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对话卢放、苏坦:“我们一直在无人区行走”

2023年10月19日 06:50:02
分享到:
来源:帮宁工作室

作者 | 葛帮宁 龚宸芫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2023百度世界大会的重头戏是AI大模型。

10月17日上午,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用一个半小时,教大家使用AI原生应用,向外界展示经文心大模型重构后的百度搜索、地图、网盘、文库等产品。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颇具前瞻性的领军人物,李彦宏对该领域显然有着敏锐的判断力。他认为,这是一个以大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新时代,大模型改变了人工智能,也必将改变世界。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

“百度正在用AI原生思维,重构所有的产品、服务和工作流程。百度要做第一个把全部产品重做一遍的公司,不是融合,不是接入,是重做、重构。”李彦宏说。

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智能汽车业务部总经理苏坦已经很难记起,李彦宏第一次提及重构全部产品的具体时间点,但他能清晰感受到大模型给智能汽车业务线带来的影响力。

大模型如何重构智能汽车?在17日下午举行的百度世界大会分论坛上,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裁李震宇这样解释“重构”涵义——

其一,大语言模型上车后,人车交互方式从原有的命令式升级到对话式,推动人车关系升级为人和虚拟人的关系。

其二,Transformer和BEV等新技术创建了技术栈,加速纯视觉方案的成熟和普及。

极越就是一个典型。当天,这家新造车势力发布国内首个BEV+Transformer纯视觉高阶智驾技术方案,该方案已在上海城区道路实现领航辅助驾驶。极越CEO夏一平称,极越纯视觉方案端到端的训练正以周更速度快速迭代。

这正是百度Apollo城市NOA产品——Apollo City driving Max。

其三,这还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大模型将走向多模态。

李震宇认为,自动驾驶将超越当下系统,更聪明地处理复杂场景,实现更广泛的时空覆盖,塑造出完全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

▲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裁李震宇

奔赴大模型战场的,不止百度一家科技企业。

今年以来,AI大模型奔涌而至。随着毫末DriveGPT、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等陆续入局,百模大战拉开帷幕。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六届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预测,目前有近200个大模型,最后将淘汰190余个,剩下10个左右扮演重要角色。

尽管竞争可预见性地惨烈,但苏坦对文心大模型信心满满。他认为文心大模型有着竞争对手无法比拟和超越的重构优势。

在现场,李彦宏发布了文心大模型4.0。他表示,这是迄今为止最强大的文心大模型,实现了基础模型的全面升级,在理解、生成、逻辑和记忆能力上都有着显著提升,综合能力“与GPT-4相比毫不逊色”。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CEO卢放很早就开始关注ChatGPT,之后是文心一言。“百度正在开辟一条新赛道,(大模型)一旦上车,极可能成为颠覆性角色。”在他看来,大模型进入推理阶段后,可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幻化出更多可能性。

具体到智能座舱领域,智舱大模型从传统软件架构快速向对话理解混合模型、主动交互、智能推荐、舱内感知等演变,重构人车交互方式、用户场景,让交互更自然。

智舱大模型如何与车内场景深度融合?百度Apollo配备智舱开发工具链,车企可结合自身需求打造专属智舱原生应用。苏坦认为,智舱大模型是车企打造座舱体验的利器。

聚焦到智能驾驶领域,智能驾驶技术将迎来从基于规则,到基于自学习的算法范式变革,以此推动智驾功能成为消费者购车的关键因素。简而言之,此前消费者视智能驾驶为炫技功能,但今后将被纳入购车抉择之一。

这一点已在新岚图FREE上有所体现。该车搭载Apollo Highway driving Pro(高速NOA),今年8月底上市。9月,岚图交付量首次突破5000辆,同比增长99%。其中新岚图FREE行泊车智驾功能激活率达到83.74%,用户渗透率超过99%,高速NOA总里程达33万公里。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CEO卢放和新岚图FREE

