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王传福用20年解答了一道证明题

2023年08月11日 13:11:04
分享到:
来源:电驹

在昨日的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整车下线活动上,王传福数次哽咽的讲述了比亚迪创立至今20年的辛酸故事,让人一度破防。

“比亚迪要做一道证明题,比亚迪可以,新能源可以,中国汽车可以。”在活动现场,王传福哽咽的说出了这句话。

他表示,当初没人相信新能源汽车能成功,没人相信比亚迪能成功,可如今比亚迪成功了,成为全球首个达成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车企。

是的,现在的比亚迪,不仅中国销量最高的汽车品牌,也是全球销量最好的车企之一。可当我们回首比亚迪的发展史,一路走来确实太不容易了。

“穷小子”的开局

细数中国最顶尖的企业家,他们的人生似乎都有一个苦难的开始。从小家境贫寒、父母双亡的王传福也是如此。在困境中成长,不断奋斗、打拼,最后逆袭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企业之一。

而王传福所创立的比亚迪,又何尝不是一个从“穷小子”逆袭成为全球第一的奋斗史。

2003年,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并宣布进军新能源车领域,巧合的是,这一年特斯拉也宣布成立。

与其他车企不同,以手机电池业务起家的王传福在造车初期就表示,电动汽车是比亚迪的终极目标。

然而,当比亚迪立下这一flag之后,却并不被市场和投资者看好。“一个做电池的,怎么敢做汽车?”

在活动现场,王传福分享了比亚迪刚创立时候的故事:“2003 年,我们带着新能源的梦想进入汽车行业。各种质疑和嘲笑扑面而来。在进入汽车行业的第一天,比亚迪的股价就跌了 20%,资本市场给我们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

“20年前造新能源车,有人看不懂、有人看不上、有人看不起。”王传福坦言20年前造电动车被很多人质疑。但是,外界的质疑并没有打乱王传福造新能源车的决心。

在2006年北京车展,F3e问世,比亚迪的新能源之路正式拉开帷幕。但在中国乘用车市场都尚不成熟的大环境下,F3e注定是一款超前产品,逃不脱项目终止的宿命。

可是,比亚迪并没有放弃。王传福在当时也清楚的认识到,现在搞纯电动车的确为时尚早,不管市场的接受程度,还是彼时的基础设施条件都并不支持电动车的发展。

而在同一时期,丰田THS混动技术却如日中天的,不用充电的混动车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

于是,在2008年,比亚迪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的插电式的混合动力车F3DM,搭载了全球首创的DM混动技术,也是双电机架。

或许因为是第一代技术在成熟度、可靠性、以及成本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所以第一代产品虽然帮助比亚迪赚够了声量,但是却叫好不叫座。

再加上当时以丰田、本田油电混动为代表的产品技术横扫市场,比亚迪新能源的第一炮并没有打响。此时,比亚迪的插电混动路线也开始遭受质疑。

“那时候很多车企陆续放弃了插电混动的研发,我们内部也有好多人提出来,要不就放弃,但我还是拍板要继续做插混路线,必须咬牙坚持下去,即使做错了,我也认。可以说,所有可行的路线我们都试了一遍。”

比亚迪的新能源之路非常的坎坷,用王传福的话来说,2018年比亚迪DM技术发展到第三代的时候,真的差点就走不下去了。因为当时中国新能源车这个市场插电混动的份额很小,技术本身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突破,也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事实上,对于当时的比亚迪而言,不只是插电混动技术受阻,比亚迪坚持的磷酸铁锂电池路线在当时也不被行业认可。

虽然磷酸铁锂电安全,但由于当时磷酸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上并没有中大突破,续航里程少得可怜,加之充电效率慢,充电桩少,比亚迪推出的纯电车型e6在当时同样不理想。

从销量就就可以看出,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走的有多么艰难。以2019年为例,比亚迪全年总销量为46万辆左右,其中宋Pro一款车型销量就超过25万辆。虽然宋Pro彼时也有DM和EV版本,但接近17万元的起售价格注定,8.98万元起售的燃油版才是绝对主力。

