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裁员有用,但裁4万人不够,为省百亿欧元大众可继续裁员?

2023年12月05日 17:45:01
分享到:
来源:路咖汽车

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全球汽车工业迎来了新的变革期。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裁员就成了在变革期转型的附属品。也就是在今年年末,曾经承诺2029年之前不裁员的大众汽车,也推翻了此前的承诺,做出了裁员计划。根据大众宣布的裁员计划来看,大众计划裁员4万人,约为全球员工数量的8%左右,而这8%的员工大部分是文职人员,并不涉及一线的制造人员。

大众汽车公司正面临削减成本的压力,乘用车品牌CEO施文韬在周一的员工会议上警告,由于高成本和低生产率,该公司的原始品牌“不再具有竞争力”。为了实现更低的成本,大众也才开始计划裁员。

这也可以视为大众在向电动汽车过度过程中,提高效率的一个举措。

LOOKAR

大众裁员,可能还不止这一轮

本来承诺好好的,2029年之前不会裁员调整,但提前了7年左右,而且是突然的裁员。表面上来看,这次大众想裁掉的,是那些临近退休年龄的老员工,且普遍都是文职人员,通过裁员来减少更多的预算。而大众也原本计划在2026年实现总计100亿欧元的削减成本计划,目标也是把行政人员的人力成本减少五分之一。

这么来看,这次裁员也不是临时起义,而是提前了裁员的进度。

当然,在欧洲的裁员或许会麻烦一些。例如裁员人数和时间,这些是要和工会、员工们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并达成一致;而大众希望今年年底,就裁员人数、时间等条件,与以上双方达成协议,但很可能并不能如期进行。所以,真的达成裁员的条件以及开始实施这个计划,可能也要等到明年才能开展。

大众为什么选择裁员?

今年上半年,大众品牌的乘用车销量来到了245万辆,同比增长25%;电动汽车的交付量达到22.73万辆,同比涨幅54.1%。但,大众集团啊CEO施文韬对集团的盈利能力并不满意,因为销量在上涨的前提下,利润率却下降了1.8%,来到了3.8%的水平。对比之下,丰田汽车的乘用车利润率,还能达到11.8%的水平。

再加上,大众集团今年在中国市场的压力。2022年大众集团在国内市场前三个季度的利润,分别是8.24亿欧元、5.78亿欧元以及11.5亿欧元;到了2023年,大众集团在国内前三个季度的利润,分别是6.25亿、5.27亿以及7.27亿欧元。和2022年相比,今年前三个季度的利润,是有着明显差距的。

然后,就是软件部门CARIAD在成立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已经累计烧光了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91.2亿元。大众集团裁员的原因简单来说就是为了省钱,提高利润率。如果顺利进行的话,那么裁掉的这批临近退休的员工,也可能达不到要节省100亿欧元的最终目的。

不过,这也很可能不是大众接下来一年当中的唯一一次裁员。为了达到节省100亿欧元成本的目的,大概有几个方面可以着手,继续优化人员、继续优化生产效率、继续优化供应商等;大众认为,现在的管理成本太高(人员架构)、工厂效率不够高(生产效率)、成本是高于竞争对手的(供应商成本等)。

在旁观者们的严重,这种裁员的行为,理解起来或许是大众集团在新能源赛道上的行动缓慢、跟不上时代发展、逐渐不被市场认可等;而背后的深层目的,更应该认识到,这家企业正在结合市场做出快速调整,在商业逻辑上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行为。但同样也要意识到,在欧洲裁员,由于当地对于员工的各种保护等原因,如果选择裁员,说明已经到了一个不得已的时期,才会采取的措施。

在增收不增利的前提下,裁员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裁员之后,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是一个问题。

LOOKAR

裁员,真的会奏效?

正在准备裁员或者已经开始裁员的车企,现在不止大众品牌一家。除了大众之外,有裁员倾向的企业还包括了美国福特汽车、通用汽车;日本本田汽车以及韩国现代汽车。

各自的裁员计划:

1.美国福特汽车裁员17000人,主要涉及北美和欧洲地区的工厂;

2.日本本田汽车裁员10%,涉及全球范围内的工厂;

3.美国通用汽车裁员4000人,主要涉及北美的工厂;

4.韩国现代汽车到2025年,韩国现代必须将生产线员工减少20%-40%。

说一些离我们比较近的,国内市场中的合资企业最近也开始有裁员的迹象。例如,广汽丰田今年7月裁员了1000名员工。还有,广汽本田在今年年末,预计裁员900名员工;但,根据广汽本田的回应,此次裁员涉及的对象仅为劳务派遣人员,并非正式员工。不过,被裁员的职位可能与生产、制造、销售等有关。

裁员的目的大同小异,无外乎是节约成本,把利润率维持的好看一些。要知道,这种涉及多车企的裁员潮,大概还在2018和2019年左右,初步的汽车电动化在那时候就已经对汽车工业产生了一定影响。那时裁员的企业包括了梅赛德斯奔驰奥迪等品牌,目的是为了省预算,投资电动车事业,用来转型。

而现阶段包括大众的裁员在内,都更像是一种收缩。

目前看下来,大众集团没有更好且更快见效的办法,来实现降本增效这一问题。长期来看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把此前在中国市场乃至全球扩张的产能全部利用起来,并且实现更优秀的成本控制,然后,再让利幅度不大的前提下把新能源车的销量继续提升。显然,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发展才有可能得到的结果,短期内,也只能通过裁员来解决问题。

大众品牌在第一次尝试电动化转型之后,带来的结果也都看到,迪斯离职、软件部门继续亏损;之后,第二次继续努力电动化转型,执行力不高而且成本降不下来,裁员收缩是必然的。上面也提了,在欧洲大面积采用裁员方案,可能是无奈之举。

裁员过后,会对大众品牌带来怎样的改变?

大众的裁员虽然是收缩,或许是无奈之举,在欧洲本土进行裁员。但这也可以看成是一次结构性裁员,从而能够达到一次重组,更加适配电动化汽车时代的发展。随着裁掉大众在欧洲市场养了超额的员工之后,会释放出一定的成本预算,这笔预算可以投入研发,或者重组供应链体系。其次的优化方向,或许是让管理系统变得更加高效,尤其是决策层。这对于大众汽车来说,或许是一个好的开始。

作者丨路咖汽车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