若激活率得以保持或者持续上升会怎样?苏坦的答案是,智驾行业的游戏规则甚至商业模式都将被改写。百度研发团队在分析数据时发现,驾车途中即使只有5分钟路程能使用高速NOA,用户也会选择开启模式。这意味着,用户对智驾功能的喜爱和信赖,并且将其当作一个真心愿意付费的产品。

卢放坦言,百度Apollo赋予新岚图FREE更强的智能化。“原来用户认为岚图好开安全,好开是操控性,安全指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性。百度Apollo升级后,好开和安全的内涵发生变化……百度Apollo给用户带来了新认知。”他说。

百度和岚图合作,为行业提供了一种新范式。这一点很好理解,通过合作双方长板互相补强——岚图提供过硬的产品、百度Apollo提供过硬的智驾技术,两者在收获口碑和销量的同时,各自学到可反哺企业的跨领域经验。

“我们之间的合作,其实是跑起来的双擎。”苏坦多次评价道,“科技公司+车企”同样能得到大于2的答案。

这个市场卷得不能再卷,各车企都在寻求降本措施的当下更具战略意义。对于成本,双方坦承,他们并非博弈关系,而是目标高度一致。

百度Apollo采用技术突破或创新方式来降低成本,这与通过供应链降本的传统方式迥异。帮宁工作室通过访谈得知,在部分领域,技术降本可带来80%的收益,而供应链降本收益只能做到20%。当然,其前提是,只有那些拥有更大技术优势,具有前瞻性思维的企业,才有能力实现技术降本。

新汽车时代,汽车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卢放表示,这种背景下,车企和科技企业的合作心态也要改变,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达到双赢。

这也是业界一直强调的观点。今年以来,包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电动汽车百人会在内的多家行业机构提出,支持跨界力量全面参与汽车智能化的建议,表示“智能化时代要跳出汽车(圈层)发展汽车(产业)”。

百度Apollo是坚定不移的践行者。目前,百度智能座舱方案已在凯迪拉克、别克、吉利银河等品牌上量产搭载。百度智驾方案也与岚图、极越等车企达成合作。2023年年底前,将有近十款搭载百度Apollo高级智能驾驶方案的车型量产落地。

这只是开始。在大模型推动下,百度Apollo将与车企合作推出舱驾融合的智能汽车。该产品搭载的单颗芯片,能同时释放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功能,不仅缩短开发周期,还能降低整车成本。

如李彦宏预见的那样,未来,所有的应用都将基于大模型来开发,每个行业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大模型。“大模型将深度融合到实体经济当中去,赋能千行百业,助力中国经济开创下一个黄金30年。”以百度为代表的科技企业,联手车企重塑智能汽车的同时,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品牌向上。

苏坦亲眼见证百度Apollo从0起步,行至被大模型重构的环节。对此,他有着较为深刻的感悟:“做智能驾驶就像攀登珠峰,这个过程很艰苦,特别像穿越戈壁的感觉,从一片蛮荒到戈壁,开始有草木、有灌木,挺令人期待。”

2023年10月17日下午18时许,百度世界大会分论坛结束后,苏坦和卢放在北京首钢园接受帮宁工作室访谈。以下为访谈节录,有删节。

岚图和百度相互学到了什么

GBN:我们先从合作开始,百度和岚图汽车什么时候确定合作?为什么是彼此?合作过程中有没有印象深刻的故事?

卢放:2021年广州车展合作意向就非常明确,去年2月项目启动,4月15日双方战略签约,5月进入工作。

起初岚图想拿出一款车做自动驾驶尝试,完全靠自己也能做,但可能面临较大困难,而且会过于封闭,于是决定和头部企业合作,这样还能了解行业动态。我们也找过其他头部企业,但百度方案更适合岚图汽车。这跟百度基因有关,百度相对更开放,双方更容易达成一致目标,这是合作的重要基础。

就技术而言,中国自动驾驶领域很多人才都来自百度。百度是最早从事自动驾驶的科技公司,在全球都是最早的那批人,具有非常强的人工智能经验。既然要合作,那就找高手合作。决策很快,目标是今年6月出成果。结果如大家所见,目前反响还不错。

合作过程中,岚图和百度相互学到了什么?

