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车企法务部出风头,是好事还是坏事?

2023年07月31日 07:09:01
分享到:

最近各大车企的法务部成为了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热点制造者,无论是在维护企业商誉,还是在打击“网络水军”,或者是在维权,总之各种法务部声明一经发布就会引发不小的网络热潮。汽车谈,谈汽车,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车企法务部如今大出风头,是好事还是坏事?

张效铭

咪车总经理 首席内容官

车企的法务部 别变成视觉中国

从业20年了,之前十多年几乎很少有车企法务部出来状告消费者和媒体的。而这些年,特别是有了新势力企业之后,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蔚来、理想、特斯拉,比亚迪、长城等等都以原告的身份状告过消费者和媒体。而最近两个比较特殊的案例一个是比亚迪告媒体索赔,一个是理想起诉贴膜店侵权。

先说那些状告消费者的车企,车主买车来就是自己用的,如果不是产品出了问题没人管,谁有闲工夫去车展上闹,去店门口闹?有些行为难免就会过激。但让几个大男人把一个女车主像抬尸体那样抬出去,然后还起诉消费者,这样的企业真的是以消费者为上帝嘛?!其实不止特斯拉,还有些车企也没好哪儿去。

再说某些告媒体的车企。我认为确实有一小部分媒体和自媒体人没底线,为了钱去刻意做厂家负面,这样的媒体被厂家告我觉得没有任何问题。但大部分媒体人还都是有底线、有节操的。而且最关键的是,有哪一款汽车产品是完美的,是什么毛病都没有的?被指出了产品问题及时改正就是了。不管是产品上还是服务上的问题,我想没什么是解决不了的。既然错了,有问题就得允许人家说。想通过法务部去震慑媒体,或者更有甚者,不过是正常报道就认为是负面,就认为是对企业有影响,实在是太过敏感了。这么玻璃心的企业,我想恐怕还是产品信心不足。

告贴膜店这种操作我觉得就是纯属闲的蛋疼,制造话题和流量而已,简直不值一提。正所谓黑红也是红,互联网造车除了产品搞噱头、堆配置,也就能在制造话题上有优势了。

最后我希望车企的法务部少在公众面前这样露面,比亚迪告媒体之前,能不能先开个发布会解释一下人家举例的自燃案件的调查结果?特斯拉告车主之前,能不能公示一下这么多起刹车失灵的调查结果和数据?企业还是应该好好做产品,别把自己的法务部变成当年人人喊打的视觉中国法务部——你们不是要创收的,造好车才是根本!

王 堃

豪车事 CEO兼总编辑

用法务部来维权?这事怨不了别人

除了律师事务所之外,在其他行业的任何一家公司,法务部门都属于妥妥的后台支持部门。然而,最近几家车企的法务部却频频露脸,俨然成为了企业的代言人。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和气生财”。动辄以法律条文说事儿,可真不是做生意的常态。

我在这里就不重复谁告谁的那些事实了,只是觉得出现这种现象,值得企业好好去思考一下。企业祭出法务部,固然有其背后的道理和苦衷,但是企业和自媒体对簿公堂,企业真的一点责任都没有嘛?

的确,当前媒体环境非常复杂,自媒体爆发式的增长确实带来了良莠不齐的问题。面对这种宏观的大环境,车企是无法回避的,这是事实。然而,在媒体选择和运用的层面上,车企确实是有选择权的。到底是要流量?还是要口碑?这是每个车企在传播时必做的选择题。

在这样的选择题面前,有不少企业选择了见效快的前者。在我看来,既然选择了流量,在享受红利的同时,就必须承受其带来的各种后果——想要更多的赞,就得接受更多的踩。

更何况,有些企业的水军早已业内知名,捧自己踩别人的事情没少干。到今天迫不得已出动法务部替自己维权,这恐怕也怨不得别人。

造谣污蔑者,自然该罚,而且应该重罚。但对于车企来说,更加合理地选择传播途径也是一个重要课题。如果只是为了追求曝光量和点赞量而不择手段,今后必然会遭到反噬。

胡双龙

众车网 主编

车企法务部,最近比较忙

车企法务部这个部门好像是从今年开始才慢慢进入到媒体以及广大互联网用户眼中的,原因无二,部门开始针对个人或者说自媒体、车评人等有一定粉丝和流量的个人账号的观点、言论进行反驳甚至走法律途径。

