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制造业新政,将让电动车降价潮从中国蔓延到全球?

2023年10月22日 18:02:01
分享到:
来源:路咖汽车

制造业的皇冠是汽车工业,其与政策的绑定最深,受政策变化的影响也最大。比如,一个购置税减半就能促进几百万人去买车,再比如一个禁止某类排放,就能瞬间将几家车企从地球上抹去,就像日本车当年在美国超过本土品牌快速上位。

而政策对汽车产业造成的影响一般分成3种,第一种是倡议型,鼓励去做某些事,整体积极不过影响不大,第二种是直接型,发布之后就能快速改变市场,此类政策是大家最常见,感知最多的,诸如购置税、电池补贴这种消费相关的。而第三种,是会带起蝴蝶效应的,它的显现周期可能几年,也可能是十几年,不过一旦显现,就是市场格局的变化。

这种案例也很好找,眼前新能源汽车稳稳的在很多方面居于全球领跑的位置,就是因为在10多年前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落地,并持续执行,完成从政策指引到市场化的改变。

而这种趋势,如今又有了新一轮的显现,关于本周制造业外资准入放开的延续新政,以及扩大股比放开的延续新政。全球的汽车产业,有望体验一下,如今中国车市所经历的新能源价格战、降价潮,这条从无到有的新事物必经之路。

LOOKAR

政策刷新之下,对欧美汽车工业产生虹吸

政策刷新,关于“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核心关键词是2个,一是全面,二是取消。

2个关键词背后,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体现,也是制造业发展的自身需要”。制造业的进步肉眼可见,如今不惧竞争,良性竞争与合作能带动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

政策宣布,眼前尚无海外公司快速明确对此进行回应。但,这并不意味着此举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吸引力不足,反而是事情越大,考虑越多。

没有声音,但有行为,从汽车产业的角度上看,此举如今已经是对美国新能源车产业产生明显虹吸,对欧洲汽车产业产生一定虹吸。

对于美国汽车工业,与政策发布时间点十分契合的两件事,分别关于比尔·福特的公开发言,以及特斯拉美国最直接对手Fisker的正式入华。福特汽车公司执行主席比尔·福特的公开发言核心内容为,电动皮卡之所以在美国市场进步不如预期,在于非市场化的影响过多。

此举,显然直指此前其与宁德时代在美国建设电池厂的计划被反对派叫停。原本,为了规避诸多不便,此次合作采用宁德时代只出技术,福特进行投资的模式进行推进,但眼前,因为被叫停,福特只能选择性价比更低,技术相对更落后,产能更少的电池方案进行电动皮卡的制造与研发推进。

换言之,电动皮卡的价格,短期内无望大幅度下降,同时技术也无望大幅度进步。

而在新政发布前的几天里,先是美国新势力Lucid透露了进入中国的意向,之后是Fisker直接宣布在上海的首家销售体验店今年年底开业,正式入华。二者所看重的显然是中国广阔的市场销量可能性,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点,因为进入中国市场后,美国电动车技术与品牌不论面对比亚迪或是蔚小理均不占优。

其最为看重的,自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上下游已经成熟且性价比极高的产业链。诚然,美国如今出台了通胀削减法案,要求在本土生产的电池与电动车才能享受高额补贴,但技术的流动,显然无法被此条款硬性限制。

而对于欧洲新能源汽车工业的虹吸,是因为宝马大众这两家企业已经破冰,赚钱是小,更多的是赚到了未来。

2022,受俄乌战争影响,多数车企的财报与销量发生明显下降。但,宝马的总营收增长28.2%,税前利润增长46.4%,净利润增长49.1%,相应的数据明显超过奔驰大众的情况稍差,全集团尽管品牌众多,但净利润增长只有2.6%,整个集团净利润低于宝马,这与其燃油车在中国市场被大量新能源车抢夺有关。

但从关于未来的角度看,不论是宝马还是大众,都选择了在2023年继续在中国大幅投资,它们想要的自然也是在全球最好的新能源环境里实现进步。

这种融入是否收到了效果?答案是显然的,比如新能源如今全球疯狂内卷,但宝马却悄悄在2023年上半年登上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季军的位置,仅次于比亚迪特斯拉,超过丰田本田大众等民用品牌。而大众排在第五的位置,如今其能够在价格上全球进行灵活的调整,主因也是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融入。

LOOKAR

新能源价格战,即将从中国打响全球?

