厂即便在扩产之后,其设计最大产能不过20万辆/年。根据一季度财报会议上的表述,该工厂双班制产线,每个月最多能够将产能爬升至2-2.5万辆;而单班制产线,每个月产能在1-1.2万辆左右。另外,根据李想本人微博透露的信息,6月份常州工厂达到“峰值”的产能,不过7500辆/周。并预计7月第二周能够将产能提升至8000辆/周,直至四季度才能实现1万辆/周的产能。

很显然,在常州工厂独立支撑的情况下,理想汽车的产能始终是在跟着公布的销量数据后面在跑。短期来看,理想三季度计划将L系列三款车型的总月交付量推至3.5万辆以上水平,就已经备受压力。中期来看,理想L6与纯电MPV车型也都箭在弦上。考虑到理想L7所凸显的“消费降级”趋势,即便把预计今年年底才能释放的北京顺义工厂产能算进去,按照理想公布的销量数据,恐怕应对新车产能都捉襟见肘。毕竟北京工厂的产能规划不过10万辆/年,平均到每个月只有8千多辆而已。

结合理想自己公布的,与我们通过官方渠道了解到的销量、产能、现车等数据来看。如此客观条件,又是哪来的所谓“准现车”销售呢?综合来看,我们可以做出一个猜想。即,理想自身统计的销量口径,与实际的交付量之间,存在一定差额。在这个猜想的基础上,不仅可以解释以上的矛盾点,还可以解释所谓“优惠”的问题。差额的可观存在,才需要一定的“优惠”刺激。只不过在直营的背景下,无法让渠道自行背锅,就只能搬出一些其它理由了。但与过去4S店模式一样,地域性差距可观存在。所以即便降价的“理由”是差不多的,但幅度又是可以灵活操作的。

作者丨阮嵩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