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增程式电动车简单又好卖,日系车德系车却为何迟迟不入局?

2023年10月23日 08:55:03
分享到:

大家都知道,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发展,在混动车领域,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电动车成为两个重要的分支,其中增程式电动车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的状态。从当初被批评技术落后到如今理想、问界、长安深蓝、长安启源、岚图汽车、零跑汽车等众多品牌纷纷入局,并且在销量方面表现优秀,尤其是理想汽车和新款的问界M7,更是成为中高端增程式电动车的代表车型。而即将问世的小米汽车,大概率也将推出增程式电动车,所以增程式电动车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风潮。

可以说,增程式电动车在底层技术方面,是相对比较简单的,相比于插电式混动车型,没有变速箱,更加趋近于纯电车的驾驶体验,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在绝大多数工况下,都会将增程式电动车作为纯电车使用,尽管它们的纯电续航里程比较短。所以很多人吐槽亏电状态下的车辆状态不好,包括噪音较大、振动明显、动力减弱,对于车主来说,可能都不是问题,因为增程器的存在,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将车辆“送到”充电桩旁边,所以增程器从来不是增程式电动车的“主角”。

好了,我们阐述上面的观点,并不是为了给增程式电动车的一些缺点“洗地”,而是说,作为混动车型的一种实现形式,增程式电动车属于简单又好卖的那一类。新的初创车企采用这样的动力形式,是更容易实现新车量产,并且在更加趋向于电动车的产品上实现更高的智能化,这也是很多增程式电动车能够卖得好的原因之一。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现在很多合资品牌和海外品牌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基本上都是一筹莫展,尤其在国内的这些品牌,基本上被特斯拉和一众国产品牌完全压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想要超过10%,都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而大家都看到了,增程式电动车是一种相对简单且能形成车型销量的技术,为什么这些丰田本田大众这样的合资品牌和海外品牌们,都不愿意采用呢?

首先,就是这些大体量车企的“尾大不掉”。我们相信,这些合资品牌和海外品牌在国内的技术团队,肯定早早就看到了增程式电动车技术的潜力,但是很多情况下,国内技术团队的话语权相对要弱势很多,而这些厂商的大佬们,对于增程式技术就没有那么看得透了。所以他们更加倾向于自身的技术路线,比如丰田倾向于自家的氢能源汽车技术等等。而且对于这些大车企来说,一项技术转型,就要推向全球市场,降低研发成本,在很多市场,还不需要增程式电动车,在这样的情况下,增程式被这些全球车企接受,难度就很大,而且研发、生产和推广成本会很高。

其次,全球车企的傲慢仍在作祟。总的来说,很多全球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颓势,基本上只集中在中国市场,因为在全球其他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并没有这么激进,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全球车企的燃油车和油混车型,依然占据了很强势的销量比例。所以在这些全球车企的头头脑脑们看来,只有在中国市场遭遇新能源汽车的挑战,不足为惧。

因此本质上来说,他们对现状尚且满意,那么就没有必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技术革新,或者说,对于这些保守的车企们来说,如果选择了增程式电动车技术,而这个技术,几年之后又被证明不那么好使,又该怎么办,所以还需要继续观望。

最后,增程式电动车简单但却不是没有壁垒。大家都知道,在过去多年,国内的车企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方面,受到了很多海外品牌的专利限制,所以很多技术进步相对较慢,以至于在燃油车领域,自主品牌和国产车,一直没能真正意义上超越合资品牌和海外豪华品牌车型。

但是到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合资品牌和海外品牌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增程式电动车虽然结构和底层技术相对简单,但也是有技术和专利壁垒的,因为想要做好增程式电动车,也是需要一定的技术研发的,就像安卓系统虽然是开放系统,但是好用的UI设计,却是各家厂商独享的。所以现在其他厂商进军增程式电动车领域,还是有一定技术和专利壁垒的,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所以其实,很多国产厂商进军增程式电动车,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本质上来说,可能也是很多合资品牌和海外品牌们没有想到的,因为它们也没有想到,长期被压制的中国车企,居然能够实现弯道超车。现在碍于技术和自身的傲慢,这些全球厂商宁可在纯电车市场被竞争对手们“揍”得鼻青脸肿,也很难融入增程式电动车这个颇有发展前景的新赛道。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