事实上,2019年也是比亚迪的至暗时刻,连续十年的销量不振,技术投入没有产出。王传福说:“当时的比亚迪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活下去。”说到这,王传福再次哽咽。

或许是从小是在困境中生长,当面对难关时,王传福并没有被打败,依旧带领着比亚迪咬紧牙关,迎难而上。正如他所说,“所有人都在质疑,比亚迪做电动汽车,到底行不行。迎着这些质疑和嘲笑,我们没有放弃,坚定地走这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

面对质疑,王传福憋着一口气,他说比亚迪要做一道证明题,证明什么呢?证明比亚迪可以!新能源可以!中国汽车可以!

可靠什么证明?王传福说:核心在研发、在技术。

用技术逆天改命

当比亚迪内部都有人主张放弃混动技术的研发时,王传福认为混动技术是未来市场需求。他不仅拍板决定要继续研发混动技术,而且还要加大投入。

比亚迪于2013年推出搭载第二代DM混动技术的秦,2018年推出搭载第三代DM混动技术的全新一代唐。在三代技术的积累下,2021年比亚迪在此前基础上推出了混动技术巅峰之作DM-i。

DM-i超级混动架构做到了动力系统及控制系统100%自主研发,并且在纯电续航、动力性能、亏电油耗等方面做到了更好的平衡。更重要的是在价格上,如今DM-i车型基本上做到“油电同价”,一己之力把插电混动重新拉回发展正规。

当所有人不看好磷酸铁锂电池,认为主流是三元锂电池时候,靠电池起家的王传福同样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更安全、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一定会被更多人接受。

于是,同样是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在技术不断迭代升级下,比亚迪推出了自己技术电池里的另一条“大鱼”——刀片电池。

刀片电池的高安全、高寿命、低成本等优势,解决了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相互制约的行业难题,成为业内领先的动力电池解决方案。同时,也成功带火了磷酸铁锂电,其现在的市场份额已经可以与三元锂电池分庭抗礼。

根据新能源乘用车终端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以38.1%的市场份额位列PACK装机量榜单第一,超过了宁德时代和特斯拉。

可以看到,对于技术,王传福有超越行业的前瞻目光。

在今年2月份,比亚迪推出了惊艳的易四方技术平台。可根据业内爆料,早在2004年的时候,王传福就已经提出了易四方的技术概念。当时,比亚迪在发布的ET概念车中首次亮相了轮边电机技术,即通过四个电机来独立控制四个轮的扭矩。

不过,在20年前听王传福讲这一技术的时候,新能源汽车行业刚起步,产业配套不成熟,量产四电机技术需要高性能电池、大功率集成电机、高效电控,以及精准的软件控制能力,所以很多人认为这一技术并不现实。

可20年过去,如今再看易四方技术,当时在场的人无不佩服王传福的高瞻远瞩。

“做一件底层正确的事,一直做,坚持做。”在王传福看来,既然看准了技术方向,就要不计成本的投入。引用发布会上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要“早投入、敢投入、咬牙投入”。

根据比亚迪财报显示,比亚迪2022年的研发费用高达202.23亿元,研发投入居于中国新能源车企前列。梳理发现,造车至今比亚迪一直保持高研发投入,有11年的研发投入超过净利润,更有甚者在2018年至2021年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是净利润的三到四倍。

“20 年以来,我们的研发团队也从成立之初的二三十人,增长了两千多倍。今年,又有 3 万多的应届大学生加入比亚迪,其中 81%的人从事研发工作。”

王传福自豪的表示,如今比亚迪技术研发团队现在已经超过 9 万人,拥有 11 大研究院。现在平均每个工作日,比亚迪会递交 19 项专利申请,获得 15 项专利授权。这为我们的技术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王传福看来,技术研发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新长征,要保证技术研发,就必须要不断进行高研发投入。正是坚持超前的过度研发,比亚迪目前手中握有4万件的技术专利。

多年来的技术投入,也在不断转化为销量反哺企业。如今,比亚迪不仅坐上新能源车全球销冠的宝座,更成为全球首个达成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车企。而这个成绩距离上次第300万辆下线时间仅仅过去9个月,中间便相差了两百万辆,平均每天下线7407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

