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维权是一件成本非常高的事情。因此我们经常能看到中国消费者通过各种“非正常”的方式维权。比如说在车展上维权,拉横幅维权,还有砸车维权。
汽车作为工业产品,永远不可能是100%的良品率,哪怕万分之一的概率,也会有消费者买到问题车辆。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维权的制度和维权的通道!
近日网上就有这样的一则新闻,是河北的一位车主,刚买的车一年半维修13次,换了10次配件仍然出故障,找4s店也没有说法。最后一次维修是在2023年8月份,4S店承诺给他换新车,但要求额外支付10万元。车主一气之下,拿出锤子就把车砸了。
此事在网上迅速引起发酵,因为车主购买的是一款豪华品牌汽车,价格已经达到30万左右。后来品牌方与车主达成和解,双方都满意和解结果。但具体和解方式并没有公开。
【砸车维权,助长不正之风!】
虽然事情已经得到了解决,但这件事背后用户维权难的情况其实没有根治。甚至还起到了不好的示范效果。因为广大网友都看到了车主的做法,就是砸车维权,发网上能就和解。这会让更多的车主今后会选择类似的维权方式。与其与厂商和4S店磨磨唧唧,还不如直接把车砸了。
【维权制度建设,还需要完善】
因此砸车维权,治标不治本。更好的方式是从制度上,解决用户维权困难的情况。我认为,首当其冲的,就是汽车品牌应该建立一套方便用户沟通的维权制度。
首先,建立线上沟通平台,让用户可以绕开4S店,与厂商直接进行沟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沟通效率,也避免了4S店从中作梗。
第二,成立用户基金,先赔付后问责。汽车作为工业产品,不可能是100%的良品率。即使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也会有车主买到有问题的车。因此像这起事件中,车主1年内维修13次的情况,属于非常低的概率。所以即使厂商进行换车,也不会有太大损失。所以汽车品牌完全可以成立用户基金,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只要查明是质量问题,先赔付,后追责。
【对用户退换车不能完全按照三包法!】
国家的法律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在保障企业的权益。因此《三包法》中只规定了动力总成等核心零部件故障,才可以退换车。但是当下新能源时代,和智能汽车时代到来之后,车辆功能的集成度更高了。一个中控屏就可以控制几乎所有功能,甚至有些车辆,车机系统故障的话,就已经严重影响驾驶安全性了。所以如果只按照《三包法》对用户进行退换车的话,已经不符合当下时代潮流了。所以汽车品牌也不能完全按照法律来处理用户维权。否则今后砸车维权只会越来越多。
汽车品牌应该更早的意识到用户的痛点,难点。解决用户问题。因为过去消费者买的是代步工具,现在消费者买的是用户体验。售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所以汽车品牌要从制度上解决用户问题,而不是助长砸车维权的歪风邪气!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