卢放:我们从百度身上学到很多,百度也从岚图身上学到很多。百度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岚图是一家实业公司。我们从事传统整车制造,他们出方案出软件,但不会做硬件,也没有给汽车当供应商的经验。

后来我明白了,他们不是供应商,而是战略合作。合作对双方都有一定影响,互联网跟汽车基因不一样,思考的出发点不一样,内部流程也不一样。百度研究过很多先进新技术,怎么实物上落地是一个课题。idea很好,软件也不错,做一两辆车可以,但要学习批量生产和工业化能力。

所以,合作过程挺有意思,双方深度了解绑定。百度跟我们合作后,有利于切入其他汽车企业,我们也能获得一些经验,有利于跟其他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

苏坦:通过合作,我们进入汽车行业。但在选择岚图前,我们就想到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一个好的智能驾驶软件能不能真正变成一个好商品。新岚图FREE上市后,用户反馈不错,并不只是智能驾驶好,汽车本身素质极其重要。

第一,岚图来自东风,产品品质让我们非常有信心。

第二,我们看好岚图品牌。新岚图FREE上市后,岚图销量明显上扬,9月达到5000多辆。今天再来看,我们的选择没有任何问题。

第三,对于双方合作,卢总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他不积极推动,合作就无法落地。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公司和汽车公司合作,中间缺少人和因素,这事很可能就干不成。

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你对还是我对,你往前一步还是我往前一步,有人和因素在其中,大家愿意换位思考。否则每天条款对条款、规章对规章、制度对制度、针尖对麦芒,很多事情都干不成。

人和是我们特别看重的一个点。这个项目时间不是很长,但强度很高。项目完成后,两个团队建立了深厚友谊。所以,人和因素对成功很重要。

项目团队有多少人?岚图投入多少人,百度投入多少人?

卢放:双方团队规模都超过100人。自动驾驶听起来简单,就4个字,其背后是大量的人力物力,比我们想象更耗费人力。

苏坦:它工序很多,真不是插个小软件就可行,从传感器标定到模型训练,再到参数设定等很多,确实比其他汽车零部件复杂。

做汽车产品开发时,很多核心供应商前期就会参与其中,自动驾驶是不是也这样?

卢放:自动驾驶是大规模协调。合作过程包括产品的联合定义、联合开发、联合定制,以及后面的联合运营等。

苏坦:智驾并不适用传统汽车零件开发逻辑,因为行业太卷。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按照传统开发流程,一代技术从原型验证到开发出来,最快也得6~12个月,这是实力较强的科技公司才能做到速度。量产上车,最快要12个月,这就是24个月。再导上车,又是12个月,这就是36个月。按照现在智能汽车迭代速度,别说36个月上车,一代算法的生命周期都到头了。

岚图有经过实验室沉淀的原型系统,并且经过我们内部的质量阀,我们再结合车型开发新功能。所以,这是一个功能联合开发、联合共创、产研结合的过程,双方团队都学到很多。

成本方面,百度和岚图不是博弈关系

GBN:卢总在演讲中提到几个数字,新岚图FREE交付一个月来,行泊车智驾功能激活率为83.74%,用户渗透率达到99.06%,NOA总里程达33万多公里。这组数字符合预期吗?

苏坦:这个数据证明,用户购车后愿意为智驾功能支付费用。短短一个月时间,用户激活率达到83%,把时间拉长可能数据会更高。如果这个数据能持续保持,整个智驾行业的游戏规则都会发生改变,这将是一个全新商业模式的开启。

这相当于用户没有把它当作成本,而是当作一个真心愿意付费的产品。还有渗透率,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发现用户喜欢智能辅助驾驶,它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配置。

