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合作生产smart之后,奔驰又相中了吉利雷神电混?

2023年10月13日 15:17:03
分享到:
来源:钟叔驾道

近日,曝光的奔驰CLA级量产版车型路试谍照,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作为MMA架构下的首款车型,其计划2024年上半年发布,同年年底上市开售。

结合现场谍照来看,经典的轿跑风格造型得以保留,但更大的亮点在于动力系统上。据悉,奔驰将为CLA搭载两套动力总成系统,一套为纯电版,另外一套则是吉利雷神混合动力系统,也意味着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没错,作为传统豪华品牌汽车门面的奔驰,在“新四化”的趋势下,对于整车核心的动力系统方面,选择采购雷神电混动力系统也并非空穴来风。

自吉利在2019年以9.7%的股权占比成为戴姆勒最大的股东之后,吉利和奔驰早在2020年就敲定了关于新一代引擎的合作细节。作为奔驰的入门级车型,奔驰CLA目前由于是以进口模式在国内销售,高昂的售价下销量成绩不尽人意。

此举能否加快奔驰CLA国产的步伐?对整个中国汽车产业来说,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smart精灵#1开路,银河大卖

基于吉利是戴姆勒的股东关系,其实早在2019年,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便正式成立,由吉利控股集团和梅赛德斯-奔驰共同出资约54亿人民币打造。

到了2022年6月6日,smart品牌旗下全新车型smart精灵#1正式上市,其基于SEA浩瀚平台打造,国产后将交由国内吉利工厂进行生产。新车定位为一款纯电动小型SUV,由奔驰主导设计层面的工作,吉利则负责整车工程开发层面工作。

具体到销量,据smart官方数据显示,8月在华交付为3201辆新车,今年过去的8个月累计交付31033辆新车。以其17.90万-28.49万元的指导价和定位来看,这样的成绩是相当不错了。相比此前smart在国内的表现,销量有很大提升,为双方进一步深度合作打下扎实基础。

纯电之外,奔驰为什么还相中吉利的雷神电混?我们不妨来看下专注混动的银河L系列近期的市场表现。

据官方数据显示,吉利汽车9月销量170472辆,创历史新高。如果翻看吉利此前的销量水平,9月的成绩不但创新高还超出2万辆,很大程度上得力于银河系列车型的强力支撑。

9月银河销量13080辆,其中,银河L7已经连续3个月实现月销破万。这背后,离不开新一代雷神电混8848动力系统的赋能,在短时间内已经获得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再结合市场发展趋势,乘联会9月数据显示,纯电动批发销量56.3万辆,同比增长11.2%;插电混动销量26.6万辆,同比增长58.7%。

不难看出,插电混动目前的体量虽然比不过纯电动,但它的增速已经说明,越来越多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插电混动产品。纯电+插电混动两条腿走路,抗风险能力和规模肯定是要比单一技术路线来得更稳、更快。

加上奔驰CLA此前是以进口方式销售,虽然是一辆紧凑型轿车,但起售价与作为中型轿车的奔驰C级仅仅相差了3万元,直接就打消了很多消费者的念想。

如果继续采用进口销售方式,或者使用奔驰自己的动力系统,全新奔驰CLA的价格并不会具备很大的吸引力。而采用雷神电混,在成本方面将会大大降低,更有利于把产品价格给打下去,增强竞争力。进一步补充细分产品矩阵实力,又能寻找新的增量。

与此同时,这也是打破了传统的合资方式,创造了外资车企与中国自主品牌之间的新模式,对于行业电动化转型有着积极影响。

强大供应链,卷出更低价

回望今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合资品牌风光不再。

9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67万辆,同比下降12%;9月豪华车零售27万辆,同比下降7%;自主品牌8月自主品牌零售107万辆,同比增长20%,国内零售份额为53.4%,同比增长6.4%。

可以看出,豪华品牌虽有着不错的品牌影响力和高价值感,但已经出现了下滑的态势。而主流合资品牌的日子并不好过,份额正在不断丢失,这样的势头会不会蔓延到传统豪华品牌身上,谁也不敢给出结论。

但从特斯拉、蔚来、理想和极氪等品牌的定位和产品定价来看,它们抢占的就是传统豪华品牌的市场份额。尤其是传统豪华品牌目前的销售构成当中,燃油车仍然是主要的基盘,新能源车的销量占比还是比较少的。

归根到底,进入电动时代,传统燃油厂商尤其是外资品牌,它们以往的产品体系和供应链体系等已经受到了很大冲击。崭新的玩法以及定价体系下,新能源产品对传统燃油产品实现了彻底的颠覆。

最明显的一点,同样是插电混动/纯电产品、相差无几的续航里程和动力输出,它们就是要比自主品牌产品贵上大几万块。这样的定价体系放在燃油时代是可行的,毕竟,外资品牌确实有着不可匹敌的技术壁垒。

但在电动时代,这样的规律不复存在,主导权反转到自主品牌手中。

目前,我国已经构建了涵盖电池、电机、电控、自动驾驶系统、智能座舱、整车及充电设施等在内的全球最完整、最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自主品牌新能源产品降本增效的重要原因。更低的售价,产品力还要更强,外资新能源产品怎么能与之匹敌?

以特斯拉为例,2019年年底特斯拉零部件本土采购率仅为40%左右,Model 3起售价接近30万。到了2023年,特斯拉上海工厂供应链本地化率已经超过95%,团队人员99.9%由中国人组成,Model 3起售价降至25.99万元。

如果特斯拉乐意,它还可以把产品价格拉得更低。都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产品非常卷,同级别车型价格那是一个比一个低。表面上拼的是价格,背后却是包含供应链在内等体系力乃至垂直整合能力的比拼。

外资品牌在中国的新能源之路该怎么走,其实特斯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打破传统的燃油产品定价体系和供应链体系,与时俱进地引导需求,善于利用中方、中国产业链的规模优势,进一步降低自身的产品售价。

曾经,吉利善于利用沃尔沃的品牌影响力和核心技术赋能,增强自身的产品实力。如今,羽翼丰满的吉利已经逐渐建立起自身的技术壁垒,甚至得到传统豪强奔驰的赏识。不知道沃尔沃知道之后,会不会眼红?(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删)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