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船长”苏伟铭

2023年09月26日 07:13:01
分享到:
来源:汽车预言家

文|赵嘉琪

编辑郭 岩

当外界还在感叹他一手建立起的体系生命力时,他早已丢下盛名走向汽车的未来。更为神奇的是,几乎所有人都相信,他不会输。

在外界看来,雷诺中国CEO苏伟铭始终是一个“船长”的角色,运筹帷幄,掌舵全局。但往往忽略了在“船长”的背立面,其实是一个航海家追逐未知、不惧风浪的冒险底色。

不同于一般职业经理人的“反复横跳”,苏伟铭的职业生涯主要分为三段:1995年加入戴姆勒-奔驰公司,正式进入汽车行业;2005年进入大众汽车,一路晋升为大众集团中级别最高的华人;2021年,卸任大众高管,出任雷诺中国CEO。

相同的是,它们中的每一段都足够波澜壮阔;但不同的是,相比于在奔驰和大众时期的“确定性”,苏伟铭加入雷诺的举动更像是一场基于个人选择、自由意志的冒险。相比于固守已有的成就和基业,他的个性更加倾向于开拓和进攻,去寻找新的宝藏,并籍此来证明自己对行业未来趋势的把握和判断。

其实这并不难以理解。对于苏伟铭这一层次的人来说,人生早已抽象为一场又一场的豪赌。赢了,是新的阶段;输了,也可以承受。但如果不去做,永远也不知道结果和终点会如何呈现。更何况,从过往的履历来看,苏伟铭好像还没有失败过。

因为在他看来,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作注”,而是在判断清楚方向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策。正如某头部电池制造公司掌门人所说:“光拼是不够的,那是体力活,赌才是脑力活。”看似在冒险,其实苏伟铭在做的,是一件又一件概率确定的事情。

作为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精准把握风浪、引导航程的“船长”,苏伟铭比任何人都清楚雷诺的航向,以及接下来应该如何航行。

1

从“大船”到“小船”

进入雷诺之前,苏伟铭的职业光环其实已经相当耀眼。尤其是从初入大众,到成为大众集团管理架构中级别最高的“外籍人员”,苏伟铭在大众的十多年中,留下的“闪光点”不胜枚举。

比如,2007年,苏伟铭主导一汽-大众的架构改组,围绕着组织架构、渠道、服务、品牌四个层面进行改革,强调整体经营理念和体系能力,帮助彼时销售陷入颓势的一汽-大众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比如,苏伟铭看准B级车和SUV在中国的市场需求,踩准节点,强势引入大量适配车型,有效提升大众的在华销量。直到今天,大众依然吃着这一决策的“红利”。

再比如,强力推动大众逸驾智能和大众安徽的落地,建立起一整条完整的电动汽车研发、生产、销售链条,为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过头来看,正是一次又一次的雷厉风行、大刀阔斧,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大众“神话”,也使得苏伟铭的职业光环和“标签”愈加难以忽视。在苏伟铭任职期间,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年销量,从2006年的71万辆,跃升至2020年的385万辆,翻了五倍多。

相比之下,彼时苏伟铭的“新东家”雷诺却可以说是“内忧外困”。一方面,这家曾经的法系巨船,正处于深度重构其在华业务的漩涡当中;另一方面,在全球汽车市场当中,由于疫情、经济下行等影响,面临着销量重振的重任。

因此,来到雷诺中国,很多人认为苏伟铭是从一艘巨轮跳到了一艘在浩瀚汪洋大海里、经历风浪的小船,不仅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要捋顺、执行的事情也多得多。对于一个已经达到相当位置的汽车经理人来说,无异于是一种放弃过去推倒重来。当然,也更容易找到一条属于雷诺中国的独特航线。

苏伟铭想做什么?

事实上,作为汽车制造业的老牌品牌,大众集团本身具备着更为保守的企业文化,这是由其近百年的造车基因决定的。在企业上行期间,苏伟铭这种开拓、进攻的个性是宝贵的财富;但当进入平稳运行期间,却会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激进。这在此前不久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的“下课”中已经有所验证。

因此,从更私人的角度来看,雷诺是一个更适合苏伟铭发挥个人才智、验证市场认知的舞台,积极开放、拥抱未知的企业文化也与苏伟铭本身的特质更加契合。

苏伟铭希望在雷诺中国再造一个神话,完成一场如同郑和下西洋一般的远行,带领雷诺中国这艘小船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2

“造物主”还是“造物者”?