卢放:苏总提到商业模式变化,我们很认同。中国的老百姓没有为某款软件功能付费的习惯。不仅是岚图,很多走到新能源智能化阶段的车企,只有把这件事情打通后,智能驾驶才能真正落地。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很多人在使用这项功能时,都有些小心翼翼,但用过之后,上车就会把这项功能打开。智能化最重要的功能是为了更安全地驾驶,一旦习惯这个功能,信任这辆汽车后,就会不断使用。无论是消费行为变化,还是人和车信任关系变化,这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智能驾驶一旦通过心理或者习惯关卡后,就有可能快速普及。对企业而言,要把成本关、体验关做得更好,具体到我们和百度,就是持续迭代优化的问题。

原来用户认为岚图好开安全,好开是操控性,安全指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性。百度Apollo升级后,好开涵盖更轻松的驾驶,安全涵盖他们信任这辆车。好开和安全的内涵发生变化,用户和车之间的感觉也在变化。百度Apollo给大家带来了新认知。

成本方面能透露吗?

卢放:不太方便透露。

规模和量起来后,就更具竞争力。

卢放:我在内部给研发团队下过一个指标,智能驾驶辅助功能要普及,就一定要过成本关。为此,我们要做几件事情:其一,降成本;其二,优化算法,占用更少资源,达到更高效率。这是我们和百度未来要联合攻关的项目。

内部讨论这套系统是标配还是选配时,我更倾向于标配,所有车型都匹配。但全标配的话,一是成本接受不了,二是如果用户买后不用,那也是一个大问题。

这就涉及到运营客户的能力。让用户购买后快速开通,是一个ToC问题,岚图要实现从ToB到ToC的转变。坦率讲,这方面我们不如互联网科技企业。最理想状态就是全系标配,用户要么买断式地开通,要么订阅式地开通,这是未来商业模式设计的一个点。

苏坦:我补充下成本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百度和岚图不是博弈关系,而是目标高度一致。

传统汽车零部件提到成本下降,最有效手段就是规模。但在智能驾驶这种高技术附加值上,技术创新带来的比例——技术降本、设计降本带来的比例,远高于供应链降本。在一些领域,这个比例可以达到80%:20%,即技术降本带来80%的收益,供应链降本带来20%的收益。

我们也在积极做工作。Apollo efficient BEV为何不用大模型?我们希望在中算力平台下,用一个算力不那么大,但成本更低的芯片实现更强的功能,这是非常有效的降本手段。

传感器也一样。现在的自动驾驶传感器,往往有11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雷达,以后还需要这么多吗?有些摄像头800万像素,能否替换为500万像素摄像头?当技术达到一定程度,汽车综合成本下降,主机厂也会将其标配到更多车型上。

百度和岚图这种合作模式,给汽车行业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苏坦:先谈谈我在汽车行业看到的一个难题。某种意义上,OEM当家人真难做,因为没有哪个行业与中国智能汽车所处赛道一样,任何一个热点技术出来,都必须跟进、了解、掌握,比如大模型甫一出来,汽车公司纷纷跟进,可谓挑战极大、成本极高,而且竞争很激烈。

百度和岚图在合作中跑通了一种模式,也就是长板相互补强的过程。消费者最终想要的东西,如卢总所讲,提供一个好开安全的产品,而且要用最快时间把它带给消费者。我们和岚图的合作,某种意义上就是跑起来的双擎。

通过合作,百度一方面把最新科技以最快速度带给终端消费者,一方面继续迭代技术。这个双飞轮跑起来后,最终受益者是消费者。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成为岚图用户,就会在行业里形成一种新范式。

卢放:汽车从电动化走向智能化,产品形态发生变化,意味着它与外面的合作方式也要发生变化。因此,汽车行业要重新打开一次,以更开放的心态去跟百度这类科技公司深度合作。而且,双方都要理解对方的合作规则。

重新审视智驾,换个视角去看

GBN:回到今天的主题,大模型重构智能汽车。为什么是重构?重构体现在哪些方面?

