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质用车:盘点那些看似高科技实则鸡肋的配置

2023年11月23日 09:09:01
分享到:
来源:车质网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持续内卷,同质化现象愈发明显,不少车企都在积极推出一些新颖的汽车配置和功能,试图通过“新潮”二字来吸睛,从而提振销量。但有一些配置看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却有些鸡肋!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下,那些看似高科技实则鸡肋的配置。

1、触控及前后滑动式车窗升降按键

车窗升降是我们平时用车生活中最常用到的功能,有些车企为了吸引眼球,脑洞大开,将“创新”的目光聚焦到这项功能上。不仅将传统的物理按键改为了触控形式,更有甚者将操作方式也进行了更改。比如“前后滑动车窗升降”,通过车门扶手特定区域,用手指滑动来控制车窗的升降。

车企如此设计的目的无疑是想要增强车内科技感,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谓一言难尽。对于触控按键来说,反馈不如物理按键更直接,不利于盲操,同时升降按键也很容易搞混。而对于“前后滑动车窗升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误操作,导致车窗无法顺利升起或下降,给车主平添不少烦恼。总的来说,触控及前后滑动车窗升降按键有些“为了设计而设计”的感觉,完全没有考虑到实际应用场景,日常体验感很差。

2、无遮阳帘和可调光功能的全景天幕

在现阶段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车企之间比拼的重点聚焦到了国人喜闻乐见的汽车天窗。大面积天窗,特别是全景天幕成为主流配置,但凡谁的天窗小了点,都不好意思宣传。这其中,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当然这也与新能源车型的结构有关,电池组大多被放置在车底,导致车内纵向空间变得局促,通过全景天幕可以多多少少缓解这种情况,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现阶段大部分车企为了节约成本,并未给全景天幕加装遮阳帘或加入可调光功能。而全景天幕由于面积较大,长时间裸露在阳光下,车顶上的高温会通过玻璃传递到下方,导致驾乘人员头顶上如同顶着一个“浴霸”,此前网络上就曾出现车主在车内打着太阳伞防晒的尴尬情形。总的来说,无遮阳帘和可调光功能的全景天幕已经从最初的“高大上”,逐步沦为食之无味的鸡肋。

3、HUD和中控屏取代仪表盘

自从20世纪初汽车仪表盘诞生以来,便成为日常用车中与驾驶员交互最多的配置。不过随着如今行业“内卷”加剧,部分车企别出心裁,选择取消仪表盘设计,美其名曰是为了开阔驾驶员视野。至于仪表盘内的相关信息,部分车企选择将其设置在中控屏当中,另一部分车企则选择了放入大尺寸的HUD抬头显示中。

从实用角度来说,HUD抬头显示虽然很方便,但能够显现的功能并不如仪表盘那么齐全,并且HUD抬头显示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例如在光线充足的白天,HUD抬头显示效果并不好,实用性较差。至于将仪表信息放置在中控屏中,抛开是否实用不谈,安全隐患大大增加,一旦行驶过程中,中控屏出现死机或者黑屏,那么驾驶者对于挡位、车速等行车信息便全然不知了。据车质网数据显示,2022年收到的影音系统故障投诉共计9,688宗,其中超过1/3的故障问题与黑屏、死机有关。可见,取消仪表盘并非是明智之举,HUD和中控屏虽然可以承载一部分显示行车信息的作用,但远不如仪表盘更实用。

4、驻车平视影音系统

所谓的驻车平视影音系统,简单点来说,就是通过车内的HUD来播放影音内容。而提到车载HUD,近年来可谓发展迅速,从早期的组合式抬头显示器到现如今的AR-HUD,都在努力让驾驶变得更加轻松。但在智能汽车快速发展的今天,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部分车企已经不满足让HUD只显示行车信息,为了实现差异化而选择另辟蹊径,在HUD显示内容中加入了影音内容,试图让HUD成为第二块中控屏。当然,在宣传的时候,重点强调的是为了让驾驶员驻车时可以更方便地观看视频。

然而,这种看似很美好的设想在实际体验过程中却并不那么美好,暂且不说可视面积,从显示效果来看也远不如中控屏清晰,甚至在看电影时都看不清底部的字幕。同时,HUD抬头显示功能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过亮或过暗的环境下,观影效果更是会大打折扣,整体的实用性较差。总的来看,用HUD看电影看起来很高科技,但实际体验却形同鸡肋,可能有些车主直到卖车也没有太多机会使用到这项功能。