眼见得,一众欧美企业在流露出对中国新能源上下游更大的兴趣,而制造业的两项新政,显然能令其入驻复杂程度降低。

拥抱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将提升自身的降本能力、技术先进性(续航、电控、自动驾驶等),全世界对此没有异议。而欧盟启动反补贴调查,也正是怕自己的相关产业快速被攻克。

马斯克说,中国电动车领先全球;比尔·福特说,美国还没有准备好和中国车企竞争电动车;大众直接在中国入股了小鹏、购买了智己,并在和零跑商谈购买技术,先进与否不言而喻。日本汽车媒体拆解宏光MINIEV后的结论是,同样成本日本车企造不出来;日本媒体拆解比亚迪海豹后出书的结论是,技术先进性已经压住Model 3,但成本比特斯拉低15%,比大众低35%。

而随着捆绑越来越深,已经在欧洲、北美开打的电动车价格战,显然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原因也很简单,其目前自研技术带来的降本空间已经见底,和最高性价比的中国产业链深度融合之后,想要快速拿下领先优势,价格、市场份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欧洲,今年4月,随着Model 3售价在3个月内下降1.65万欧元,直接逼出了雷诺E-Tech车型的降价,以及雪铁龙/标致新能源车型的降价。随着其欧洲工厂的加速建设,以及从上海超级工厂运来的车辆越来越多,手握明显成本优势的特斯拉,带起了欧洲新能源降价潮。

另外,在今年8月普华永道给出评估,欧洲近期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增长不足,德英法三个最大市场中新能源车销量仅占整体16%,消费者意愿有所下降。德国电动车已出现大幅降价,高端车型的折扣1个月内提高了26.6%,价格战已经开始。

欧洲汽车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板块,如今同时面临着特斯拉的现实挑战,以及中国车企进军欧洲的未来挑战。今年慕尼黑车展上,最热闹的展台都是中国电动车公司,所以引发了德国的政府投资,以及欧盟的限制护城河。

北美市场也是一样,今年2月,随着特斯拉全球开打价格战,美国车企最终决定跟进,抢用户。福特Mach E在2月价格平均下调了4500美元。不过,美国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时间尚且不足,随着俄乌战争的影响慢慢褪去,燃油车的生产恢复常态。今年上半年,燃油车价格较2022年低库存状态时有明显的下降,几大车企销量都是大涨状态,比如丰田从4月开始连涨了4个月,福特在美国则是迎来了2年间第一次连续2个月月销量破17万辆,之前受挫的本田,也有着连续5个月11万辆以上的市场表现。

而燃油车的快速回暖,则狠狠的打了新能源车在美国崛起的势头。和中国市场已经发生过的一样,只要价格太贵,超出预期,消费者就缺乏意愿。而当新能源车能和燃油车同价,甚至更低价格时,它的优势才能明显显现。比如,空调自由,比如,城市代步如有充电条件,经济性大幅提升,再比如,驾驶、加速等优势。

J.D.Power在美国的市场统计数据如今已经验证了降价潮和价格战的开打,进入2023年后半年,美国电动车的平均优惠金额比2022年同期高出一倍,如今在4000美元左右,比燃油车的优惠则是高出1倍以上。

当然,眼见得这一趋势还会愈演愈烈,因为,就在10月19日,美股开盘后大跌,特斯拉因第三季度业绩不佳,当天股价下跌9.3%,特斯拉3天之间市值蒸发近1万亿美元,马斯克个人财富一夜之间蒸发了161亿美元。

之后,马斯克在电话会上直接公布对策,将继续专注降低成本,降低车价。

他之所以有这种底气,主因是在中国市场学到的本领。按2023年最新官方数据来看,上海工厂所生产的Model 3,相比美国超级工厂,生产成本最高可降低65%。而德国超级工厂中,很多方面也是参考了上海工厂模式,更重要的则是,引入了中国供应商。

事情分为正反两面,一面是,欧洲有着反补贴调查,美国有着通胀缩减法案,对本土生产/本土血统有着极高的要求,对中国本土生产而来的有着相应的制衡,但另一方面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已经在国外基本站稳,成为跨国车企不可剔除的一部分。

LOOKAR

写在最后

在中国市场如今发生的新能源车价格战,其实就是海外接下来的预演。

因为,任一领域的先发技术走向全球,最终的结果与降维打击之间不会有特别大的差别。

从动力电池角度看,2023年上半年,包括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等企业,在海外新增动力电池产能超200GWh。半年时间的扩产数字,相当于松下8年后(2031年)的动力电池产能目标,杀伤力和影响力十分惊人。

另一方面,随着美国开辟墨西哥成为自己最重要的贸易国。中国新能源供应链巨头,也已纷纷涌入其中。包括眼前最新的,特斯拉2家供应商在墨将投资近10亿美元,创造近1.5万就业岗位;其他确定以及被传的还包括,东山精密、立中集团、拓普集团、旭升集团,宁德时代等。

新事物替代传统事物,必定发生的是打破原有规则,而新事物从生涩走向成熟,其必经之路也一定是,在充分竞争之下最终一切十分透明。所以,新能源价格战,在欧美开打,也是必然。

作者丨黄强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责任编辑:肖建华 PA001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