苏坦:重构是我们内部非常强调的一个词。在2023中关村论坛(5月26日)上,Robin(李彦宏)讲了一句大白话:百度要做第一个把全部产品重做一遍的公司。但做起来后才发现,这确实是从底层逻辑开始的迭代,因为整个开发的基础范式变了。

Apollo Highway driving Pro升级为Apollo City driving后,传感器、域控制器没什么变化,但算力更高,成本更低。软件升级到城市通勤,是一次重构。感知升级到Apollo efficient BEV Model,把智驾能力、人机交互推到一个新高度,这是重构带来的变化。新的时代篇章开启了。

刚才提到要把全部产品重做一遍,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没有具体时间点?

苏坦:相关工作早已启动,因为需要大量技术积累。首先是思路上的变化,到底是对过去产品小修小补,还是基于新一代技术进行底层重构?工作什么时候做,不是最重要的逻辑,而是敢不敢用新方法把已有功能再做一遍。

卢放:今天上午李彦宏讲到理解、生成、逻辑、记忆很有意义,虽然还不是人脑思考,但比原来更近一步,我认为重构有可能,因为方式跟以前不一样。下午分论坛提到逻辑、生成、推理、记忆,一旦进入到推理,就能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幻化出更多可能性。

我从4月开始关注ChatGPT,因此对文心一言也有些理解。大语言模型也好,接下来的大视觉模型也罢,大模型如能真正用到车上,可能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苏坦:以生成式大模型为核心,无论是覆盖手机端,还是车机端,今天能真正做出来。实话实说,当初卢总提出,大模型要结合岚图内部体系、外部体系、客户体系、客服体系、手机车机体系时,我理解还不到位,当时觉得有些科幻。反而是岚图对应用理解很到位。

有不少专家表示,2025年智能汽车将迎来拐点。届时智能汽车会变成什么样子?

苏坦:首先,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又向前迭代一代,中央化计算比现在的普及度更高。2025年、2026年前后,高度集中化的计算平台已经在整车电子架构上出现。

同时,大模型跨越舱驾广泛应用。其形态有可能跨越舱驾域,形成统一大模型,既能服务车内用户,又能理解外部驾驶环境。基于大模型属性,它对广泛的复杂的交通场景处理得更好,在中国城市道路上广泛进行点到点的智能驾驶完全可预期。

更重要的是,大模型跟现在不一样。因为记忆属性,大模型的用户属性非常强。某种意义上,现在所有车内软件是一个公共软件,用户属性很弱。但到大模型时代,其用户属性会很强,它可以根据用户习惯形成行为模式。到那时,人和车的关系类似于人和虚拟人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它的能力、智慧水平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虚拟人对用户理解力很强。这项技术上去后,用户和品牌之间的黏度会空前地好,因为建立了情感连接,切换成本非常高。这台(辆)车知道我的驾驶习惯,什么时候喜欢开快车,什么时候喜欢开慢车,这些数据持续累积,通过模型化手段沉淀,就会带来很不一样的人车关系。

卢放:自动驾驶可能会快速普及。一方面,这是大家都关注的热点,一旦形成热点,就会刺激它快速普及。另一方面,至少从岚图端看,用户开始逐渐信任自动驾驶。低成本、规模化的能力,而且能持续增长和迭代,不断学习进化,我判断这种情况很可能在2025年或者2026年出现。

以这个时间点为界,从现在开始,我们对自动驾驶的判断就要作些变化。我非常赞同苏总的观点,它不是传统装备概念,装上后按照要求做一些适当调整。它一定会与用户产生更强的关系,它要学习,要进化,要适应用户。所以,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动驾驶,要换个视角去看。

上半场、下半场并非终局

GBN:行业有种观点,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竞争焦点。在下半场竞争中,文心大模型将扮演什么角色?