5、智能手势互动

手势控制和语音控制是在车内进行人机交互的两大方式,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驾乘人员用车便利性。其中,手势控制是通过手部的动作或姿势来实现车辆功能操作,似乎看起来更为神秘和高级一些。如今在部分新能源车企的推动下,手势控制的功能也变得丰富起来,比如手势“比耶”拍照等。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种控制并不稳定,有的车主认为自己做对了手势,系统却不能正确识别;而有的车主不经意间的手势动作,却会被系统精准捕捉并执行,也时常会闹出些笑话。

事实上,相比语音控制,手势控制功能还是相对偏少,可实现操作的也都是一些简单的功能,例如音量调节、切歌、中控屏翻页等,但是这些功能完全可以通过多功能方向盘、中控屏又或是语音来进行操控,反而会更加便捷一些。此前某些豪华品牌推出的手势功能,后续也没有更新或大力宣传,可见手势控制功能本身的实用性并不强,特别是在智能语音交互迅速发展下,手势控制已经形同鸡肋。

6、“向日葵”中控屏

随着汽车市场进入大屏时代,各个车企都开始在中控屏下功夫。有的车企选择比拼屏幕数量,有的比拼屏幕尺寸,就在不断的内卷过程中,部分车企开始将目光转向具有差异化的AI智能大屏。顾名思义,也就是这个屏幕内置的AI机器人会让其变得更加人性化,比较常见的就是“向日葵”屏。这种屏幕可以实现与驾乘人员的情感互动,比如副驾乘员上车后,屏幕会主动转向副驾一侧,并主动问好。

但仔细想想,无论“向日葵”屏是向主/副驾旋转、还是上下翻折,能够为消费者带来的便利性非常有限,更多的是带来一种新鲜感,在实用性方面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类屏幕往往需要更多的硬件支持,比如机械轴承等,使用时间久了,容易出现一些故障,反而给车主增加了不少烦恼和额外的花销。

7、人脸识别功能

人脸识别功能是近年来新兴起来的一项科技配置,主要作用于识别车主身份和驾驶员监控两大用途。看起来很厉害,通过“刷脸”实现一些车辆设置,同时还可以根据驾驶员面部表情变化,来判断驾驶员的状态,进而提供相应的服务。比如当系统监测到驾驶者眼神迷离或打哈气时,会判断驾驶员困了,系统会通过开启空调冷风、打开车窗、播放音乐等方式来提醒驾驶员。但在实际用车过程中,时常会出现误判。小编曾经就遇到过这样的事,在驾驶过程中只是张了张嘴,就被系统判定为在打哈欠,然后就自动将车窗打开,结果就是突然一股冷风闯入车内,被吓了一跳。

而对于识别车主身份而言,就更显得没什么必要了。大多数车主日常都是自己驾驶车辆,各项座椅设置、驾驶习惯都已经一次性地设置好了,因此日常并不需要频繁地进行脸部识别。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如今的智能化时代,万物互联,使用脸部识别也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因此总的来说,人脸识别功能的本质是好的,但对于车主而言用处不大,妥妥的鸡肋。

8、手势感应开车门

手势感应开车门也是近年来出现的新鲜功能,在一些MPV车型上较为常见。事实上,就是在车辆侧滑门内部加装一个传感器,当携带智能钥匙的人员进入车辆感知范围,不需要接触车门,随LED光源引导,挥动手势即可打开车门。

诚然,这项功能看上去很是高大上,自带满满的仪式感,但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手势动作的幅度、手势动作的速度、手势动作的位置都会影响到传感器的感应,从而影响车门的正常开启。试问,我直接拉把手开门或者感应开启车门不是更方便?而且还不会出现打不开车门的情况。所以不难发现,这又是那种“为了设计而设计”的功能,明明很简单操作,经过包装后反而成为累赘,可以说是毫无实用性可言,算得上是鸡肋中的鸡肋。

总结:

随着智能化的发展,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喜欢以“智能化、科技化”为噱头打造看似高大上的功能配置。然而功能配置的本质是为驾乘人员提供便利的,如若背离本质,那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对于车主而言,选择合适的、能高频使用的配置才是上上之选。当然,如果你认为有比上述更鸡肋的配置,欢迎下方评论区聊一聊。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