另一个层面在于,雷诺需要苏伟铭,比以往任何时候。这一方面源于苏伟铭在全球市场长达20余年的运营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则源自于苏伟铭深入骨髓的“造物主”的秉性。

如果仔细观察苏伟铭前二十年在做的事情,其实会发现,建体系、做流程是苏伟铭自始至终的长项。甚至苏伟铭自己也曾说过:“我主持销售公司,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设计一套流程和调整组织架构。”

相比于一般职业经理人,苏伟铭不仅仅擅长于从0到1的建构,更为关键的是,他对于整个品牌、架构,以及市场走势更为全面、清晰的认知和思考。这种“造物主”般的经验和视野是今天雷诺最看重的。

如今看来,雷诺的很多举动确实已经有了苏伟铭的影子。9月2日,苏伟铭在融中投资论坛中提出“在中国,为全球(in China, for global)”战略,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一理念可能只有苏伟铭能提出来。

不同于多数合资公司普遍的in China,for China在中国,为中国的简单、直给,借助更加灵活和战略,雷诺希望重塑和加强在中国的商业布局,利用在中国的资产和中国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系统,为中国及全球市场开发全新的移动出行解决方案。

在苏伟铭看来,“在全球新能源浪潮中,中国汽车已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规模化、体系化、代际化的换道先发优势。”

在苏伟铭大刀阔斧的“改革”下,上任以来,协同雷诺全球,在核心业务板块中添加了中国企业浓墨重彩的一笔 :

Ampere:首个从主机厂剥离诞生的、由中国供应链参与的纯电动汽车和软件公司;

Alpine:结合专属技术和独特的“轻资产模式”,打造一个高端、零排放的全球汽车品牌,预计到2030年,10亿欧元收益来自于中国;

Power:创建一家全球领先的内燃机和混合动力系统技术一级供应商,开发创新且低排放的燃油和混合动力汽车,每个品牌有其专门的组织和管理。

可以看到,这个拥有着多元文化管理经验、全球资源整合视野的明星汽车经理人,正在以超乎寻常的魄力和韧性带领雷诺中国走向新汽车的未来。

3

汽车应该向上走、向外走

9月2日,在融中投资论坛中,苏伟铭提出了在当前的世界汽车市场,两条离盈利更近、离赚钱更近的商业路径——要么在供给端做出差异化,向上走;要么在需求端找到新空间,向外走。这也是过去一两年来雷诺中国在做的事情。

在苏伟铭的判断中,随着汽车制造逻辑的变化,未来整个汽车的核心产业链在不断上移。除了常规的利润环节之外,上游的智能化软件、补能体系、甚至数据服务等都需要去做全新的布局。

换句话说,汽车早已不再只是“卖车”这么简单了,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转变。这个上游应当如何去改变?是苏伟铭和雷诺中国在思考、在推进的事。

以Ampere为例,通过中国汽车零部件设计制造公司敏实集团的参与,雷诺在法国成立了一家生产电池盒的合资公司,预计到2025年年产能达到30万套。通过向上游产业链的靠近,在某种程度上帮助雷诺分散风险,平衡产业链上游带来的过度波动。

再说第二条路,向外走,刀刃向外。在融中投资论坛中,苏伟铭还提出了“品牌出海本地化”金字塔模型——“如果品牌本地化是金字塔模型的顶端,那么支撑它的,是生产本地化、产品本地化、运营本地化。”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雷诺与吉利的合作,通过各自将内燃机业务分离并合并,雷诺与吉利成立了一家名为Horse的合资公司。今年7月,开始面向全球市场运营,共同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研发、制造和供应混合动力总成和高效的燃油动力总成。

此前,雷诺其实早与吉利在韩国CSK项目上开始合作,双方针对韩国市场进行合作研发,吉利提供CMA架构和技术作为未来混合动力车型的基础,雷诺集团则负责统筹车辆设计、制造、销售、售后等方面。

通过不同维度的本地化合作,雷诺为品牌出海提供了一桩又一桩实践范本。与此同时,这一系列的举措和布局也确确实实为雷诺带来了“丰收的果实”:今年上半年,雷诺集团的汽车业务总营收达到15亿欧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两倍。

今天的雷诺中国或许仍然有一些问题、有一些困惑,仍然在不断地探索和实验,去找到路。但对于苏伟铭而言,这些或许又都不是问题。

凭借着乘风破浪的勇气、“造物主”般的国际化、全局化视野,苏伟铭能够帮助雷诺回归到一个正确的、向上的轨道中去。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