好不好呢?从维护网络大环境上来说,应该是好的。不过,有些动作咱又有点看不明白。比如说长城和比亚迪这两家法务部近期针对一些自媒体账号的起诉和赔偿,就让不少人看出了一些“门道”,打开那几个账号发现,貌似都是针对对方水军而来,而提到的赔偿金额,两家法务部竟然也非常相似,都是500万封顶。

随着近些年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很多原来其他领域的博主也开始涉足汽车圈搞起评测、说车,有些确实是在说自己真实的感受,而有些又确实是博眼球的胡言乱语。车企法务部介入这些事,从大环境来说,绝对是积极的。从前两年特斯拉开始,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让法务部门介入网络,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品牌商誉与信誉。我确实希望厂商的这些举动,能有效遏制互联网上的不实言论和弄虚作假。不过,针对有些产品的问题,我们更愿意看到厂商针对产品的不足和车主的意见积极进行改进。

另外,近期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中,也明确了网站平台应当及时发现并严格处置“自媒体”违规行为,对制作发布谣言、蹭炒社会热点事件或矩阵式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造成恶劣影响的“自媒体”,一律予以关闭并纳入平台黑名单账号数据库并上报网信部门,车企法务部如果真是觉得“某些自媒体”是在造谣惑众,为啥不把发布平台一起告了呢?

邓 玺

汽车时间 联合创始人

赢得了官司,输了啥?

本月初,中央网信办发布了《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明确网站平台应当及时发现并严格处置“自媒体“违规行为。一时间部分车企仿佛听到了集结号,旗下的法务部集体上岗营业。

本月25日,长城汽车称已正式针对6个自媒体账号运营主体启动诉讼程序,鉴于6个账号均存在涉嫌严重侵权行为,分别索赔 200-500万元,共计2500万元。无独有偶,就在前一天的24日,比亚迪法务部也发布了对“龙猪-集车”自媒体的诉讼,要求其删除相关侵权言论、公开道歉并赔偿 500 万元人民币。

不仅长城和比亚迪,面对某些自媒体的恶意诋毁开始诉诸法律。特斯拉、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蔚来等车企也纷纷注册各大社交平台的法务部账号,要求自媒体赔礼道歉或赔偿。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自主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更愿意通过法律来解决所谓的自媒体“网爆”,反观国际汽车品牌和合资汽车品牌,却少有类似的事件发生,更愿意承受合理的批判。我想没有任何一个汽车品牌的用户,是因为该车企的法务部门业务能力出众,才去选择该品牌的产品。车企在维权时候,千万不要赢得了官司,输了品牌和口碑。

李晓非

汽车华尔街 总编辑

车企法务部,商誉双刃剑!

最近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最火爆的汽车资讯跟车似乎没啥关系,全是各个车企法务部大展神威的消息,从某想汽车状告同名的汽车贴膜店,到某迪汽车和某城汽车起诉一些网络自媒体,让整个汽车行业的舆论环境都快超越娱乐行业,向着全民八卦的方向前进。

在我看来,车企法务部门行使自身的正当权利无可厚非,毕竟网络上的一些自媒体乱象以及网络水军肆虐的情形并不少见,给很多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信息干扰。车企法务部合理合法维护自身权益,打击网络水军的行为值得赞赏。

不过对于某想汽车状告汽车贴膜店这件事,着实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因为目前案件已经在司法程序当中,所以我们也不能妄加揣测究竟是谁是谁非,但我想说的是,这种事情如果是真的涉及到汽车贴膜店冒充某想汽车官方合作机构,那确实值得去为一些被骗的某想车主伸张正义。但如果不是这么回事,那么某想汽车法务部,也确实做了比较败人品的举动,恐怕会对某想汽车的商誉造成不小的影响。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