王传福说:曾经,比亚迪也怕等不到“春天”,也经历过不被认可的至暗时刻。但好在,这一坚持比亚迪挺了过来。

比亚迪的大格局

在这次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活动上,有两个点感动很多人。

首先,这次活动外场设置了一个大型车阵,包括比亚迪汉EV,蔚来ES8,小鹏G6,东风岚图追光,理想L9,吉利极氪X等车型。并且喊出了“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口号。

比亚迪把C位给到了一汽和东风,自家比亚迪汉EV和海豹DM-i却放在了最低的位置。虽然今天是比亚迪的主场,虽然销量上比亚迪遥遥领先,但是比亚迪的态度很谦虚。很多人点赞:比亚迪这波格局大了。

其次,在发布会现场,比亚迪几乎致敬了国内主流的中国汽车品牌,包括奇瑞、长安、广汽等等,其中也包括长城。看到这,又有很多人被比亚迪的格局征服了。

正是因为一路走来,比亚迪太不容易,所以能够深刻理解同行们的艰辛,中国汽车品牌追赶之路的不易。

“很多中国品牌都和比亚迪一样,也有过不被认可,不被看好的经历。”王传福表示,我们的产品不被认可,技术不被认可,服务不被认可,许多中国品牌命悬一线。所有的这些不被认可的至暗时刻,我们都共同经历过。

“庆幸的是,我们终于迎来了春天。”王传福认为,与燃油车时代不同,新能源汽车改变了中国汽车市场格局,给了中国汽车一个换道超车的可能,中国品牌开始成为主角。

正如王传福所说,新能源为中国汽车提供了全新的“加速度”。从第一辆新能源汽车到第 1000 万辆,我们用了 14 年。从第 1000 万辆到第 2000 万辆,只用了不到一年半。

王传福表示,新能源的加速变革,正推动中国汽车从追赶走向超越,改写“大而不强”的历史。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在产业规模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全球第一,全球有超过 60%的新能源汽车由中国生产销售;在核心技术及产业链上,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占全球的 70%,全球有超63%的动力电池由中国供应。

同时,新能源发展趋势又是不可逆的。从 2005 年到 201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用了 10 年,渗透率才突破 1%。从 2016 年到 2019 年,3 年多时间,渗透率提升到了 5%。而从 2020 年起,中国新能源渗透率连续两年,实现了翻倍增长。到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渗透率已经到了 32.4%。

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王传福预计,2025 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增长到 60%以上。在新能源汽车的变革浪潮中,中国品牌大有可为。

“中国品牌市场份额首次突破 50%,这是一次关键性的跨越。”王传福说到,中国品牌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创造了过去十几年都无法实现的奇迹。在新能源与中国品牌崛起的“双轮驱动”下,预计三年内,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将提升到 70%,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也意味着,20%的份额增加,400 万辆的市场增量属于所有的中国品牌!

不只是国内开花,在海外市场,中国在去年更是以 340 万辆的汽车出口,首次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而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 214 万辆,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对此,王传福表示,中国品牌正在以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在国际上获得认可。而以上汽、奇瑞、长安、长城、吉利、比亚迪等中国品牌,在出海过程中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向世界递出了中国制造的闪亮名片。

不过,在王传福看来,中国品牌的目标远不只是追求高销量,而是要打造出真正的“世界品牌”。

他说,纵观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我们发现,每个汽车强国都有属于自己的世界级品牌。美国有通用、福特、特斯拉;德国有大众、奔驰、宝马;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也有自己的世界级品牌。而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世界级汽车品牌。

过去,中国汽车一直在苦苦追赶,可在这么庞大的汽车市场,却没有一个中国自己的世界级品牌。但现阶段,王传福认为,中国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强国,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和完备的产业链,汽车产业不再被“卡脖子”。

“客观上,我们有创造世界级品牌的基础和实力。而主观上, 我们也有打造世界级汽车品牌的情感需求。”正如王传福说的那样,属于中国汽车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汽车必将诞生一批世界级品牌,我们都有机会成为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