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在华市场份额下滑、产能闲置风险加大 合资车企破局靠出口?

2023年09月26日 16:01:01
分享到:
来源:道哥说车

撰稿:麻建宇

审稿:侃二姐

编辑:萧萧

【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麻建宇】如果是放在十年前,甚至五年前,在华合资车企不断增加“反向出口”业务你会相信吗?答案大概是否定的,毕竟那个时候,它们的车在中国市场还有些不够卖。但近年来,却有越来越多的合资车企开始“反向出口”了。

9月25日,广汽本田宣布,旗下奥德赛车型正式整车反向出口日本市场销售,首批车型已装船发运,而这也是广汽本田首次向日本市场进行整车出口该车型。

值得关注的是,从近年来合资车企的动向来看,“中国质造,销往全球”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神龙汽车、悦达起亚东风本田上汽通用……在中国市场混的好的或者混的差的合资车企都有了出口业务的布局……

可,它们是合资车企啊!按照早期的说法,不是“哪里有市场就在哪里制造”吗?怎么世道变了?

合资车企出口成趋势 市场份额下滑之下的无奈之举?

在广汽本田之前,其实已经有很多合资车企在研究出口业务了。比如广汽本田的姊妹厂商——东风本田,于今年5月宣布新能源汽车正式出口欧洲,主要涉及两款车型,分别为CR-V(混动和插电式混动)和e:NS1(纯电动)。

而更早之前还有神龙汽车旗下的凡尔赛C5X、悦达起亚的焕驰、赛图斯和奕跑等等,而其他哪怕是在国内的热门合资品牌其实也有出口业务,且似乎切入这条赛道的合资车企越来越多。而个中原因,怕是与它们在中国市场份额的下滑有关。

十年前,在乘用车领域,合资品牌占据60以上市场份额,但近年来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合资品牌的份额已经明显下滑,2022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历史最高点的49.9%,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更是突破了50%。国内汽车市场的份额也从合资强变成了自主强。

甚至有悲观一些的观点认为,合资品牌的市场正在不断萎缩,未来市场份额可能跌破40%。不过,市场份额虽然下滑了,但合资品牌的产能实际上是根据以前的份额所规划的,所以大多数合资品牌都出现了或可能出现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的问题。

以广汽本田为例,广汽集团2022年年报显示,广汽本田目前拥有年.产能77万辆,2022年产能利用率达99.71%,基本没有闲置产能。但问题在于近十年来快速发展的广汽本田手里有“新能源车产能扩大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4.95亿元,预计2024年投产,预计产能达12万/年。

2023年前8个月,广汽本田产量39.47万辆,同比下滑23.69%,如果不改变销量下滑的问题,那么广汽本田2024年的89万辆产能,可能就会有一部分闲置。而面临这样困境的合资车企实际并不在少数,所以,出口成为了解决问题的一个方式。

破局之措 合资车企的新出路?

事实上,在市场份额下滑,新能源车型征战不利的背景下,近年来的合资品牌都在寻找破局的方法,而出口显然已经成为了它们乐意选择的方式之一,一方面可以提振销量,另一方面也让它们在华布局的产能免去被倒卖的下场。

而且从几个车企的出口销量来看,效果还不错。以悦达起亚为例,第二季度国内零售销量仅1.9万辆的起亚,今年8月,出口业绩就突破了1万辆,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今年1-8月,悦达起亚累计出口销量达到45549辆,同比增加83%。

显而易见,比起死磕在中国市场提振销量,出口不失为一个解决产能闲置、提升销量的优秀路径。无独有偶,福特在华的合资公司也是这么干的,今年5月,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表示福特在中国的战略将发生变化,其新战略的重点将是商用车业务、电动汽车和出口业务。其甚至举例称,以江铃福特为例,今后福特会将中国作为“出口中心”,向南美、澳洲和墨西哥等市场出口价格更低的电动车和商用车。

事实上,出口对于合资车企们还有另一个好处。一直以来,在中国汽车市场中,“特供车”都不是什么好词,一些合资车型的简配以及中外差距让国内消费者很是深恶痛绝,而在不断的竞争之下,一些合资车企甚至豪华车企开始意识到了“中国质造,销往全球”的说法,也就是“全球标准”,而这很大程度上打消了部分消费者对“特供车”的极端看法,对于一些合资车企在华获得好感度还是有所帮助的。

其实说来说去,如今的合资车企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下,生存压力变大了,如此才会变着法的想着“开源”,而凭借中国目前相对完善的供应链以及较低的生产成本出口,未必不是一个良策。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