苏坦:这(种观点)把汽车想得太简单。电动化才刚开场,这条路还很长,电池有以磷酸铁锂为主,也有以三元锂为主,将来还有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等,这个天花板很高,将推动汽车走得更远。百度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尝试,包括岚图新FREE智能驾驶之后,电动化会有很好的迭代。

说智能化是下半场,其实是比较良性的表达。在生成式AI时代,智能化开始发挥生产力作用,这毋庸置疑。它在用户核心购车因素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给我们传递出积极信号。以文心一言为代表的生成式大模型体系,对底层核心AI带来的改变,给认知领先的厂商带来巨大回报。

卢放:我特别赞同苏总的观点。现在只是赋予电动化和智能化,还会有无数新的变化加进来。不能说座舱智能化,或者智驾智能化就是智能化,还有很多其他东西没有被智能化。

汽车未来会变成什么?用车方式会不会发生变化?不是一个上半场,一个下半场就结束,或者说终局就这样,不是。可以说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以及无数场,未来还有很多新技术出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前不久,华为发布了问界M7,智能驾驶方面反馈不错。跟华为高阶智能驾驶2.0相比,百度Apollo有哪些优势?

苏坦:我们是中国少数有全栈自动驾驶能力的科技公司。可以自豪地说,今天发布的Apollo City driving Max,其产品体验不输于任何一套驾评系统。

有一点让我们引以为傲,我们是中国首个基于纯视觉技术路线打造的产品,能用纯视觉做到媲美激光雷达的产品。因此,未来这套系统守住体验天花板的同时,成本竞争力会非常好,其可持续、可演进路径很长。

通过做大模型,无论是感知还是规划,能力都有提升。百度的优势还在于有百度地图,对地图应用有深刻理解。我们一方面将地图轻量化,规模化生产、大范围部署,另一方面,又屏蔽掉一些过于参数化的技术路线带来的体验问题,从而达到综合性能较好的状态。

“我们一直在无人区行走”

GBN:卢总,您怎么看当前炙手可热的AI大模型上车问题,对岚图汽车有明显提升作用吗?

卢放:现在还没上车,但我很期待。

苏总曾在不同场合说过,2023年是百度Apollo量产大年,目前看是否达到预期?百度Apollo何时能形成规模效应?

苏坦:是否达到我的预期不重要,但有一点超出了我的预期。百度做智能驾驶这么多年,跟岚图一起把产品推出去后,媒体和用户反馈都很正向,这是超出预期的部分。

你可以到bilibili、优酷、爱奇艺上去看,百度智驾和岚图深度结合量产上市后媒体的反馈,我觉得是不辱使命。用户也一样,从后台数据看,用户爱用的程度、愿意激活的程度、对于日常出行的渗透频度,这些都超出预期。

说今年是量产大年的一个核心点在于,我们真正把这个产品推向了万千用户,用户规模不算小。做好技术,做好产品,再将其量产,变成用户接受和喜欢的东西,这个飞轮如果能跑通,未来智能驾驶就很值得期待。这件事本身就很make sense(有道理)。

有研究报告认为,2023年是城市NOA元年,一些新势力已经展开城市NOA计划,在这方面岚图汽车有何规划?

卢放:对城市NOA,我们有判断,也有计划,希望更多企业促成这件事情。但有个基本前提,一定要有车企为用户真正的安全、交通事故负责。从技术上讲,2025年就可能普及,但背后有些问题没有厘清,谁为最终用户负责?一定要正确引导。

苏总,今年是百度Apollo成立十年,也是您加入百度的第十年。您怎么看待十年来百度智能汽车业务发展历程?有没有特别的感悟?

苏坦:我们内部称智能驾驶战略为勇攀珠峰。为什么取名为Apollo?Apollo就是登月的名字,因为登月很难。说实说,我们已经很感恩,有这么多跨行业的参与者跟我们探讨智能驾驶怎么做;要选择什么技术路线;以及参数怎么配等。

过去我们一直在无人区行走,走了很长时间,经历了那么多酸甜苦辣,都没人care(在乎)。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人家连这是啥问题都不知道。到今天,智能驾驶在中国即将迎来应用的春天。在武汉大街小巷,穿梭的萝卜快跑有那么多普通用户,它不再高不可攀,而是越来越频繁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总结起来,我们与岚图这样的同行者一起开拓市场,尽管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也越来越从无人区走向——特别像穿越戈壁的感觉,从一片蛮荒到戈壁,开始有草木、有灌木,挺令人期待。

(沈天香、甄瑶对本文亦有帮助)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