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智能驾驶系统个人数据安全的隐忧:谁倒卖了我的个人数据,我就拉黑谁,个人数据被倒卖了,就是频繁接到骚扰电话的根源,怎么办?

2023年10月15日 03:12:02
分享到:
来源:汽车图片

在新能源汽车靓丽销售数据的背后,汽车智能化趋势越来越高,对数据的收集或采集都更加频密,并且是全方位的收集,汽车也搭载了越来越多的感知探头,无论外在的摄像,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扫描,还是内部卫星导航定位,语音监控,人脸识别,甚至重力感应和使用习惯都在收集范围之内,这只是其中一环。

另一边,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无缝连接,大大的方便了我们出行,使用体验也越来越好,但手机与车机同步数据交换,也增加个人私隐泄露的风险,可能有朋友会疑问,我手机里也没有啥东西啊,怎么会泄露呢?

我从两个方面来阐述:第一,汽车移动系统会记录行车轨迹,简单的说,车主一周的行程锚点基本就是家和工作点,按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基本就判断车主出上下班,应酬,还是接送孩子,沿路的线路及建筑又有车载视频及视频识别系统所记录,基本上得到这些数据就可以判断车主住哪里,工作在哪里,孩子在哪里上学,甚至能判断车主的工作单位,家庭成员的情况。

第二,车内的人脸识别,语音识别与实名注册的APP所绑定,加油停车都可以刷车牌或车内APP付款,个人付款信息想不暴露都不行,这些数据都可能被车厂或有心人收集,就可以判断车主的收入,消费习惯,因为使用越频密,数据的新鲜值或者说个人标签值就越高,重点是现有法律并没有明确清晰的界定这些个人信息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就我而言,不管是谁在我没有同意下,我都不希望别人知道,更别说使用了。

国内最早使用车内摄像头盖板的企业是比亚迪,在这方面做法值得借鉴,首先是物理隔绝,顾名思义在伸手就摸到的A柱上用一个简单的手动盖板,就有效的隔离了个人面部识别镜头,其次在系统软件内关闭相关功能,同时同步关闭云端数据收集,做到软件和硬件双重保险保护用户隐私,不能说很完美,但是已经非常好了,毕竟完全不透露任何个人信息,智能系统基本上就无法使用,就如为了私隐我改用现金,不用微信和支付宝,私隐保护了但就出门寸步难行,甚至在家也很难生活,太不方便了。

我觉得给车主知情权更重要,收集了什么信息,谁在使用?怎么使用? 让车主对自己的数据做到可知、可感、可控才是真,目前就我所测试的车机中,比亚迪为信息安全防护加持,手机APP和车机系统均显示了隐私声明和访问权限,并且提供了个人信息权益查询渠道,车主起码是知道享有的数据权,这套系统已获得R155(CSMS)、R156(SUMS)体系认证等安全认证,并通过了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在私隐保护方面比亚迪已经走在前面了。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