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和形成路径

2024年01月29日 15:00:02
分享到:
来源:汽车大观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现代化进程的一条新道路,是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现实举措。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道路和时代坐标下,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不是空中楼阁,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这个物质技术基础主要体现为新质生产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面向前沿领域及早布局,提前谋划变革性技术,夯实未来发展的技术基础,形成并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蓄积发展新动能的先手棋。因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才能稳健有力地向自主创新、科技自强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迈进。

江西德安“5G+智慧工厂”助力提质降本增效。图/中经视觉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科技创新是人类财富增长的不竭源泉,是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时期,新一代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呈现融合交叉、多点突破态势,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又赋予生产力更多的时代特征、科技含量和创新内涵,使之呈现出与传统生产力不同的面貌。

传统生产力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量的资源投入,依靠高度消耗的资源能源。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概念,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知识密度大,是传统生产力在信息化、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生产条件下因科技持续突破创新与产业不断升级发展所衍生的新形式和新质态。总的来说,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即新类型、新结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生产力。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人工智能、高端算力和算法、高端芯片的设计生产技术和设备、高端机器人的生产和运用、5G和6G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量子通信技术和设备、现代航空航天技术和设备、深海探测和开发技术及设备、高端发动机和盾构机等各类机械设备及操作控制系统、高端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和设备、核能和氢能等清洁能源、特高压输电技术和设备、现代生命医药技术和设备等,以及能够创新、开发、运用、改进和优化各种高新技术和发展高新产业、改造优化传统产业的高素质的劳动力。

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

从经济学角度看,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以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在数字时代更显创新性和融合性。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首先,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党领导下先进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深刻体现出党对科技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新时代以来,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和融合度使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先进程度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涉及领域新、科技含量高、交叉属性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质生产力,实现了生产力的跃迁和质变。

其次,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产物。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需以创新驱动为引领,逐步摆脱传统的人力和资源能源驱动型增长模式,实现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变,创造新产业、培育新动能、形成新优势。与高速增长相比,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机制、发展模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就要求大力推动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这就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再次,新质生产力是引领全球创新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要素。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各国之间围绕产业、技术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赋能支柱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构建高质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并发展先进程度跃迁的新质生产力,从而为全球生产力创新性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和举措

站在时代的关键时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任务,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系统性、整体性带动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其目的是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而要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只有把创新发展置于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与核心之上,以创新为核心、为动力、为先导,才能真正实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才能更好地形成并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以创新力量勇攀科技高峰,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支撑。纵观人类发展史,科技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生产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只有以创新力量勇攀科技高峰,不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以强大科技作支撑,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着力点、主要支撑体系和新的成长空间,实现创新驱动型增长,将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扎实落地。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持久动力。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开辟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持久动力。加强科技创新资源统筹,在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加大统筹力度,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标志性重大战略产品。

高质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持续供给。打造科技、产业、金融等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做好“0—1”的原始创新,发挥国家科研经费、社会科研经费、企业科研经费以及科研基金的作用,支撑高层次专业人才做好基础创新和原始创新;做好“1—100”的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各级各类服务机构做好包括小试、中试、功能性样机开发以及确立生产工艺等;做好“100—100万”的产业化,按照“科技成果标准化,标准引领产业化”的路线,推动科技成果大规模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深度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高质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从而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持续供给。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产业基础。坚守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巩固完整产业体系优势。加快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大力推进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钢铁等重点行业加快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增强新能源汽车、光伏、移动通信、电力装备等领域全产业链优势,打造更多中国名片。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持续加力发力,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构建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丰富完善应用场景,培育产业生态,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推动“四链”深化融合,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安全保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三次产业跨界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事关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需求,找准“卡脖子”“掉链子”薄弱环节,着力补短板、锻长板,提升产业体系自主可控能力,保障极端情况下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围绕重点产业链深入推进“强链补链稳链”,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攻关,促进全产业链发展。调整优化产业链布局,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进一步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强产业链关键环节产能储备和备份。完善产业安全发展环境,开展重点领域产业竞争力调查和产业安全评估,建立健全产业救济机制和政策体系。

推动“四化”深度发展,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质量保障。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立足点,瞄准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方向,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进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四化”深度发展,增强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加快高阶信息通信、数据中心、计算中心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深化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高端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的研发和制造;积极稳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提高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力”。

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企业力量。生产力跃迁主要力量在企业。充分发挥大企业主力军和中小企业生力军作用,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通过创新创业和企业孵化等方式推动企业由低阶向高阶迈进,既可以直接支撑生产力的跃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还可以引领地区的经济社会由低阶向高阶迈进。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坚持发展和帮扶并举,加快完善中小企业工作体系、政策法规体系、优质高效服务体系,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大企业在技术、标准、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和中小企业在产业创新、强链稳链中的支撑作用,支持中小企业深度融入大企业供应链,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

全面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环境保障。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突出管战略、管规划、管政策、管标准,加强行业指导,加强企业服务,健全产业治理体系。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增强产业竞争力。持续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促进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高效协同。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优势、全球最完整产业体系供给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需求优势,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增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动力与活力,不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创新发展,进而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全方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保障。科学技术依靠高素质的人才去掌握去发展,科学技术只有从知识形态转化为生产工具,劳动资料才能成为现实的物质生产力,这一转化过程就要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来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有赖于人的发展,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生产活动的承担者。教育和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跃迁的基础支撑。针对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与现代科技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符合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新质人才”保障。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