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纯电动车销量滞后,奥迪匆匆牵手上汽

2023年07月25日 20:05:01
分享到:
来源:钟叔驾道

在汽车圈,有些品牌总是形影不离。每提及其中之一,便想起其他关联品牌,比如“BBA”。

7月上旬,宝马奔驰奥迪陆续公布了2023上半年的全球销量,分别为121.5万辆、101.9万辆和9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4.7%、5%和15.5%。奥迪的整体销量虽然稍显逊色,但同比增长速度是一大亮点。

具体到中国市场,宝马奔驰的销量分别为37.72万辆和39.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和3.7%。奥迪这一次拖后腿了,尚未跟着节拍公布上半年在华销量。按照汽车圈以往的惯例,大概率是成绩未能达到预期。

而乘联会数据显示,奥迪品牌上半年在华销量为29.6万辆,同比下降6.6%,出现下行态势。如无意外,奥迪将会是BBA中唯一负增长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三者之间的销量成绩和发展轨迹出现了偏差?

短期很滋润,其实是幻觉

燃油时代,BBA就是豪华车市场的信仰,只要你的购车预算超过30万元,想购买一辆豪华车,那你的选择大概率会是BBA其中一员,这体现了BBA日积月累的品牌影响力以及产品实力。

电动时代,这样的态势不再。理想、蔚来、特斯拉、极氪和小鹏等一众新势力,其产品定位、售价和BBA高度重叠。更快的百公里加速、更智能的车机体验甚至更极致的服务水准,让它们迅速走红。

有人嘲笑BBA的电动车没人买,确实,相比于它们庞大的燃油车基盘,似乎根本不值得一提。整个上半年,宝马全球售出纯电动车24.5万辆,占比20.16%;奔驰全球售出纯电动车10.6万辆,占比为10.4%;剩下的奥迪尚未公布纯电动车相关销量。

又有人说了,宝马奔驰同比分别增长6%和3.7%的数据,不是过得挺滋润的吗?这只说对了一半。2022年上半年,恰好是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一年,不少车企甚至陷入停工、停产的困境,销量基数相比往年普遍偏低。

以2021年上半年中国市场销量为例,宝马共交付了46万辆新车,奔驰共交付了44万辆。不确定因素导致2022年基数较低,从而在下一年度引发正增长。乘联会市场报告指出,传统燃油车市场的份额在不断萎缩,寻找新能源车市场增量非常有必要。

豪华品牌电动化为何动作慢?

虽然新能源车市场处于红利期,各大车企也深知迅速转型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车企都能弯道超车。不少车企甚至喊出“All in纯电”的口号,实际的增量相当有限,甚至于把原有的燃油车市场份额都不断丢失。

归根到底,并不是所有车企都有比亚迪迅速停售燃油车的底气和实力。除了新势力和比亚迪之外,所有传统车企的基盘都是燃油车占大头。在同一个体系下推出新能源车,无论是定价抑或是产品力设定,都要基于原有燃油车体系去考虑。

试想一下,如果宝马i3的售价比宝马3系要便宜,对于宝马内部而言是不是一种内耗?这个道理放在任何一家传统车企上都成立(除了比亚迪),奔驰亦是如此,奥迪也逃不过。它们尚未具备“油电同价”的供应链体系和成本控制能力。

尽管群众对BBA在纯电动车领域的发展有所质疑,但数据不会说谎,它们的转型之路正在不断提速。以宝马为例,新能源车销量已逐渐接近一些主流新势力。奔驰奥迪也在加快电动产品的开发进程,向头部传统车企看齐。

对于BBA而言,电动化有难度,但也并非搞不好。相比拥有本土优势的自主品牌,它们需要更多的时间。

上汽联手,奥迪急不可耐

为了进一步加快电动化进程,数日前,关于奥迪正考虑从中国友商处购买电动车平台授权的消息不胫而走。据悉,大众集团CEO奥博穆已经批准该项目。7月20日,子弹飞了一会后,目标终于出现了。

网络消息显示,上汽集团奥迪已达成共识,双方将通过合作加快电动车开发,包括但不限于许可、共同开发等合作方式。更有消息指出,奥迪将从上汽智己采购一款电动化平台,从而加速自身的电动产品开发进程。

为什么是上汽一汽集团目前没有合适的电动车平台;埃安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广汽大概率会拒绝;至于吉利,和戴姆勒互持股份会拥有优先权;奇瑞长安的品牌溢价似乎稍逊一筹,而比亚迪没有出售平台和核心架构的必要,剩下的选择并不多。

有人可能好奇了,大众集团内部不是有四个电动车平台吗?

MLB evo属于油电共享的平台,难迎合主流发展趋势;MEB平台已经大规模使用在大众ID系列车型上,放在奥迪上或许会拉低档次;而J1平台主要生产高性能电动车,难以实现走量;最后的PPE平台,主要使用在保时捷奥迪中高端车型上,如果用在奥迪中低端车型上,会拉低溢价能力。

综上所述,要找一个靠谱的传统车企并不容易。而上汽奥迪成立短短两年多时间,已经引入了A7L、Q5 e-tron等车型,秉承着“做熟不做生”的原则,且上汽的纯电动平台轴距范围覆盖更广,可支持不同类型多种车型尺寸,更适合短时间内大规模开发量产,无疑是首选。

购买也好,共同开发也罢,本土车企在供应链、人才、软件开发以及研发速度等方面都有不少优势,这对于奥迪在华的电动化进程有着积极的意义。

无论是BBA等豪华品牌抑或是主流合资品牌,摆在它们面前的事实就是,靠着过往积淀的品牌影响力和燃油产品实力,短期内还是挺滋润的。但随着合资品牌份额的逐渐萎缩,新势力的不断崛起,新能源产品的疯狂围堵,长期而言将会是一项关键挑战。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